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示范區 實現新跨越
——貴州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范區的思考</strong>
六盤水市盤縣淤泥鄉彝族村民在鄉民族文化廣場載歌載舞。(六盤水市委統戰部提供)
????民族問題始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處理好的一個重大問題,民族工作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工作。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根據當前民族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作出了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戰略部署。去年年初,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將貴州建設成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做好新時期民族工作的重大戰略部署,是貴州加快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也是探索中國特色貴州特點民族工作道路的重大任務,如何搶抓這一歷史機遇,推進貴州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探索創建示范區的路徑和模式,是擺在貴州各級干部群眾面前的重大課題。</p>
????一、把貴州建設成示范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strong>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又是貧困問題最突出的欠發達省份,在民族團結、文化繁榮、經濟發展方面具有示范性。在貴州創建示范區,是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的謀篇布局,體現了中央對貴州的高度重視。</p>
????(一)貴州在民族團結和諧方面具有示范性。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3個自治州、11個自治縣、252個民族鄉,民族地方占全省總面積的68.2%。2010年“六普”數據顯示,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為1255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36.11%,除塔吉克族和烏孜別克族外,現有54個民族,其中,世居的少數民族17個,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和彝族5個民族占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82.09%。貴州少數民族人口總量居全國第四,占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11.03%。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貴州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以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為主題,著力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長期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和諧融洽的良好局面。中央領導稱贊貴州是全國民族關系最好的地區之一,是“民族團結的典范”。</p>
????(二)貴州在民族文化發展方面具有代表性。千百年來,貴州各民族和睦相處,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同舟共濟。各少數民族在空間上分布呈現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格局,突出表現了貴州山地環境對民族文化的包容性,這種包容不但使世居貴州的各民族根據自身的文化特點,在山區不同海拔地帶和生態環境中找到了適合各自文化發展的棲息繁衍之地,而且使同一民族擁有多種文化類型。這種多元民族文化共同發展、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共生性關系,造就了各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格,從而奠定了貴州良好民族關系的基礎。從新型的民族關系要素來看,這也是貴州創建示范區的文化背景和發展前途所在。</p>
????(三)貴州在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典型性。由于自然歷史等方面的原因,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滯后,小康實現程度落后全國平均水平8年、西部平均水平4年。在貴州創建示范區,探索出后發趕超之路,確保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貴州盡快實現富裕,是西部和欠發達地區與全國縮小差距的一個重要象征,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一個重要標志。貴州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是全國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廣的內陸多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貧困,又是其中的核心部分。貴州民族地區縣人口占全省88個縣人口的38.83%,但在2012年,其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僅占22—28%之間,與人口比例極不適應。在貴州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范區,要創新扶貧開發機制,集中實施武陵山、烏蒙山和滇桂黔石漠化連片貧困地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工作,將扶貧開發朝著跨行政區域、跨民族分布界線方向發展,為整體提升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水平探索新路。</p>
黔西南州布依族在古榕樹下八音坐唱。(墻忠元攝)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