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噸黃金筑就 已屹立千年
2013-11-21 11:52:43 作者:admin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瀏覽次數:0
《世界知識畫報》提供</p>
任何一個跨入圣索菲亞大教堂的人,都會被這座建筑迷醉。這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所有教堂的“祖庭”,也是世界上兩大宗教共同的圣殿。它那千年不衰的美蘊于何處呢?</p>
圣索菲亞教堂位于伊斯坦布爾歷史中心區。遠遠望去,這個泛著淡粉色的龐然大物已經給人一種莊嚴厚重的崇高感了。盡管從外觀來看,教堂周圍大大小小的圓頂、四座高聳入云的宣禮塔、眾多的附屬建筑和參差的圍墻雜然共處,使得整個景觀略顯零亂,但當你進入教堂內部,看到的卻是和諧之美的最高典范。</p>
參觀者從側廳進入教堂,穿過連綿的拱廊來到開闊的正庭時,眼前豁然開朗,天光從頂部的扇扇天窗投射下來,精雅玲瓏的廊柱匡約著空間,形成完美的對稱,而幾面阿拉伯花體字的巨大圓牌及馬賽克墻面裝飾,則將華貴與瑰麗的印象推向極致。置身其中,人們會有種目不暇接、如夢似幻的感覺,不禁放輕腳步,屏住呼吸,惟有在心中暗暗贊嘆,同時冒出一連串的問題:是誰建造了如此的建筑杰作?如此攝人心魄的美,其奧秘何在?</p>
公元532年1月,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發生了暴動。此時的帝國尚處于強盛時期,統治著希臘、小亞細亞、巴爾干半島及巴勒斯坦、埃及、意大利的一部分。最終,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以血腥手段將暴動鎮壓了下去,但暴動中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堂被徹底燒毀了。</p>
這場腥風血雨的暴動卻恰巧成為建筑史上最宏偉建筑問世的契機。在被燒毀的教堂的原址建起了更為雄偉壯麗的新教堂——圣索菲亞教堂。</p>
直到15世紀,拜占庭帝國的每位皇帝加冕儀式都在圣索菲亞教堂舉行,因而在漫長的9個世紀中,這座教堂一直充當著東正教世界的精神堡壘。1453年,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將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在其后的近5個世紀中,穆斯林們都聚集在這里向著麥加的方向祈禱,這種情形持續到1934年,是年,索菲亞教堂成為國家博物館。</p>
如今,圣索菲亞大教堂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游客來此參觀。</p>
教堂西南門之上有一巨幅馬賽克畫,畫幅中央是懷抱圣子的瑪利亞,她的右邊是君士坦丁,以托盤向圣母奉獻以他命名的城市君士坦丁堡,而建造索菲亞教堂的查士丁尼一世在圣母的左邊,向她獻上這座教堂。在這座教堂中,像這樣精美的馬賽克畫數不勝數,證明拜占庭的能工巧匠們不僅可以用各色的小石子在灰膏的墻體上拼貼裝飾圖案,而且可以制作圣像畫。</p>
進入正庭的中門由青銅鑄造,它曾經是皇帝的專用門。從這里放眼一望,人們立刻會懂得,為何當年在索菲亞教堂舉行落成祝圣典禮,皇帝查士丁尼從這里步入教堂時會想起耶路撒冷的圣殿并發出這樣的慨嘆:“所羅門,我勝過了你!”</p>
索菲亞教堂的穹頂是查士丁尼最驕傲的部分,而從青銅大門這里觀看穹頂角度最佳。教堂的整個頂部有足球場大小,穹頂位于其中央,直徑31米,最高處距地面56米,盡管體量龐大,卻給人一種輕靈飄渺的感覺。天光從40扇環拱著它的天窗射進來,仿佛是教堂內部的燈光,更增添了它的輕盈感。<br /> 在1000多年前的技術條件下,怎么能夠將如此大膽的建筑設計變為現實?有關索菲亞教堂設計施工的資料已然丟失,直到羅馬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在近1000年的時間內,圣索菲亞教堂一直是無與倫比的,并且至今依然保留著許多建筑技術的秘密。</p>
