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團的腐敗和亂象的不作為會使佛教前途堪憂
2013-10-16 13:48:36 作者:admin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瀏覽次數:0
反省和改善僧團的現狀(圖片來源:資料圖)
眼下漢傳佛教的僧團存在不少需要改善的地方,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深層的。表面的是進入新聞的,而深層的只存在于僧團內部,其危險性僅有一些明眼之士才有覺察。現象多種多樣,但其性質不外乎是在思想言行上要么直接違背佛戒祖規,要么不遵行佛教核心教誡或者教誡的精神。而那些行為失檢的僧人中,既有目不識丁的,也有佛學院畢業的,更有住持一方的。<br />
更令人擔心的,還是種種對待所有不如法言行的態度。有既不澄清,更不批評的;有置若罔聞而獨善其身的;有認為傳統如此無法改變的;有說是個人根性,自作自受,再美其名曰“隨緣”、“隨業”的;又有說末法時代,本來如此的;還有借用六祖之言,要求“他非我不非”的。如此諸類,五花八門。所有這些看法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都表明一點,那就是對僧團的腐敗和亂象不作為。<br />
殊不知,這種態度十分有害于僧團的切身利益,因為這些現象不加以治理和清除,僧團的清譽受損,前途堪憂。畢竟,僧團的清凈和諧是佛教健康延續的根本保障。這可以從兩方面來說明:首先,我們知道,僧團存在的最原始功能就是給那些想利用佛法獲得解脫的人提供學法修行的環境。盡管現在它的存在已經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但不應該讓其基本作用消失。一個清凈的環境對任何一個決心認真學修的僧人,尤其是剛加入的新僧,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律典所謂的律制的清凈僧團能“令僧安隱”。相反,混亂腐敗的僧團勢必誤導新僧——辜負來出家的用心和白瞎他的慧根,進而導致僧團之惡態循環不已。其次,僧團種種負面甚至惡劣的社會形象也是對那些從物質上支持僧團的信眾一種莫大的精神傷害,同時招致政府和社會普通民眾對佛教產生反感。這些結局都將徹底影響僧團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反省和改善僧團的現狀。<br />
改善之法很多,比如:僧團內部應該第一時間申明佛教的正統及正確的立場,并根據戒律或佛法的精神進行相應處理,以便對內釋放破邪護正的積極信息,對外給公眾一個清楚而正確的立場。或者,恢復傳統的學戒持戒制度,強化日常學法修行的密度,等等,都不失為上策。個人認為,當務之亟是采取這些方法改善現狀,也就是整頓僧團紀律,重樹清凈道風,同時還應該盡快在整個僧團內實施一套以德育為重心的新僧教育機制。改善現有的就能夠重新為僧團樹立一個清凈的社會形象,也能夠為新僧提供一個良好的浸淫環境。不過,僧團必須統一認識,然后從制度上強制性地行動起來。今天,我的提議是,用一套新僧教育機制從提高僧眾人品修養這方面,來協助扭轉僧團的尷尬局面和保持僧團的清凈。我將先簡要談談新僧教育機制的必要性,然后再對其內容及實施作些粗略的建議。<br />
二、改善之必要性及方法
