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英雄的節日 白族耍海會
耍海會又叫“撈尸會”。關于此會,民間有兩個傳說故事:一是從鄧川到喜洲一帶,相傳為紀念打撈南詔時期投入獼苴河殉節的柏潔夫人;二是大理、下關一帶則相傳為紀念打撈南詔時期除蟒救民葬身海底的民族英雄段赤誠。由于起源傳說不同,耍海會的時間也有前后,一般三至五天不等。鄧川、上關、喜洲一帶的耍海時間從農歷七月二十三日開始,大理、下關一帶的耍海時間從農歷八月初八開始,耍海的內容大同小異。鄧川、喜洲的白族群眾身著民族盛裝,聚會于獼苴河兩岸和洱海之濱,舉行用彩船游河泛海、唱山歌對調子等活動,持續三至五天。會期,家家戶戶都要接姑娘請客,節日隆重程度如同過春節。大理、下關沿海的白族群眾除舉行劃船耍海對歌活動外,還要舉行規模盛大的龍船比賽活動。賽前,參賽的各村都要彩畫龍船,并在船上掛彩和插旗,將龍船裝扮得絢麗多姿。比賽時,看誰最先繞過海心的標記轉回到岸邊,最先回到者為冠軍。觀看和助戰的人群匯集在海邊,搖旗吶喊,為參賽龍舟助威。大理白族耍海和賽龍船歷史悠久,據史籍記載,始于南詔、大理國時期,最初與崇奉龍神有關,后來發展為群眾性的文化體育活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大理的要海會不再限于當地的白族群眾,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外的游客、外賓也參加了耍海活動,使節日的規模更大更熱鬧。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