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老師家訪 班主任說只有去過孩子家才能因材施教
2013-10-06 13:45:38 作者:admin 來源:新華網(wǎng)浙江頻道 瀏覽次數(shù):0 網(wǎng)友評論 0 條
國慶長假已經(jīng)接近尾聲,杭州實驗外國語學校一(1)班班主任胡建芳帶著家人在山溝溝度了三天假后,趁著還有一點時間,對外地的兩個學生做了一次家訪。</p>
杭州實驗外國語學校是一所民辦學校,外地學生不少,胡老師的班里,外地學生占了80%。昨天上午,本報記者跟隨胡老師前往義烏,全程體驗了這次家訪。</p>
走進家庭
看看孩子另一面</strong>
胡老師夫婦很健談,一路上記者與他們相談甚歡。胡老師說,她基本上每天都這么早起來,“當了16年班主任,每天7點10分就要到校了。班里40位學生,家訪過的學生已經(jīng)有30位左右。她家訪過最遠的地方是溫州。</p>
來到義烏,在家長的接應(yīng)下,找到了第一個學生吳淑鋮的家。</p>
吳淑鋮是一個比較靦腆的小男孩,比班里年紀最大的孩子小了8個多月,見老師來了,臉上充滿了興奮,但還是有些不好意思地低著頭。</p>
胡老師簡單地看了一眼客廳里的布置,墻上貼滿了一家人的照片,很多是外出旅游的合影。“看得出來,這個家庭是很溫馨的!”
胡老師跟吳淑鋮坐在沙發(fā)上,吳淑鋮媽媽往地上的墊子上一坐,就跟胡老師聊開了。胡老師說:“吳淑鋮膽子有點小,第一周很拘謹,晚上睡覺前的眼睛都是紅的,上課注意力不太集中,不過第二周、第三周就好很多了……他有個壞習慣,喜歡咬手指甲,我口袋里放了一把小剪刀,看他咬了就幫他剪。”
為什么要送兒子去杭州讀書?</strong>
吳爸爸一家人是從海南過來的,在義烏做生意10年了,他考察過義烏的學校,對這些學校的校園文化不是很滿意,“這邊攀比的味道比較濃,幼兒園的孩子就在比,我爸是開寶馬的,你爸開的是福特,在義烏找來找去,沒找到滿意的學校。”
在去第二個孩子家的路上,胡老師跟記者說:“只有走進孩子的家,你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是在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
胡老師說,9月29日她們家訪了10個學生,反差就很大,“走進去,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樣,有的孩子在疊衣服,這是在學校里剛教過的,孩子在家里把自己的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有的孩子在玩游戲,老師來了也不打招呼。”
了解孩子特點
因材施教
那天,胡老師的一次家訪是在廠房的一個制衣車間進行的。秋裝要上市了,孩子爸爸媽媽都很忙,抽不出時間來招待老師,爸爸實在沒辦法了,只能放下手頭的活,但沒聊上幾句,電話就接個不停。</p>
“父母這么忙,哪有時間管孩子呀!為了怕孩子吵,就讓他在一邊玩游戲,現(xiàn)在孩子連拼音都不太會。”胡老師說,對這個孩子她就不能太苛刻,“我只能自己多花點時間在他身上了!”
在家訪過程中,胡老師還接到了一位家長的短信,是一位三年級孩子的家長發(fā)過來的,“我去年帶的班有位孩子,很聰明,但很難管,以前很聽我的話,現(xiàn)在又管不牢了,家長說實在沒辦法了,孩子假期里作業(yè)不做,向我討教來了。”
那個孩子很皮,不聽話,胡老師觀察了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他對穿衣服、吃東西很有興趣。“孩子是住校的,這兩點是家長最照顧不到的地方。”于是,胡老師隔三差五放學后帶到自己家,親自做菜給他吃,吃好后再回學校。“以后我的話他都聽!”
胡老師說,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特點,只要老師找到了,對癥下藥,就沒有管不好的學生。“我們?nèi)ゼ以L,就是要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
作者: 梁建偉</p>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guān)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