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巖畫散落在巴彥淖爾盟的磴口縣、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后旗炭窯口等地方。在依靠狩獵為生的艱苦歲月,游牧先民用特殊的語言為我們記錄了他們渴求與探索的旅程。
炭窯口是一個奇妙的地方。青翠的山腳下,一道紅色的山嶺由西向東延展開來,那散布著的巖石塊宛如人工建造的防護堤,摞迭有序。在那裸露的石壁、山崖上面,鑿刻著許多十分生動的大型動物形象。有山羊、綿羊、羚羊、大角鹿、馬、騾、驢、駝、野牛、野豬、狼、虎、豹等,還有如野驢、鴕鳥、麋鹿等如今已在陰山絕跡了的動物。這些動物形象極具動感,或引頸長嘶,或回首短嗚,或慢步緩行,或四蹄騰躍;有的彼此含怒欲斗,有的相互舔吻親。最引人注意的是半山腰陡壁上的一頭一米多高的駱駝巖畫。由于崖壁坐北朝南,避開了猛烈的西北風的侵蝕,巖畫保存得很好。那駱駝高昂著頭,駝峰高聳,腳下踩了一只小動物,越發襯托出它的強健有力。
動物是古代草原民族賴以生存的衣食之資、生活之源,如此多的動物圖像正是先民們對動物崇拜的印證。陰山巖畫的動物圖像極其豐富,占到總數的90%以上。除了炭窯口那些單獨描繪的動物圖像,大多數的動物圖像則是與當時的狩獵生活聯系在一起。
磴口縣托林溝的一塊巖石上有一幅“圍獵圖”。四個手持弓箭的獵人成扇形圍住了一群野山羊,驚慌的山羊群朝一個方向奔逃而開,惟恐落單。畫面氣氛熱烈而緊張,這樣的巖畫一看便知是先民真實狩獵生活的表現。在從前,它或許起著傳授狩獵陣法的作用,如今到了現代人眼中,就成了一幅匪夷所思的圖畫。“雙人獵”中,兩個獵人拉滿了弓,將箭射向一只長角羚羊。長角羚羊被技藝高超的射手追捕,自然無法逃脫,飛出的箭正中其頭部、胸口。獵人們已經是勝券在握,只等著掙扎的羚羊耗盡體力倒下。看著這樣的畫面,我們似乎能感受到作者作畫時的激動心情,它寄托了那個遙遠年代里的人們對生活的無限企盼。
狩獵圖中,還有些帶著原始宗教意味的內容。在烏拉特中旗吉公海勒斯太的石壁畫中有一匹渾身中箭的野馬,密如雨點的箭頭指向野馬的各個部位,反映出在弓箭狩獵時期,一弓一箭很難射死野馬的實際生活內容。同時,原始先民作此畫面也是在施展一種巫術的“咒禁”,這種咒禁傾注著他們獲取獵物的強烈愿望。
陰山巖畫的“戰爭圖”大多數都反映了某次重大的“戰役”。磴口縣的格和撒拉溝有一幅戰爭圖最為復雜。作品表現了部落之間的一場戰爭,畫面用意明顯,是在歌頌勝利的一方,這似乎是某一部落為了紀念某次戰爭勝利而特意制作的。在烏斯太溝內還有一幅巖畫,畫面中“雙辮長羽毛部落”(這一方人頭上多留雙辮或插上羽毛)和“光頭部落”(這一方多是光頭)正在激戰,前者挽弓搭箭,而后者卻只持小腰刀。輸的當然是“光頭”一方,有的正在逃跑,有的身首分離,慘烈異常。
舞蹈場面也是陰山巖畫最常見的內容,磴口縣西北部斯臺溝巖畫、烏拉特中旗的烏珠爾巖畫都可以看見牧人的舞姿。他們在山色秀麗、風景優美的山溝中,在面向太陽的巨石上翩翩起舞。無論單人舞、雙人舞還是集體舞,舞姿多是雙臂高揚或雙腿叉開,因此有人推測他們是在慶功或是在舉行某種宗教祭祀儀式,或許也只是牧人們沉醉于那里自然景色的美好,來表露自己的舒暢心情吧!
“蹄印圖”散落在各地,其中能夠辨識出來的有30多種走獸蹄印和4種鳥類爪跡。古老的年代有這樣一種狩獵風俗,捕獲到野物以后,獵人們一定歡呼雀躍,然后將獵物抬到石壁上留下一只蹄印,再由巖畫“藝術家”加工成畫,留作紀念。抑或是某個獵手見到或獵獲過一種動物,于是就在發現這種動物的地方刻下它的巨大蹄印,向其他獵手指示它的蹤跡。
在磴口縣西北默勒赫圖溝的崖壁上還有80余個人頭組成的“圣像”巖畫。據推測,這些可能是同一個部落中受人尊敬的已故長者或部落英雄。它們寄托著人們的懷念,也向后人講述著部落的歷史。
此外,還有用西夏文、回鶻文、藏文、蒙文記載的“書法圖”、描寫祭祀場面的“祈禱圖”、描繪日月形象的“天文圖”等等,陰山巖畫豐富的內容猶如一部記載游牧先民生活的巖刻圖書,任后人揣摩研究。
要說陰山巖畫的藝術魅力,無疑是來自它的質樸。在那還沒有文字記載的年月,它們是人們表達的重要方式,它們融入了游牧先民最真實的情感,書寫了人類文明史的動人一頁。
豐富的陰山巖畫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專家前來考察,但更多的還是慕名而來的游人。很多人不僅僅是為了欣賞巖畫,還為來領略這里壯麗的自然風光。巴盟陰山北麓是廣闊無垠、一望無際的烏拉特草原,南麓則是被譽為“金色糧倉”的八百里河套平原。站在陰山之巔舉目南望,滾滾流去的黃河像一條金項鏈掛在河套平原的胸襟上。河套平原東部,烏梁素海靜靜地舒展著她寶石般清澈的水面,美麗的天鵝或許正在那兒舒展羽毛,等待帶給你夢一樣的感覺…… (光明日報出版社)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