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溜索時代” 鋪就“幸福金橋”
2013-10-16 13:48:36 作者:admin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瀏覽次數:0
今日新建扶貧吊橋 (昌都地區扶貧辦供圖)</p>
西藏昌都地區和波密部分地區地處橫斷山脈,高山峽谷,河流湍急,藏族先民就在河兩岸架設一根較粗的牛皮繩或鐵索,即溜索用來過河。過河時,在腰上捆一圈腰繩,腰繩上固定有一個用一小段樺木挖空的滑輪(或鐵制的滑輪),然后利用溜索坡度下滑,沖向對岸。但一般只能沖滑至溜索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處,然后再憑著自己的腕力向對岸攀去。<br />
從前,昌都高山峽谷地區群眾出行要靠溜索滑行過河,只能簡單地解決人出行,并存在很多安全隱患,群眾“出行困難”,嚴重制約當經濟發展。地區扶貧辦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努力探索解決辦法,并在國家、自治區扶貧辦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通過向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相關部門溝通銜接,成功爭取到56座溜索改人畜吊橋項目立項和資金投入。<br />
在大力實施溜索改吊橋扶貧項目建設的同時,讓農牧民群眾徹底告別溜索過江的歷史,使河谷自然天塹變通途,解決了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困擾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難題。</p>
昔日牛皮溜索 (昌都地區扶貧辦供圖)</p>
察雅縣溜索改吊橋,圖為酉龍橋 (昌都地區扶貧辦供圖)</p>
積極引導群眾支持、參與、監督項目建設,發揮群眾在項目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特別是在項目建設中積極組織群眾進行勞務輸出,增加群眾現金收入達2000萬元以上。在新建吊橋的同時,盡可能保留原有溜索,既保留了溜索這種獨特交通設施的人文歷史,同時可以起到新舊對比宣傳教育作用。<br />
截至目前,昌都地區56座溜索改吊橋已全部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累計建設總長7659.64米,主跨總長5440米,總投資12252.2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2158.35萬元,勞務折資93.9萬元),覆蓋全地區11縣,29個鄉(鎮)、61個村,惠及農牧民群眾近3萬人,架起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幸福橋和黨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p>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