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州頻道10月21日電(記者熊俊)日前,一位清華大學教授建議稱,北京雖然是全國人民的,但外來人口想要“進京落戶”,可以先考試,把文化程度、法律知識、工作能力等統(tǒng)統(tǒng)測一遍,合格了才能獲得“北京戶口”。此言一出,網絡熱議不斷,“北京戶口”再次成為輿論焦點。</p>
????對于“落戶考試”建議,網民更多以戲謔的口吻進行評論:有網民抨擊該教授的“落戶北京應考試”雷人,其根本還是一種歧視言論;也有網民戲稱,為了體現(xiàn)公平原則,北京戶口也應考,考不過要“退”戶口,騰出地方給“高素質”的人;更有網民杜撰了“北京落戶考試”試卷,并呼吁教授給劃一下重點。</p>
????不難看出,網民的戲謔僅僅是一種對現(xiàn)實情況的無奈調侃。近年來,“北京戶口”問題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成為社會熱點,引發(fā)公眾討論。其實,以“分數(shù)”或“成績”作為入戶條件并非首創(chuàng),國內部分戶口緊俏的一二線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評分”作為落戶標準的規(guī)定。相對來說,“考試入戶”是現(xiàn)階段看似較為公平的辦法,但究其建議中涉及的考試內容來看,確也有排他性,農民工等困難群體在爭取戶口的過程中,仍然處于不利地位。</p>
????筆者認為,“北京戶口考試論”被廣泛關注,不僅表明公眾對附加在一紙戶口上的諸多“特權”感到無奈,更表明整個社會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期待。當然,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個長期過程,將諸多“特權”與戶口剝離不能一簇而就,因改得太快、太狠而產生新問題得不償失,但改革不能因此而放緩或停滯,需要政府和民間的智慧共同研究,制定出能讓更多人享受到優(yōu)質公共資源的政策措施。</p>
????可喜的是,一些地方目前已開始采取一系列“淡化戶籍、推動公共服務普及”的措施,取得了不錯的社會反響。然而,面對公眾對醫(yī)療、教育、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政府是否應該考慮將改革步子邁得更大一些,將這些基本公共服務普及到更大的范圍,這不僅是政府對公民的責任,也是對其改革決心和執(zhí)政能力的考驗。</p>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