開創和普遍推行一套優質的新僧教育機制有兩個必要性:第一,新僧培訓是個體僧人成長和僧團良性延續所必需的,也是可行的。第二,傳統的新僧培訓方法不僅有其局限性,而且也幾乎被大多數寺廟廢棄。先談第一點,即必需性和可行性。僧人與俗人是應該不同的,即從俗人到僧人,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絕對需要改變。出家是種巨大的人生轉折,一切都從頭開始,一切都是新的,尤其是思想看法和生活態度與方式,所以自我重塑是無法避免的。一套目的性強的教育機制能夠幫助剛出家的人更好地融入僧團生活,開啟他們嶄新的人生,更重要的是形成具有僧人特色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及道德品質,也就是僧格。尤其是,盡管大多數來發心出家的人秉性是好的,只有少部分的人惡習深沉或天性古怪甚至邪惡,但他們都各有私欲和習氣,而所有的私欲和習氣都被佛教視為應該除掉的“煩惱”,因為破除了煩惱,才能成就佛道。要破除煩惱,必須通過特殊和艱苦的訓練。<br />
孔夫子曾言,只有最聰明的和最愚蠢的人不能改變。這是變相地相信品性是天生而不能改變的。這是一種錯誤的命定論;連業都可以改,品性怎么不能改?上根利器之人自覺性強、領悟力好,但也需要點撥,得到點撥就變得更好了。而習氣毛病多、慧根膚淺頑劣之人不容易教且常常離經叛道,但只要方法恰當且有耐心,他們依然可以被教化。否則,佛就不會說“眾生皆可成佛”,現實中,也不會有桀驁不馴之人經過悉心教育改造而成棟梁的案例。<br />
絕大多數的人既非上智,也不是下愚,稟性和智力處于中間,因而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改變,有好的環境和教育就會形成好的品行,反之則變壞。這同時也說明他們可塑性強。一個剛出家的人,他對宗教人生不具有清晰的目的和認識,也沒有堅定的宗教信念,更沒有專業造詣,他需要在別人的良性影響和正確教導之下才能漸漸具備能力,去判斷符合宗教標準的是與非。如果缺乏正確的指導和積極的影響,他就很容易隨性或隨緣而違背佛理清規。這部分人當中,有的隨著人生的成熟和對佛教的正確理解日益深入,漸漸會對學佛修行有個合理的認識,天天都會發現自身有不恰當的言行,尤其是意識到曾經的錯誤,追悔之余只能嘆惋當年教育的缺失。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某一天突然自醒,所以那種等待學子們因成熟而醒悟的作法,會葬送很多新僧的未來。而且,即使覺醒了也不能挽回從前,因為有些錯誤是不能懺悔的。更何況,人生短暫,不應該讓那些本可完全避免的往昔錯誤再耗去時間,畢竟,修行的成功需要巨量的時間和功夫。這是新僧必須專門教育或改造的另一個原因。<br />
的確,小孩容易塑造,成人不易改變,而來出家的人多是成年人,其性格習氣已經定型,所以教育不易。但教育家和心理學家一致認為,大學階段對一個青年人來說都還是人格塑造和素質培養的重要時期,可見這個年齡段來出家的人是完全可以塑造的。另外,幾年嚴格的軍訓生活能夠改變一個人,也是個明顯的事實。即使年齡再大些,各方面也是可以造就的,只要有訓練的方法和制度;佛陀弟子中成年甚至老年出家而修行獲得成功者不計其數。正因為我深信人具有可塑性,所以不贊成新僧,包括佛學院新生一犯錯誤就開除的作法。寺廟尤其是佛學院就是教育人的地方,有點錯誤就開除,就說明辦學者沒有搞懂辦教育的真正意義——錯了不教育就開除他,讓他到更無人管教的道場去,誰教育呢?不過那些自甘墮落、屢教不改者另當別論,因為屢教不改就表明他自己不愿意改,不愿意革除舊習接受純潔的僧伽人生。<br />
