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易中天中華史》第三卷《奠基者》在香港書展發布,“學術超男”易中天再度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p>
易中天之前曾宣布,將用5到8年的時間完成36卷本的《易中天中華史》。規模如此宏大的著作,易中天是要憑一己之力完成嗎?在已經出版的第一、第二卷中,關于那些創新性、爭議性的觀點,確是見解獨到還是為了語出驚人?揣著諸多疑問,北國網、遼沈晚報記者輾轉聯系到易中天。</p>
關于炒作:我所提出的是“創新性觀點”
記者:這次香港書展推出的第三卷《奠基者》,較前兩卷有何區別?主要闡釋了什么內容?
易中天:《奠基者》系統的梳理了周人的政治智慧。在我看來,中華文明的奠基者就是周,夏和商都是探索者,摸著石頭過河,周才是把整個中華文明的基礎夯實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文化習俗都可以追訴到周人。</p>
應該說,周人的整個思想體系,背后是一個文化體系,第三卷最重要的內容是把這個系統講清楚了。</p>
記者:據悉,第三卷《奠基者》中有一個關于甲骨文和金文的獨家重大發現,這個重大發現指什么?您對此是如何看待的?
易中天:簡單地說,這個重大發現將證明我的一個觀點,即周人“以德治國”的政治理念。這是我從甲骨文和金文的反復比較中發現的證據,并且有出土的青銅器為佐證,這個事情我在第三卷的后記中講述得很清楚。</p>
除非能挖出新的東西來,只要考古學上沒有新的發現,就無法推翻我。我的這項研究是非常有說服力的,很可靠。</p>
記者:您在已推出的第一、第二卷中,有不少爭議性的觀點,有人認為,您強調這些觀點是為了博人眼球,嘩眾取寵,您以為如何?
易中天:且不說我的觀點、見解有多么獨到,但起碼我所提出的是“創新性觀點”。</p>
在已經出版兩卷書中,有不少階段性的,我自己首創的結論。譬如,第一卷《祖先》,是史前史,我分為5個階段,各用一個字描述:點、面、片、圈、國。而第二卷《國家》實際是世界史,將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進行比較。又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女媧不是人首蛇身,而是蛙等等。</p>
至于說我這樣是為了嘩眾取寵,未免太小看我了。我從來沒有要靠驚人之語、嘩眾取寵來吸引人眼球,將來更不會。這些都是我根據很多學者研究的結果推敲出來的結論。</p>
關于風格:態度是嚴肅的,表述是活潑的
記者:有人質疑您的書是通俗歷史讀物,而不是嚴謹的歷史學術著作。您如何定義自己的書?</p>
易中天:這當然是一部歷史著作。我自己的定位,這不是一部私人史,也不是通史,而是一部輕松好讀、引人入勝、氣勢恢宏的中華史詩。</p>
我想強調,不要用“二元對立模式”來思考問題,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這確實需要很高的寫作技巧,自己做不到,就不要懷疑別人也做不到。</p>
我想把艱巨的研究工作留給自己,再用讀者最能接受的好讀的語言表達出來,帶給讀者輕松、愉悅的感覺。輕松好讀和嚴謹認真不構成矛盾沖突。國外歷史學家寫的那些人物傳記,還有那些通史類的著作都非常輕松好讀,而且也很時尚。態度是嚴肅的,但表述是活潑的,看了書就會知道。</p>
記者:您的書中涉及大量的史料與史實,您如何保證自己采用的史料和敘述的史實的準確性及可靠性?
易中天:關于這個問題,我要多說幾句了。我書中所述的所有史料和史實部分,一定是靠得住的。我的史料依據有三種:一種是文獻,比如《詩經》、《楚辭》、《史記》、《左傳》;第二種是出土文物;第三種是文字,其中后兩種最可靠。</p>
在使用這三種證據的時候,如果文獻證據與文物證據、文字證據相沖突,我通常會舍棄文獻證據,采用文物和文字。</p>
同時還會參考一批資深的、老一輩歷史學家,尤其是民國時期的歷史學家著作。他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學術功底非常扎實,而且都有現代眼光。比如說,我寫西周部分時讀了兩本書,一本是楊寬先生的《西周史》,另一本是許倬云先生的《西周史》。</p>
我的治學原則是,使用證據時不用孤證,孤證是無效的;絕不斷章取義,一定聯系上下文,搞得清清楚楚才會引用。</p>
我把自己比作奶牛,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但吃“草”的時候是要有選擇的,“草”必須是純凈的、沒有污染過的。譬如古文字、出土文物和一些靠得住的文獻,這些都是質量很好的“草”。</p>
關于寫作:我有3個幕后團隊但寫作是我自己完成
記者:您是要憑一己之力完成整部36卷本《易中天中華史》嗎?您背后是否有創作團隊?他們為您提供了怎樣的支持?
易中天:讀書寫作是我自己的事,當然要自己完成。</p>
我是有3個幕后團隊,這不假,但他們不是所謂的創作團隊。第一個是顧問團隊,主要工作是審稿,包括擬定計劃,構建36卷的結構,實際上是作為“第一讀者”發表看法;第二個團隊是編輯團隊,主要是文字編輯和美術編輯,文字編輯每個人都要讀稿,并把意見寫出來,集中到一起,然后再有針對性地決定意見中提到的部分要不要改動和刪減,主要是保證書的質量;第三個團隊是營銷團隊,跟我的寫作毫無關系,雖然他們也很辛苦。</p>
記者:您在“閉關”寫作時,對自己的要求嚴苛嗎?如若不然,您如何能快速寫出高質量的作品?
易中天:我在寫作時注重的是質量而不是速度,或者說我只能保證質量而無法保證速度,我不會強迫自己每天一定要寫多少字數,如果無法繼續就先停下來。</p>
記者:您不停的寫作會不會感到枯燥和疲倦?如果會,如何排遣?平日里除了寫書,還做些什么?
易中天:對于寫作和研究,我從來不會感到枯燥,因為這是我所鐘愛的。我的生活是很有規律的,每天晚上十點到十點半出去快走,回來后洗澡,保證在12點前睡覺,保持充沛的體力和精力。對于社會活動和商業邀請,能拒絕的一概拒絕。</p>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