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板凳舞
苗族的板凳舞主要流行于革一、后哨、大塘、臺盤等地。是在走親訪友時,婦女們酒后隨興而起的一種舞蹈。舞蹈場地不限,或在某家里,或在寨壩上。這種舞蹈的伴奏樂器主要是板凳,因而得名板凳舞。舞蹈時有兩種跳法。一是由一名婦女敲擊板凳,其余婦女圍圈用雙手隨節拍拍手,雙腳輪換狂跳講邊歌邊舞。歌內容結合走親內容隨興而編,但大多歌詞是圍繞攀親內容而唱。如:“親家喲親家喲/親家真親喲/親家的鼻子長又長/傻乎乎去扛穿機板/扛不動喲用足力氣扛……”歌意為窮親戚攀富親戚,攀不上也用力攀。
另一種板凳舞蹈是參加舞蹈之人每人雙手各持一只凳子,集中在較寬的壩子上,一起圍著圈子轉跳,舞蹈動作是先走右腳用腳踉向外、前點兩點,與此同時雙手的板凳也擊兩下,之后收左腳向內、前點兩點,雙手板凳也即拍兩下,如此反復幾遍后。圓圈隊形又逐漸轉換為面對面并列兩隊形。舞蹈動作基本同前,舞時兩對面伸出有手持板凳相互擊一下,又換左手相互擊一下,二人在作這兩個動作時,各自的右、左腳跟也互換點地。之后,面對面各自轉身向外斜成“弓”字形擊了兩下,與此同時二人屁股相撞,百褶裙子飛揚。如此反復幾遍后,各人又邊擊板凳,雙腳同時起跳如蛤模跳躍狀,一邊手擊板凳,一邊與其它舞蹈婦女用臀部東擊西碰。如此反復狂舞,直到興盡方休。
重點閱讀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