從理論上說,一個人來出家,不管出于什么動機,他(她)都應該有準備改變人生的意愿。即愿意出家,就是意味著要接受人生改變,愿意“除舊迎新”,即斷除人性中的種種欲望和俗時的習氣毛病,養成高尚的品質,形成一種全新的僧格。沒有這種基本認識的人,僧團有責任幫助他明白出家從做人這方面來講意味著什么。愿意接受改變的就準予出家,反之則不應收留。這就是說,一個人做任何事情,主觀能動性是必須的,否則一事無成。如果都消極等待,或誤信宿緣認定根性,佛陀就不可能主動積極降魔,玄奘大師也就到不了西天,因為他們完全可以用身處五濁惡世的末法時代“罪業深重”為借口,放棄努力,等待機緣成熟,所愿之事自然成就。簡而言之,我相信事在人為,即只要具有號召力的個人和組織能夠統一認識,設計方案,堅決實施,而新僧個人,下大決心,接受培訓,個人人格品行可以重塑,僧團的風氣也可改善。<br />
設計和實施一套新僧教育機制的第二個必要性,關系到當前各大寺院和佛學院所使用的新僧教育方式。現行的僧教育不外兩種形式:傳統的師徒相授和佛學院教育。但是這兩種方式都有問題。首先說傳統的。它的問題在于合格的師資奇缺和使用率極低。君不見,許多文化青年懷抱一顆熾熱的心,虔誠的信仰,或者好奇心態進入僧團,迎接他們的不是有系統的培訓和規劃好的教育,而是跟紀律不嚴的人日復一日地重復雜務和功課。這令他們對出家大失所望。耳聞目睹著僧團內部的不良現象,時不時外界對僧團的惡評和厭惡又使得他們覺得自己的尊嚴和人格因為同類而覺得顏面丟盡或受到辱蔑,深感不安。同時僧團內部對僧團自身的不良現象和外界的抨擊的漠然視之,讓他們更加懷疑甚至后悔出家的決定。他們不再相信僧團能幫他實現崇高的精神和宗教的追求,于是,不得不頂住輿論的壓力無可奈何地又回到他們原本決心放棄的世俗社會。在還俗的人當中,性情溫和知書達理者對僧團內部的混亂和腐敗也不予置評,不少的人出去了就把僧團負面的東西廣作宣傳,這就惡化了僧團在世人心中的負面形象。那些天性純樸、自覺性強、意志堅定者選擇留在僧團。他們設法排除來自身邊的負面干擾,自我勉勵,艱難地在矛盾不安中努力學習。但是,今天受過良好傳統教育的長老幾成稀罕之寶,而其中有時間和精力教徒弟的更是少之又少,使得這些好學上進的新僧又得不到恰當的訓導和指引,因而,他們的成長也就可想而知。剩下一部分人則有意無意地傾向于順勢沉淪,荒廢人生,成了僧團腐敗因素的成分,最終使僧團內的腐敗形成惡性循環。簡言之,當前事實是,若有人來出家,絕大多數的情況是只有個簡單的入團程序,如剃頭穿僧衣賜法號,就算完成了新僧階段,之后,要么去上佛學院,要么直接進入道風不佳的常住隨眾生活,僧格的完善基本無人過問,系統教育更是全無。<br />
在沒有師傅用傳統的方式訓導的情況下,上佛學院是一個僧人學習和成長的明智選擇。遺憾的是,目前幾乎沒有一所佛學院提供新僧教育課程,也沒有指導他們如何定位和發展僧涯的課程,甚至都不專門培訓威儀禮節和培養品德修養。他們所重視的都是傳授知識,用紀律管理學僧,極簡短的早晚功課就是學僧的全部日常修行活動。有些佛學院,連紀律都很松散。從這些既不重視律制也不培養品行的佛學院畢業出來的僧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但缺乏高尚覺悟甚至起碼的修養,轉入其它道場,又去以“學問僧”的身份用不合格的言行去影響其它新舊僧人,使得道風隨之轉壞,這無疑是將風氣本來很差的僧團漸漸推向絕路。<br />
總之,僧團急需一套新僧訓練機制,以保證僧人的整體素質,讓僧團有個健康的未來。之前,不少關心僧團健康發展的有志之士曾積極提出改善道風建設,其中也有呼吁重新重視“沙彌階段”的教育。我對新僧培訓的初步設想是,要求所有剛出家者必須在頭2-3年之內接受契合時代的律儀培訓和重要品德的教育。這樣做的理由是,傳統方法的戒規戒條和行為準則的學習,給予舉止和禮節的訓練,而品德教育曉之以理激發理性自覺,幫他們形成好的品行。前者養成外在的得體威儀,后者鑄造內在的品質,二者相輔相成,成就完美僧格。</p>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