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大團結離不開中國共產黨
2013-11-21 11:52:43 作者:admin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瀏覽次數:0
各民族大團結離不開中國共產黨
原標題:各民族大團結離不開中國共產黨<br />
我國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一直是社會政治生活中一個極其重要而又復雜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登上政治舞臺,特別是新中國建立以后,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得以開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br />
1981年6月,筆者的父親、時任南疆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的阿不都瓦依提·烏拉太也夫,在《關于在少數民族地區解決民族糾紛問題的八點建議》中提出:“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無論在生產、生活上,還是在經濟上,都需要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該建議引起鄧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視,并親自作了肯定的批示。“兩個離不開”在民族地區工作中得到明確堅持,并取得良好政治和社會效果。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進一步完善民族團結的指導思想,將“兩個離不開”發展成為“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增加了“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內容,成為新形勢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重要指導原則。“三個離不開”的中心內容是各民族大團結,各民族大團結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這是歷史經驗的總結、客觀現實的需要、未來發展的必然。<br />
民族團結的前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解放。階級社會里,既存在著階級壓迫也存在著民族壓迫。中國共產黨登上政治舞臺后,提出把中國各民族的解放運動同全中國的解放運動結合起來,并強調在民族自決和民族自治的原則下,在各民族平等聯合的基礎上,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地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齊心協力地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在投身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革命洪流中,福禍與共、休戚相關的中華民族意識空前覺醒,生死相依、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日益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中國各族人民永遠結束了民族壓迫和民族紛爭的痛苦歷史,迎來了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合作、繁榮發展的新紀元。<br />
民族團結的基石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平等。實行民族平等是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民族團結是中國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政策包含著民族團結等基本內容。只有在政治、法律、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所有領域實現平等,才能為民族團結奠定堅如磐石的基礎。歷史上,即使在民族相對團結的盛世,也沒有實現真正的民族平等。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各民族實現了政治上完全平等,共同當家作主,平等地享有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政治基礎日益鞏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民族地區堅持把國家支持、發達地區支援同自身努力結合起來,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進步,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各族人民,平等地共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物質基礎日益牢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民族不管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是否相同,都平等地享有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的權利,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我國各民族優秀文化得到切實尊重和保護,全國各民族人民大團結的思想基礎日益鞏固,為我們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戰勝國內外各種困難、風險和挑戰,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基本保障。<br />
民族團結的愿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復興。新中國建立6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形成了“三個離不開”的理念,以及團結、平等、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共同譜寫了共和國繁榮富強的壯麗詩篇,共同奏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強音。團結統一,是各族人民之福;分裂動亂,是各族人民之禍。對我們這樣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來說,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希望,團結就是勝利。今天,民族復興的神圣使命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緊緊凝聚在一起。為此,各族人民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緊緊圍繞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的主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攜手并肩、團結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一定會變為現實,中國各族人民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br />
我國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一直是社會政治生活中一個極其重要而又復雜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登上政治舞臺,特別是新中國建立以后,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得以開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br />
1981年6月,筆者的父親、時任南疆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的阿不都瓦依提·烏拉太也夫,在《關于在少數民族地區解決民族糾紛問題的八點建議》中提出:“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無論在生產、生活上,還是在經濟上,都需要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該建議引起鄧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視,并親自作了肯定的批示。“兩個離不開”在民族地區工作中得到明確堅持,并取得良好政治和社會效果。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進一步完善民族團結的指導思想,將“兩個離不開”發展成為“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增加了“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內容,成為新形勢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重要指導原則。“三個離不開”的中心內容是各民族大團結,各民族大團結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這是歷史經驗的總結、客觀現實的需要、未來發展的必然。<br />
民族團結的前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解放。階級社會里,既存在著階級壓迫也存在著民族壓迫。中國共產黨登上政治舞臺后,提出把中國各民族的解放運動同全中國的解放運動結合起來,并強調在民族自決和民族自治的原則下,在各民族平等聯合的基礎上,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地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齊心協力地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在投身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革命洪流中,福禍與共、休戚相關的中華民族意識空前覺醒,生死相依、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日益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中國各族人民永遠結束了民族壓迫和民族紛爭的痛苦歷史,迎來了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合作、繁榮發展的新紀元。<br />
民族團結的基石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平等。實行民族平等是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民族團結是中國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政策包含著民族團結等基本內容。只有在政治、法律、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所有領域實現平等,才能為民族團結奠定堅如磐石的基礎。歷史上,即使在民族相對團結的盛世,也沒有實現真正的民族平等。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各民族實現了政治上完全平等,共同當家作主,平等地享有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政治基礎日益鞏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民族地區堅持把國家支持、發達地區支援同自身努力結合起來,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進步,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各族人民,平等地共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物質基礎日益牢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民族不管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是否相同,都平等地享有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的權利,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我國各民族優秀文化得到切實尊重和保護,全國各民族人民大團結的思想基礎日益鞏固,為我們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戰勝國內外各種困難、風險和挑戰,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基本保障。<br />
民族團結的愿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復興。新中國建立6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形成了“三個離不開”的理念,以及團結、平等、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共同譜寫了共和國繁榮富強的壯麗詩篇,共同奏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強音。團結統一,是各族人民之福;分裂動亂,是各族人民之禍。對我們這樣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來說,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希望,團結就是勝利。今天,民族復興的神圣使命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緊緊凝聚在一起。為此,各族人民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緊緊圍繞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的主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攜手并肩、團結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一定會變為現實,中國各族人民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br />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