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浦鑼鼓譜曲者僅存一人:非遺項目遭遇“二次轉型”
2013-10-09 18:24:41 作者:admin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瀏覽次數:0
上海的月浦鑼鼓隊伍有很多資料
打鼓隊伍多達18支、業余愛好者更超萬人,不過,能譜鑼鼓曲的僅一人。首批入選市級非遺項目的月浦鑼鼓,正遭遇“二次轉型”。年逾七旬的月浦鑼鼓譜曲第一人張永明,急著要把一身鑼鼓作曲技藝傳下去。他說,現在,月浦鑼鼓的愛好者很多,希望作曲的人也多一點。<br />
學會作曲至少要四年</strong>
滬鑼鼓愛好者超萬人
頭頂三叉犄角帽的“白龍王”打著激越的鼓點,身披緋紅色絲袍的“哪吒”敲著歡快的鑼樂,30位社區好手用鑼鼓交織出一幕獨特的“哪吒鬧海”。上周末,在寶山月浦鎮社區金悅音樂廣場內的一場彩排。演出的鑼鼓直徑從30厘米到80厘米不等,伴隨著或清脆或深沉的音色,仿佛一場龍宮大戰上演。<br />
張永明是鼓樂隊的藝術指導。“這個拍子的敲擊聲要短促些,那個段落的鼓點要密一些。”一曲作罷,音響里又傳來《春江水暖》的片段。這是此前他特意為國內首支殘疾人輪椅鑼鼓隊——寶山區勁風鑼鼓隊譜的鑼鼓曲。“考慮到殘疾人行動不便,這支曲子在譜曲時,頻率特意放慢了很多,還加入了鈸等樂器。”
作為月浦鎮社會事務中心的藝術指導,張永明與鑼鼓結緣近30年,是月浦鑼鼓的“靈魂”人物,先后擔任譜曲及藝術指導的鑼鼓表演作品,《水》、《浦江潮》、《春江水暖》等先后獲得第三屆全國鑼鼓大賽金獎、入選世博會表演,并多次代表國內參與國際民間藝術交流。“月浦全鎮現在光打鼓的隊伍多達18支、業余愛好者更超萬人,在上海地區排名第一。”說起近35年的發展,張永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br />
特色課程引入幼兒園</strong>
據史料記載,清朝中期,月浦當地的經商小販挑著貨擔行鄉串巷,邊吆喝邊敲擊手中的小鼓,發出響亮的聲音,吸引顧客購物。據傳,這些商販們敲擊的小鼓類似于江蘇南部的“花香鼓”,鼓面直徑25厘米左右,厚度約3.5厘米,單面蒙皮,音量較小,但音色清脆,很有特點。<br />
到了清末,為了廟會、燈會等慶典活動,當地鼓手們將貨郎小鼓的形制擴大到直徑33厘米,厚度為7.7厘米,兩面均蒙皮,還做了鼓架,大大增加了音量,音色也較為渾厚,更適合于室外演奏。經過長時期的演變和幾代民間藝人的創造,演奏形式相對定型。通常由八只小鼓,分兩邊對稱而立,演奏中常用“對奏”的方法,為了增加色彩,他們還在八只小鼓的鼓沿上扎上繡有張果老,漢鐘離、藍采和、鐵拐李等八仙形象的彩綢,即現今流行于寶山區月浦鎮、羅店、羅南、江灣一帶的“八仙對鼓”。<br />
1978年寶鋼開建,全國各地的冶金單位來到月浦,威風鑼鼓、太原鑼鼓、鬧年鑼鼓、浙東鑼鼓等許多地區的優秀鼓種和眾多的民間鼓手落戶月浦,漸漸形成如今的月浦海派鑼鼓。<br />
至今,該鎮共培訓1000多名鼓樂愛好者,有200多人成為鑼鼓隊的骨干。“女子勁鼓隊”、“學生對鼓隊”等特色鮮明的鑼鼓隊,活躍在月浦的大街小巷。滿天星幼兒園等一批當地幼兒園,甚至將鑼鼓作為特色課程進校園,“幼兒搖鼓隊”成為當地一道獨特風景。<br />
