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達慕項目 草原牧民最喜愛的蒙式摔跤
2013-09-29 20:11:46 作者:陽化杰 來源:中國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0 網(wǎng)友評論 0 條
蒙古式摔跤是草原牧民最喜愛的運動項目,蒙語叫搏克。
摔跤運動在蒙古草原有悠久的歷史。
西安客省莊出土的兩件匈奴銅牌,圖案中間是兩個力士在摔跤。銅牌的造型和藝術(shù),屬于漢初匈奴遺物,而從摔跤的圖象所呈現(xiàn)的架式上看,大至與今天的蒙古式跤摔法同源。
元代之前的蒙古族摔跤活動,具有很大的軍事、體育性質(zhì),用以鍛煉力量、技巧,并用摔跤來選拔擢升力士。
蒙古族的摔跤,既不同于中國式摔跤,也不同于日本的相撲。它在規(guī)則、方法、服裝、場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
蒙古式摔跤一上來就互相抓握,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著地都為失敗。摔跤人數(shù)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一百二十八、二百五十六等雙數(shù),總數(shù)不能出現(xiàn)奇數(shù)。報名不分民族,不分地區(qū),不限體重。安排對手由德高望重的栽判員負責,不征求摔跤手的意見。比賽實行單淘汰制,即每輪淘汰半數(shù)。摔跤手的服裝比較講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褲子,外面再套一條繡有各種動物和花卉圖案的套褲,上衣是用香牛皮制做,上邊釘滿銀行或銅釘,后背中間有圓形鏡或“吉祥”之類的字,腰間系有紅、藍、黃三色綢子做的圍裙,腳登蒙古靴或馬靴。名跤手脖子上佩戴著五顏六色的布條項圈—江嘎,看上去煞是威風。
它是在一定級別的比賽中獲得優(yōu)勝的象征。比賽場地簡單,只要有一片草坪或松軟空地,觀眾席地圍坐,摔跤手就可以在中間進行比賽了。比賽前,雙方都有高唱挑戰(zhàn)歌,以肋聲勢,唱三遍后,雙方摔跤手跳躍而出,做著雄鷹展翅的舞姿進入會場。比賽開始,摔跤的雙方互相致意和向觀眾敬禮后,開始較量。頃刻間,爭斗相撲,盤旋相持,腿膝相擊。蒙古式摔跤以巧取勝,一跤定勝負,只要身體有一處著地就算輸了。但不能抱腿,不準反關(guān)節(jié)動作,不準扯褲子。蒙古摔跤大體分踢、絆、纏、挑、勾等三十余種、三百多個動作。凡取勝者,到裁判臺雙手捧出事先準備好的果子、奶食等,然后邊跑邊撒在圍觀人群中,讓大家分享他的“勝利果實”。
近年來,經(jīng)過改革,古老的蒙古式摔跤,以其音譯—搏克馳名中外。在重大的那達慕大會上,都設有女子搏克比賽。她是那達慕體壇上一支嬌艷的奇葩,倍受國內(nèi)外賓客睛睞。女子搏克獨具魅力的觀賞價值,為那達慕大會紡織了一束五色的彩環(huán)。
改革后的搏克運動,常以單獨項目構(gòu)成比賽,這種比賽不僅設有個人冠軍賽,還設有團體賽,表演賽和安慰賽等內(nèi)容,從而為古老的蒙古式摔跤,注入了無限的生命力。由此,搏克登上了全國比賽的殿堂。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guān)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