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渚嶺 瑤家情歌最美的地方
2013-10-09 15:02:17 作者:admin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瀏覽次數:0
位于湖南與廣西交界處的萌渚嶺,是一條南北長130公里,東西寬20~50公里,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從地圖上看,萌渚嶺的北段主要蜿蜒在湖南江華縣境內,南段則綿延至廣西賀州市、鐘山縣等地,是由湘入桂的必經之道。</p>
除了主峰山馬塘頂之外,萌渚嶺中還有著名的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桂東第一峰”馬鞍山。這片茂密的森林,不僅峰高谷深,隱藏著旖旎的高山風光,而且十分適合徒步穿越。尤其是馬鞍山(當地稱為“天堂頂”),無論在哪個季節穿行于此,都能在山嶺上遇到云霧繚繞中的朝霞晚霞、長虹云海。</p>
對于外人來說,萌渚嶺是“徒步天堂”;但對于生活在嶺中的瑤民來講,這里卻是祖先賜予的生存天堂。經常在萌渚嶺一帶進行穿越活動的驢友都知道:萌渚嶺的深山老林中,幾乎每一條“山沖”都有瑤民居住,他們著瑤服、講瑤話、司瑤儀、行瑤禮、唱瑤歌、跳瑤舞,至今仍過著刀耕火種的傳統生活,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傳奇……
徒步天堂千家峒的傳奇
萌渚嶺一帶聚居著大量的瑤人并非出于偶然。早在隋唐時期,在湘粵桂三省的交界處,就形成了最大的瑤族居住區,最有名的就是位于今天湖南江永縣境內的瑤族部落遺址千家峒。</p>
關于江永縣的千家峒,歷來傳說頗多。據瑤族人的重要文獻史料《千家峒源流記》記載:千家峒是天下瑤族的發祥地,四周被都龐嶺與萌渚嶺環抱,僅有一個巖洞(即如今已被廢置的穿巖)維系著與外界的溝通。千家峒四周高山環繞,森林茂密,怪石崢嶸,瀑布高懸;峒內田土寬廣,土質肥沃,有一條大河貫穿而過。相傳,曾經有12姓瑤民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最后漸漸發展到一千多戶人家,于是更名為“千家峒”。</p>
然而,歷史總是充滿了無窮無盡的戲劇性。時間進入宋、元之際,這個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終于被官府發現了。于是,朝廷派出官差入峒征收糧餉。正是因為官差的到來,才引發了后來那場曠日持久的瑤民大遷徙。</p>
歷史如是描寫:由于千家峒瑤民的熱情款待,有一個無名官差樂不思蜀,久留不歸,但官府卻誤認為官差是被抗稅的瑤民殺害了,便派出重兵進行圍剿……這場戰爭留下的血腥結局是: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5年),官兵攻打千家峒,瑤民傷亡數千人,首領自知不敵,吩咐各部落從一個通往道縣的山洞里逃走。臨行前,首領先是將一只牛角鋸為12截,讓每姓瑤族各保存一截;又將祖先像埋在平石巖下的山洞里,全體瑤族人立下盟約:500年后,以12截牛角拼合相認……
一個民族的獨特遷徙方式
直到今天,在世界各地瑤民心中,千家峒仍然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古老情結,也是他們尋根問祖,日夜向往的圣地。實際上,在漫長的瑤民遷徙史里,千家峒只是起點,遠非終點。</p>
