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風俗志》所載"烏日森耐亦日"一節,對三項游藝的記敘描繪,鮮明生動,頗具文學色彩,茲概述如下:
乾隆年間,阿拉善第三代王爺羅布桑多爾濟娶清朝的公主為福晉,成為顯赫的親王。為慶大喜,于乾隆三十年(1766年)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盛會,這是和碩特蒙古來阿拉善的第一次盛會,這次盛會根據成吉思汗常與子孫們聚會游樂的傳統,亦沿襲古風,命名為"烏日森耐亦日"。
盛會聚集牧人成千上萬,搭氈包百頂,全旗八個蘇木的百姓及旗衙門的協理,管旗章京等官員全部啟動,承擔任務,以蘇木為單位組織三項游藝訓練,從幾百對摔跤手和數百弓箭手中選出三十二名跤手、一百二十名射手以及從幾百匹公馬中選出八十匹快馬參賽。
大會前日,王爺仕宦齊聚向地方神靈祭灑馬奶祈福。吟唱馬奶酒祝詞。翌日晨正式舉行"大烏日森耐亦日"喜慶儀式,王爺、福晉端坐帳殿中接受旗官員之祝福,由十六名歌手和琴手向王爺、福晉奏樂獻歌,其歌為帶有宮廷色彩的《遼闊的阿拉善》、《多福》、《十善佛爺》、《造化之福》、《政教》等八首古 典樂歌。官員們行叩首禮,獻"九九"禮品。同時,寺廟、嘎的僧俗人眾亦分別舉行賀喜儀式。
慶典結束后,舉行好漢三藝比賽。第一,賽公馬,八十匹快馬三十名列入名次,對冠馬吟誦公馬祝詞予以祝福,授九種獎品,其余各有不同賞賚第二,騎射比賽,按規則每人馳射三次,視九靶射中多寡排出名次,對冠軍賞九種獎品,二、三名各有不等賞賜,并吟《弓箭手贊》。第三、無坎肩摔跤(詳后文),決出冠軍后,冠軍特賞大綿羯羊等九種獎品。結束后,王爺向蘇木、巴嘎、寺廟等機構賜白酒、綿羊,僧俗人眾各回篷帳飲酒作樂。
"小烏日森耐亦日"同樣舉行三項游藝活動,即騸馬馳賽、喇嘛的騎射和無坎肩摔跤,其規則與上同,最后以白須老人演摔跤結束。
以上便是"烏日森耐亦日"盛典的全部過程,名稱雖不語"那達幕",但卻全面生動地反映了早期蒙古族完善形式的那慕慶典的盛況,并富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