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如意自幼喜歡把玩相機,他無意中為老一輩革命家拍攝的照片,如今成為珍貴的紅色記憶。
奔波在遼闊的大草原上,風光的魅力和風土人情的淳樸,讓趙如意和他的鏡頭大飽眼福。
每逢閑暇,趙如意遠避城市喧囂,櫛風沐雨,寄情大草原,因為他熱愛著大草原,更熱愛著大草原上的人們!
永遠的紅色記憶
在趙如意家里,放著一摞一摞底片,這是他多年來拍攝的“紅色記憶”,忙于工作的他還抽不出時間全部洗印出來。
“紅色記憶”里,大多是老一輩革命家:烏蘭夫、薄一波、宋任窮、吉雅太、李森、王鐸、郝秀山、塔拉、克力更、趙誠和云蘭、佛鼎和娜達莎、寒峰和云曙芬……
呼和浩特席力圖召,李森家。這是趙如意經常光顧的地方,雖然當初他還不知道這位傳奇英雄就是他的親大爺。
1970年9月的一天,李森坐在房前的臺階上,一針一線地補襪子。李森穿著老布衣、布鞋,褲子和鞋上打著補丁,帽子掛在右膝蓋上,身旁的搪瓷盆,已經磕掉不少瓷。
“老爺子補襪子,在當時就是奇怪(新鮮)的事兒。”趙如意拿出相機,走到李森的左前方。
當李森聽到動靜抬頭看的剎那,趙如意按動快門,定格下這位老一輩革命家的樸素人生。
“這有個甚照頭,你沒個照上的啦?”趙如意回憶,當時李森說。
198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40周年大慶,在這草原歡慶的日子,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烏蘭夫回到家鄉,帶來中央和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熱烈祝賀。
“老爺子鄉音未改,我說土話也行,說普通話也行,老爺子聽著親切。”正在自治區衛生廳工作的趙如意接到通知,讓他第二天前去報到,作為接待中央代表團的工作人員。
趙如意是個有心計的人,他立即跑出去買了一部美能達300相機。
“拍照片,我是無處不在,無處不照。我覺著他老人家的每一個鏡頭都很珍貴。”一些場合拒絕記者進入,趙如意卻如魚得水。
一天,烏蘭夫乘坐飛機出行。
“會照相的上不了飛機,上了飛機的沒有一個能照相的,我是走村串戶照相的人,我一口氣照了幾個膠卷。”趙如意說。
飛機上,烏蘭夫精神矍鑠,身體前傾,正和藹可親地與人交談著。趙如意不失時機地拍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這幅名為《烏蘭夫在飛機上》的照片,先后被選用為《烏蘭夫畫冊》、《烏蘭夫研究》封面,給人們留下了烏老令人難忘的慈祥和微笑。
“把歷史瞬間定格在史冊里,我的相機曾經完成過若干個不朽。烏蘭夫、薄一波、宋任窮、伍修權等一大批革命前輩,他們在創建新中國的艱苦卓絕的偉大斗爭中浴血奮戰,立下了豐功偉績。我因工作關系,有機會跟他們接觸,我懷著敬仰的心情,不失時機地抓拍了部分老前輩的精神風貌,照片里的他們可親、可敬、可愛,成為珍貴的紅色記憶。”趙如意說。
在“紅色記憶”中,還有趙如意和他在上山下鄉大潮中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患難兄弟姐妹:田間,塞夫、李文林、郝時遠等光著膀子“顯塊兒”;郝時晉、曹中凱盤腿一坐,合個影;塞夫揮動耙子,熟練地和泥;李二旦水庫網魚;阿拉善圖拉二胡;云大平勞動之余,洗“行頭”……
老牛灣的二籠窩窩
清水河老牛灣,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吸引著無數攝影家前來采風。
1984年,大年初二夜晚,呼和浩特張燈結彩,人們沉浸在過年的歡樂中。
“就等你開席,你在哪兒?”趙如意接到兩個電話,是蘇青、郝時晉等發小設宴歡聚,邀他把酒敘情。
“我現在在清水河老牛灣窯洞里過年呢。”趙如意說。
“你怎么跑老牛灣去了,大過年的,人家過了十五才出去呢。”發小們驚詫。
“下雪了,難得,我奔著雪來了。”趙如意有些興奮。
大年初二。趙如意和攝影家寶音雪中行,奔向老牛灣,只為收獲按下快門的喜悅。
他們走進李屯老鄉的石板院子石板房,上了石板炕。主人端上海紅子和糖果招待他們。閑聊,讓趙如意吃驚的是,石板院子石板房石板炕的石板,是老李從年輕時起,“一疙旦一疙旦扛上來的……”
在這里吃“二籠窩窩”的故事,至今讓趙如意忍俊不禁。
女主人給熘了一籠糜米窩窩,還有一點兒糕,兩人吃得很香。
“寶音還是個后生,好飯量,吃了個不夠。”趙如意是大哥,寶音緊著他吃。
“再給咱們熘上一籠吧。”寶音說。
女主人又熘了一籠窩窩,寶音吃,不久發現這籠窩窩是熘在豬食上的。
“吃得香不香?”趙如意半躺在石板炕上,幸災樂禍地問。
“香,香。”寶音一臉尷尬地笑著。
燒炕入睡。石板炕“前半夜烙個死,后半夜冰巴涼。”
“這正是,家里有斗大的西瓜你不吃,非要到外面啃瓜皮。”趙如意打趣。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