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在傳承中發展創新的中國剪紙
2013-10-27 19:47:48 作者:admin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瀏覽次數:0
在擁有2800多年歷史的古老襄陽城內,57歲的高春生22日對記者說,一幅民間與宮廷融合體的作品將會參加2013湖北省民間工藝大師比賽。</p>
歷史
中國剪紙藝術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西漢時代(公元前6世紀)之前,人們就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p>
《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現藏于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p>
記者走進樊城區定中門水星臺社區,進入一家挨著路邊的約40平方米的房間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桌子上已經剪好的窗花,福字,更多的是形態各異的蝴蝶。高春生介紹,這就是他1981年以來創作的地方,在這里,他曾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剪了萬只不重樣的蝴蝶。</p>
行動
“全世界共有18000多種蝴蝶,而中國只有1300多種。”說起蝴蝶,高春生興致勃勃的戴上老花鏡,拿起桌子上的小剪刀和四張不同顏色的紙,只見他手上的剪刀翻轉,5分鐘的功夫,就出現四副精致的剪紙作品——美國弄蝶。</p>
“弄蝶在中國也有,只是美國比中國的個頭大,還有花色不一樣,就像美國人比中國人的塊頭大,美國人屬白種人,中國人屬黃種人,這是因為當地環境氣候的影響等。”高師傅很幽默的講到他所了解的弄蝶。</p>
一直以來高師傅比較鐘情于蝴蝶,是因為看了《梁祝》后,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深深感染,偶然聽一個朋友說,蝴蝶不僅是對愛情忠誠,品種也異常多,于是他就立下一個目標:在腦子中形成各種各樣的蝴蝶姿勢,按實物全部剪出來。</p>
為此,高師傅經常跑到田間地頭、大山深處,觀察蝴蝶的生活規律和習性。鄰居人稱贊道,這在襄陽的藝人來說,也是一絕,徐悲鴻畫馬,林伯漢畫牛,高師傅專門剪蝴蝶。</p>
“古時候,宮廷里面在民間招剪紙的藝人,頭一關就是考生只能帶一把剪刀和一張紙進入,最終通過考試的就錄用,被刷下來的就是民間藝人。”高師傅從小在奶奶的耳濡目染下,對剪紙充滿了好奇。</p>
愿望
高師傅介紹,文化大革命期間,剪紙曾一度荒廢,改革開放后,因參加工作后,這門手藝就丟了下來,但剪紙還是他業余生活的最大樂趣。四年前,企業破產,高師傅又重新拿起了剪刀。</p>
2007年,剪紙藝術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從簡單的小窗花到有深意的中國夢,越剪難度越大。剪紙也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雖然現在女兒對剪紙也情有獨鐘,但高師傅也意識到,剪紙這門傳統的藝術,正面臨著失傳的危機。</p>
“如今我市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文化產業發展,讓藝術從業人員看到希望。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作品能拿個世界吉尼斯,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和傳承剪紙技藝。”談及自己的理想,高師傅信心滿滿。(完)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