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戲的發展與保護
2013-10-16 13:48:36 作者:admin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瀏覽次數:0
柳琴戲俗稱“拉魂腔”,也稱拉呼腔、拉后腔等,2008年入選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擴展項目名錄。深受廣大群眾歡迎和喜愛,輻射30余縣市。該劇種最早起源于清乾隆年間,廣泛流傳于蘇魯豫皖接壤地區,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對柳琴戲唱腔的影響頗大,使柳琴戲既有南方劇種的柔美低回,也有北方劇種的陽剛粗獷。</p>
新時期以來,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所屬的柳琴劇團開始對柳琴戲進行改編、創作,進一步豐富和提高了柳琴戲的內容和質量。內容上,新編歷史戲有山東省臨沂市精心打造的大型歷史劇柳琴戲《王祥臥魚》和滕州市柳琴劇團排演的《墨子與魯班》;河南省永城市新編古裝柳琴戲《王三善與蘇三》和江蘇省徐州柳琴劇團改編的《孽海花》均屬于改編傳統戲;描寫當代生活的現代戲《遷變》則是由江蘇省柳琴戲劇團創作并完成。</p>
綜上,柳琴戲的創作內容主要以傳唱地區的歷史文化名人或者是當地的故事傳說為主,這說明了該地區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柳琴戲濃厚的地方特色。</p>
藝術當隨時代,無疑也包括柳琴戲。現代戲題材《遷變》,描寫的是當前現代生活的社會問題,該劇無論是在劇情的創作方面,還是舞美、道具、演員的服裝方面,在不改變柳琴戲本身的情況下,劇團人員大膽創新,使得該劇頗具現代感,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p>
柳琴戲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來,國家對該劇的傳承人給予了一定的補助。從某種程度上看,有力地促進了該劇的全面發展,加深了對傳統劇種的保護,更好地提升了柳琴戲的人文內涵。</p>
柳琴戲在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前,在學術領域上,學者對該劇的研究相對較少,相比而言,該戲成功申請非遺之后,柳琴戲在學術界開始引起學者們的關注,其中,出版的學術專著兩部,分別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孔培培撰寫的《腔里拉魂——從拉魂腔到柳琴戲的傳承與變遷》、薛雷撰寫的《梨園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區域文化特質考察與研究》。這兩部著作無疑在柳琴戲的學術研究上給予了參考和借鑒,在一定意義上豐富了柳琴戲的學術理論知識。</p>
經濟大潮的沖擊和文化傳播多樣化的影響,戲劇也概莫能外,縣級劇團更是舉步維艱。柳琴戲是中國傳統戲曲的一個劇種,有著200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之一,國家和地方都相當重視該劇的保護力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的出臺,更加有力地說明了國家對文化保護的堅定信念。地方政府響應政策號召也給予了較為全面的支持,引導劇團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近年來,中央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對柳琴戲的發展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p>
目前,國家大力提倡戲曲文化事業的發展,意味著劇團的“春天”來了。誠然,單憑政府的扶持還是遠遠不夠的,劇團自身的管理也要與時俱進。因為劇團長時間不演戲,缺乏市場定位與競爭意識,既缺資金、又少設備,骨干演員流失嚴重,再加上粗放型的管理體制,演員得不到應有的福利待遇,劇本內容、故事情節的陳舊等等原因,阻礙了柳琴戲的長遠發展。</p>
資金籌措方面,除了政府補貼外,可采取多種渠道進行籌款。例如,設立藝術基金會,使得資金能夠良性運轉。目前,我國基金會的宗旨和資助方向以教育和傳統的救災、濟貧、救困、助殘等傳統慈善事業為首選,促進科學技術和醫療衛生事業為其次,其他領域諸如環境保護、藝術文化、社區發展、政策倡導和公益支持等,則少人問津。以民政部門登記的非公募基金會為例,促進藝術發展的只有3家,分別為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田漢基金會、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占總數的7.7%。鑒于創辦人看重活動的成效,因此會選擇比較容易見效的領域。當下,基金會的成立,可以使得劇團演出在一定程度上有經濟保障。政府可考慮將社會資金引向藝術發展,引導劇團與企業合作,合理引進民間資本,一來解決了不少藝術院團的資金問題,二來可以使資金得到更好的利用,避免了一些重復投資和投資不平衡的現象。最終,院團的籌款來源渠道呈現多元化。</p>
市場營銷方面,要吸引更多青年觀眾。青年是戲劇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也是國家建設的后備軍,當下的青年人對于戲劇的了解不是很多。如今,文化呈現多元化趨勢,現代文化占據了市場的強勢地位,使得我國的戲曲文化在市場占領方面處于劣勢。近幾年,戲曲特別是昆曲在全國高校進行巡回演出,受到了高校學子的青睞,許多高校紛紛成立了昆曲社團,發展了不少學生曲友。近幾年來,柳琴戲也在其流行地區的高校進行演出,高校的學生對于該劇給予了廣泛的好評。地方戲就像語言一樣散發著魅力,戲曲作為欣賞課程也開始進入了中學與高校,對于劇種的宣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琴戲傳承人邵小環女士,被山東棗莊第十五中學聘為民間藝術輔導教師,讓同學們不僅親身領略了藝術家的風采,而且還聲情并茂地感受了家鄉的民間藝術。</p>
另外,以柳琴戲為代表的地方劇種可考慮增加演出頻次,多聽專家、學者、傳承人的意見和建議。多演出,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市場競爭意識,更好地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同時也要加強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和交流,可考慮與超市合作,消費者消費到一定金額加送戲曲票券,無形中就起到了宣傳、推廣作用。</p>
用人方面,建議聘邀柳琴戲領域的專家、學者、傳承人為資深顧問。在戲劇作品創作內容上“接地氣”,要關注當下現實生活中相關的社會熱點與焦點問題。在培育新人上,大膽起用新人,大力培養新秀,同時還要增加演員的生活體驗。演員有了生活體驗,在舞臺呈現上更有張力,在人物塑造上更加豐滿。此外,適當提高演員的福利待遇,從而更好地留住人才。</p>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