陳列館展示各地大鼓</strong>
在月浦鎮“百鼓陳列館”里,林林總總、造型各異的鑼鼓達上百件。在這家建于2005年的全國首家鄉鎮鼓博覽館里,不少“寶貝”都頗有看點。如早年流行于寶山月浦、羅店、羅南一帶的“八仙對鼓”,通常由八只小鼓“對奏”,加入木魚、小鑼、小鈸等小件打擊樂器,成為上海小鑼鼓中的“細鑼鼓”、“清鑼鼓”。若加入嗩吶、笛子以及絲竹樂器,便成為吹打樂或民樂合奏。逢年過節,樂手云集、擊鼓對陣已成為當地一道風景。<br />
陳列館內更多的是目前市面上罕見的鼓。如面積達1平方米大的“蘇州龍鼓”及由若干大小、厚薄、音高不同的銅制小鑼組成的十面鑼,聲音或響亮或柔和。還有將一段樹木鏤空,兩端裹以鼓皮,中間開一道發音孔,謂之“木肚小鼓”。還有用蟒皮制作的鈴鼓,有在木柄上穿系一面小鼓或在小鼓上穿系一面小鑼的撥浪鼓。有相傳由古代答臘鼓演變而來的蘭州太平鼓,有流行于西雙版納形似象腳的象腳鼓、流行于新疆維吾爾族的達卜手鼓,及源于明洪武初年安徽鳳陽郊縣的鳳陽花鼓等等。</p>
“不過,打鼓的人很多,譜曲的卻太少。”相對于其他越走越窄的非遺項目,張永明卻有著自己的擔心——到目前為止,能獨當一面的月浦鑼鼓譜曲后繼者尚未找到。<br />
張永明說,相對于小提琴6年出師、鋼琴8年剛能上臺相比,打擊樂的入門門檻很低,若突擊培訓,一支從零開始的隊伍,只要3個月就能將就著上臺表演。但真入門后,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卻相當復雜。“尤其是作曲。”他說,要創作一首真正的鑼鼓舞曲,首先要掌握識譜、音準,音層、和聲等樂理知識,還要具備鋼琴基礎、指揮技能等系統訓練。“從一張白紙到能獨當一面的譜曲至少要4年。”自學成才的張永明曾花好幾年專門進修音樂基礎。<br />
作為月浦鑼鼓作曲唯一者,張永明熱切期盼能把一身作曲技藝傳承下去。“更多更新的樂譜,意味著月浦鑼鼓可以更早實現‘二次轉型’。”
鑼鼓主題公園將開建</strong>
張永明說:“現在眾多的鑼鼓愛好者和骨干隊伍,亟需培訓場地。目前的社區廣場訓練正面臨著擾民尷尬。”月浦鎮有關方面透露,今年,月浦鎮有望啟動月浦公園改建工程。有關方面擬將月浦公園打造成以鑼鼓文化為主題的主題公園,建造“月浦鑼鼓博覽館”和“月浦鑼鼓文化廣場”。借助“文化村”和“文化小區”建設,月浦鎮將實現鑼鼓隊伍“全覆蓋”。屆時,鑼鼓愛好者缺少訓練場地的尷尬有望解決。<br />
而升級中的“月浦鑼鼓博覽館”同樣值得期待。目前,這一鼓面直徑達2.55米,高度約1米、重量達200多公斤的全國最大八仙對鼓已完成前期設計,正在設計中的這面鼓將沿襲傳統“八仙對鼓”特色,融合山西鼓的風格,形成新的海派鼓特色。“接下來是尋找制作鼓面所需要的大型頭層牛皮。”專家介紹,制作鑼鼓鼓面所需的牛皮,不能出現拼接情況,最宜用頭層皮(即牛的表皮)。這樣在敲鑼時,所發出的聲音才夠厚重,鼓面不易被磨壞。“制作直徑達2.55米的鼓面,需要身長至少在1.8米以上的大型牛只,這也為整個制作增添了難度。”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