和歷史上其他遭受鎮壓、不得不遷徙的少數民族不同:數百年來,其他少數民族的遷徙大多是“一次性”完成,唯獨瑤族的民族大遷徙一波三折——除了一部分定居在湘西南、黔東南、桂東北、滇西南以及東南亞國家之外,其他絕大部分的瑤族,都在五嶺山脈地區和十萬大山之間往復轉游、舊徙新來。</p>
造成瑤族這種獨特遷徙方式的原因,一方面和歷史有關,但更關鍵的一方面也許還和這一帶的地勢地貌有關。眾所周知,萌渚嶺及其他四嶺境內,不僅以山地為主,而且山勢陡峭,適合藏匿。因此,當年從千家峒逃出來的瑤民,自然而然就將落腳點選在了以萌渚嶺為主的五嶺深山中。</p>
但是,背井離鄉的瑤民,并沒有一勞永逸地在某個落腳點定居下來。正如瑤歌里描述的那樣:千里開田來就水,萬里拋心來就山,吃了一山又一山,背起竹蔞把家搬……由于萌渚嶺一帶土地較為貧瘠,耕種數年之后,土壤的肥力會漸漸流失,剛剛安定下來的瑤民不得不再次進行遷徙,時間一長,就形成了“南嶺無山不有瑤”的格局。只不過,無論瑤民們怎樣遷徙流動,萌渚嶺始終都像一個圓心,是永遠的“大本營”和“中轉站”。</p>
筆者在當地看到:時過境遷的今天,生活在萌渚嶺中的瑤民依舊保留著許多原始的瑤族風貌。也許是地廣人稀,江華縣內的48個瑤寨,每個寨子都只有三、五戶人家,即便是大的寨子也不過十來戶人家。這些寨子星星點點地散布在青山綠水之中,周圍竹木參天,云霧繚繞,溪泉潺潺。而一支獵槍、一把柴刀、一個背簍就可以承載瑤民日復一日的尋常生活……
情歌唱遍每座山嶺
在瑤鄉,除了吊腳樓,無處不在的就是瑤歌。不論男女老幼,不論時間、地點、場合,只要有人,就有歌。</p>
沒有任何樂器伴奏,依著山、傍著水,瑤民們隨便一張口,唱出的就是風味獨特的田園牧歌,比如《嘞嘞嘿》、《盤王之女》或者《蝴蝶歌》。瑤民們不僅在山歌中宣泄人生的喜、怒、哀、樂;也通過“信歌”、“賀歌”、“禮節歌”等傳遞著信息。此外,年輕人還借著優美的情歌來委婉傳情,例如阿郎試探性地唱:哥在高山砍劈柴,妹在平地繡花鞋,哥想下去陪妹繡,妹不開口哥不來……而阿妹若有意,就會接道:高山高嶺霧茵茵,不見阿哥在哪邊,喊聲阿哥哥不應,虧了阿妹到處尋……如此歌來歌往,唱得情投意合,難舍難分。</p>
瑤歌中最有趣的,應該是瑤族姑娘出嫁前一天晚上唱的“坐歌堂”。這是一種由新娘和伴嫁姑娘為一方,新娘的嫂嫂、嬸娘和已出嫁的姐妹為另一方,互相對歌的傳統婚俗。按照習俗,在這天晚上,新娘家要張燈結彩,擺滿豐盛的糖果吃食,伴娘和親友陪著新娘,圍著篝火,奏起嗩吶蘆笙,通宵達旦地盡情歌唱。</p>
和其他瑤歌有別的是,這種對歌主要分為“說郎”、“道情”、“盤歌”3個部分。與現代人鬧新婚要新人公開戀愛經過相類似,“說郎”是由嬸、嫂一方提問,新娘一方回答新郎的人品、外貌及戀愛經過。“道情”則是對歌雙方回憶共同相處的美好歲月,表示依依惜別之情的環節。父母兄嫂在“道情”中,把如何待人接物,尊老愛幼,勤儉持家,處理好婆媳、夫妻關系等唱給新娘聽,新娘會一一作答。這實際上是新娘離家前,長輩對她進行的文明禮貌教育。</p>
“盤歌”則是用猜謎等方式逗引新娘,營造熱烈歡快的氣氛。如一方唱:妹莫愁,彩云要飄水要流,云飄美了花容貌,水流才有鴛鴦游;或者:什么生根最像娘,連弓帶箭土里藏?哪是弓來哪是箭,千弓萬箭射何方?新娘則要回唱:竹子生根最像娘,連弓帶箭土里藏,竹鞭似弓筍似箭,三月筍箭滿竹山……這樣的對歌一直要唱到雄雞報曉,接新娘的人到來為止。</p>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