索菲亞教堂的圓頂不是像此前的教堂那樣直接加在一個圓形建筑之上,而是史無前例地采用4根隱藏在兩側偏廊之內的石柱作為支撐,此外,穹頂采用了“帆式結構”,以更好地將圓頂的重量分散到方形的建筑體之上。</p>
按照查士丁尼的設想,圣索菲亞教堂應當成為他的強盛帝國的象征,為了教堂能如期建成,他不惜工本,花費了多達145噸的黃金。為了加快進度,很多構件直接取自帝國境內各地的古希臘羅馬建筑,例如取自阿爾忒彌斯神廟和以弗所神廟的石柱。也是為了趕進度,工程采用了特殊的砂漿,有的地方因此比磚砌的墻體要厚,例如北側從下層坐席到上層坐席之間坡道旁的灰墻就屬于這種情況。這些砂漿與現代工程所用的混凝土非常相近,由于其中有石灰和硅的成分,它具有一定的減震性,可以部分化解來自地下的沖力。大概正因為如此,索菲亞教堂歷經多次大地震大都完好無損,只有3次例外——分別在557年、989年和1346年。</p>
但更大的毀壞來自于人類。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對君士坦丁堡進行了劫掠,索菲亞教堂也遭到浩劫:祭壇被毀,祭壇上鑲嵌的寶石被摳了下來,吊燈被打碎,為了逞威風,還把驢子趕進教堂。可以想象,君士坦丁堡人一定被他們的基督徒兄弟的行徑驚呆了,這種震撼甚至可能超過1453年奧斯曼的征服。</p>
與十字軍不同,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占領這座城市后對之心懷憐憫,據記載,滿目瘡痍的城市使他動容,“垂淚嘆息”。他命令屬下赦免所有在索菲亞教堂藏身的人,向匍匐在地的大牧首許諾保留基督徒的信仰自由,盡管他很快下令將索菲亞教堂改作奧斯曼帝國的主清真寺,去掉了教堂上的十字架和雕像,在教堂的東南角建了第一座宣禮塔。不過,他畢竟表現出那個時代難能可貴的對失敗者的寬和,也許這與大教堂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不無關系。</p>
顯然,教堂的內部裝飾,特別是中間圓頂上圣母懷抱圣嬰耶穌的馬賽克畫面,也得到了征服者的贊賞。他命令屬下向圣母像跪拜,而不是將其鏟掉。據后人見證,現在懸掛著古蘭經文“安拉是天地之光”的圓頂正中央部分,直到17世紀基督的面容還依稀可辨,盡管伊斯蘭教不許描繪人、天使和神的形象。</p>
在漫長的歲月中,奧斯曼人將這座教堂變得越來越像一座清真寺。為了矯正朝向麥加的方向,在圓頂中心增設了一個裝飾繁復的壁龕;在其左側建了一個有臺階的伊瑪目講經壇;在二層建了一間蘇丹專用的祈禱室;在最上層的北側建了一個伊瑪目面向信徒高聲誦經的專座以及隨誦的誦經人的席位。19世紀,蘇丹阿卜杜拉—麥希特下令在教堂頂部懸掛寫著“安拉”,“先知穆罕默德”以及四個哈里發名字的大圓牌作為裝飾。</p>
教堂的洗禮池被改作兩位蘇丹的陵寢,教堂周圍也建了很多奧斯曼帝國統治者的陵墓。蘇丹的建筑師們還對這個龐大建筑群的頂部做了加固,在其正面建起了支撐的墻體,但這對建筑群風格的完整有所破壞。19世紀中期,由于穆斯林教職人員的要求,那些保持原貌的壁畫和馬賽克畫被用泥糊上了,只留下了拱廊上方的那些六翼天使,不過他們的臉也被用蜂蜜覆蓋住了。</p>
20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分崩離析,帝制取消,凱末爾在土耳其建立了政教分離的新國家。1934年索菲亞教堂成為博物館,開始進行大規模整修。如今很多馬賽克畫已重見天日,六翼天使也再現真容。匪夷所思的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象征物共處一堂卻給人一種很和諧的感覺,好像當年本來就是要建一座兩種宗教共同的圣殿。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座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一個圓頂之下和諧共處的古老建筑了,大概,這就是圣索菲亞教堂最大的奇觀。</p>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