“胡人”之說:早期的游牧部落成漢族重要來源
2013-11-23 14:18:17 作者:admin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瀏覽次數:0
中國古代有“四夷”之說,即:東夷、西戎、北狄、南蠻。戎、狄之屬,皆稱為胡人。</p>
匈奴人就自稱為“胡”,并驕傲地宣稱,“胡者,天之驕子也。</p>
考古發現證明,距今5000年左右,中華大地氣候逐步走出了最適期,轉向干燥、寒冷。內蒙古草原東部的夏家店文化、西部的朱開溝文化,從早期至晚期均出現了從定居農業向畜牧業——游牧業轉變的趨勢。</p>
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一部分草原族群向中原遷徙——“逐鹿中原”的趨勢。炎帝、黃帝即是其代表。</p>
炎帝姜姓,發祥地在陜西渭水的支流姜水流域,故以“姜”為姓。據《帝王世紀第一》記載,“神農氏,姜姓也。”“長于姜水,因此氏焉。”“姜”為“牧羊女”之稱,起先是女首領率領的牧羊部落,與“羌”為“牧羊兒”相通。根據漢代許慎《說文解字》的釋義,“姜”“從女羊聲”,“羌”則為“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
黃帝出身于有熊氏,即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其發祥地在渭水支流的姬水流域,因而以姬為姓。黃帝號“軒轅氏”,史稱黃帝“始見轉蓬而制車”,“轉蓬”是在內蒙古草原中部、西部常可見到的沙蓬草,植株為圓形,冬春之季干枯,被風吹得在地上滾動,故名“轉蓬”。黃帝不僅發明了車(大約與后世行走草原的大轱轆車、高車、勒勒車相似),而且喜歡住在車上,四處遷徙。所謂“軒轅”,就是有大篷子的車,《說文通訓·六 》曰,“大車左右兩木直而平者謂之轅,”“軒轅,謂其穹窿而高也。”帝王所乘的這種車稱為“軒駕”,古詩云“軒駕時未肅,文囿降照臨。”(《文選》載南朝宋范曄《樂游應詔詩》)軒轅黃帝不僅喜歡住在這種有高大篷子的車上,而且“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未嘗寧居。”(《史記·五帝本紀》)這是典型的游牧民族的特點。黃帝曾“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與北方游牧部族結成同盟,成為中華民族、中華文明誕生的歷史里程碑。</p>
到后來,源出燕山以北的商族,建立了商朝;源出西北的周人建立了周朝,秦人建立了秦朝;源出大興安嶺的拓跋鮮卑,建立了北魏、東魏、西魏;發祥于陰山以北的武川鎮,并具有鮮卑血統的楊氏、李氏相繼建立了隋朝、唐朝;崛起于蒙古高原東北部的蒙古族建立了元朝;肇興于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洲人建立了清朝。胡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p>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批批胡人在草原上昂然躍起,馳駿馬,嘯長風,挽雕弓,射天狼,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可歌可泣的活劇,然而數百年、上百年、甚至數十年之后,卻往往不見了蹤影。</p>
葷粥、獫狁、土方、鬼方、東胡、匈奴、月氏、烏桓、鮮卑、柔然、敕勒、突厥、回紇(回鶻)……他們到哪里去了?
歷史告訴我們,這些胡人,有些為后起的游牧民族所融合,有些早期的游牧部落、部族成為華夏一族——漢族的重要來源,有不少在后來融合進了漢族。</p>
兩漢之間,南匈奴歸附漢朝,不少匈奴貴族被賜姓皇室之姓“劉”;還有一些保留了匈奴部落組織的,則以“王”為姓。至后世,推翻西晉統治、建立后漢的劉淵,建立后趙的劉曜,皆是匈奴貴族,而以“劉”為姓。</p>
王氏的祖先出身于游牧民族的,則有匈奴王氏、姜姓王氏、烏桓王氏、鮮卑可頻王氏、回紇阿布思族王氏,以及賜姓王氏、冒姓王氏等。</p>
唐朝時,一些突厥沙陀等游牧民族功臣、首領被賜姓李,子孫后代以“李”為姓。</p>
胡人之后,姓“胡”者也大有人在。據《魏書·高車傳》記載,“其種有護骨氏。”即紇骨氏、胡骨氏。《魏書·官氏志》記載,“紇骨氏后改為胡氏。”《通志·氏族略》也記載,“河南之胡改胡骨氏為胡氏。”
大量胡人融入漢人,形成了世界人種學的一大奇觀:全世界的人種分布都是一個人種包含了若干民族,少的幾個、十幾個,多的幾十個、上百個。唯有漢族,是一個民族、兩個人種,長江以北的以蒙古人種為主,長江以南的是以馬來人種為主。血緣來源不同,長江以北的漢族融入了許多草原民族的血統,如是而已。</p>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