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寧夏總隊吳忠市支隊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為父母,積極投身地方生態建設,全心全意為群眾排憂解難,譜寫了一曲曲軍民一家、魚水情深的時代壯歌。</p>
群眾利益無小事</strong>
2012年4月10日,該支隊與總隊后勤基地、直屬支隊專門抽組運輸隊,奔赴同心縣田老莊鄉執行生態移民搬遷運輸任務。</p>
官兵們來到田老莊鄉后,看到村民們吃水難、行路難、看病難的困境,才明白鄉親們為何把破爛家具當寶貝。他們小心翼翼地搬裝每一件物品,大到家具,小到一根椽子、一塊玻璃,都輕拿輕放。</p>
81歲的馬鳳珍的兒女都在外地打工,家中有兩口棺材無法搬運,急得團團轉。該支隊助理員吳世海得知情況后,立即叫來10多名官兵前去幫忙。大家走了近3公里山路,才將棺材抬到車上,老人緊握著吳世海的手說:“多虧了你們,我和老伴將來才能安心地合上眼啊!”
盡管生態移民搬遷運輸工作屢次經歷沙塵暴、大雨冰雹等極端天氣,但官兵們的工作熱情不減。他們睡地鋪、吃野餐,歷時9晝夜,圓滿完成了200多戶生態移民的搬遷運輸任務。</p>
綠化堪比搶險救災
讓駐地綠起來,不亞于演兵場上奪金牌,搶險救災打勝仗。近年來,該支隊在荒山戈壁、黃河灘涂展開了一場場植樹造林攻堅戰,分別在吳忠市利通區和紅寺堡區建起了兩座武警萬畝林,累計植樹100多萬棵,為移民安置區建起了一道道綠色屏障,使當地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提及現在的生活,紅寺堡區82歲的老黨員王國軍說:“以前這是黑白的,現在是彩色的,武警官兵的功勞不能忘!”
傾力滿足群眾期盼
生態移民雖然從大山里搬了出來,但如果后續工作做得不好,勢必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為此,該支隊按照“地方所需、群眾所盼、部隊所能”原則,充分發揮宣傳教育、裝備技術和先進軍事文化等優勢,在基礎設施、扶貧濟困、文化教育等方面全力支援移民新村建設。</p>
一次軍訓,紅寺堡區第二小學幾名學生讓官兵們流下熱淚:曹愛萍因患慢性腎炎,小小年紀便成了“藥罐子”;王田雨父親早逝、母親出走,與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張本杰先天性脊椎側彎,身體呈“S”形,還有幾個孩子得了“老化癥”,面容蒼老、白發蒼蒼……
該支隊發起“獻出一片愛心,救助一個孩子”捐助活動,僅一天就收到官兵捐款近4萬元。位于紅寺堡區的該支隊五中隊官兵,還堅持每月為受助孩子們每人送去100元生活費,定期為他們輔導功課、解決家庭實際困難……
該支隊在捐贈文體設施、修建村部、發放醫藥等基礎上,還分別與紅寺堡區兩個移民村簽訂了以“黨建聯抓、法規聯學、治安聯防、好事聯做、警民聯誼”為主要內容的警民共建協議書,經常組織理論骨干深入移民新村,為群眾宣講解讀黨的政策,結合駐地和移民新村發展變化,組織移民暢談國家發展變化,使他們更加堅定了富民強村、齊奔小康的信心。</p>
近年來,該支隊先后有16個單位被自治區黨委、政府表彰為擁政愛民先進集體,1名個人被評為全國擁政愛民先進個人。(寧報通訊員 高潤 馮欲曉 雷鐵飛)
來源:寧夏日報</p>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