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藏傳佛教》,王堯著,中華書局
近些年,由于青藏鐵路的全線開通,去西藏領略壯美風光和神秘文化的人越來越多。西藏文化之所以讓許多人感到神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藏傳佛教的存在。這片雪域高原上的佛塔、經幡,無處不在的“六字真言”和瑪尼堆,雄偉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小昭寺等寺廟,都是藏傳佛教的外部標志。但是,許多去過西藏、對西藏有一定感性認識的人,卻未必真正走近過藏傳佛教。對于藏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諸如藏傳佛教的起源、發展的歷史脈絡,它的各個教派及其特點,它的活佛轉世、修行次第和讀經制度等等,如果沒有較為系統的知識基礎,恐怕都是霧里觀花、一知半解。所以,要真正走進這座“寶山”而不至于空手而返,就需要我們對藏傳佛教有一些最為基礎的了解。
藏學大家王堯先生在《走近藏傳佛教》一書中講解了藏傳佛教的歷史和現狀,講解了藏傳佛教各個教派及其特點,講解了藏傳佛教的主要特點和精神內核,深入淺出地引導讀者科學、客觀地看待藏族文化和藏傳佛教。
活佛轉世制度是藏傳佛教獨有的特點。活佛,藏語為“sprul-sku”(朱古),意為“變化之身”,蒙古語譯為“hutuktu”(呼圖克圖),現在還有一種更普遍的稱呼:“rin-po-chen”(仁波切),意思是“大寶貝”。活佛轉世制度的形成與佛教在西藏的本土化有關。佛教從7世紀左右傳到西藏,經過長期的傳播、摩擦、斗爭和融合,覺悟到實現佛教本土化的必要,在13世紀時產生了活佛轉世制度,就是把有成就的法師作為活佛轉世,一輩一輩轉下來。活佛轉世制度使得宗教財產不至于流失,教法不至于斷檔,能夠繼續嚴格的經學教育,教務繼續向前發展,所以一直延續到了現在。“轉世”就是因為這位喇嘛很有慈悲,原本他已經覺悟了,已經功德圓滿,可以出世了,但他覺得世界上還有那么多受苦受難的人在茫茫苦海中煎熬,覺得他的任務沒有完成,因此他再回來宣傳佛教的宗旨,給苦難的人以救助,使他們得到解脫。“轉世”就是“再回來”的意思。
在封建農奴社會,藏區的地方官一定有兩個,一個出家人,一個在家人,僧俗并用,叫做政教合一。在家人當然是貴族,因為封建農奴社會中只有貴族才能夠出去做官;僧人稍微好一點,有些是貴族,有些不是貴族。許多貧民感覺出家當僧人是尋求發展以擺脫貧民狀態的唯一機會,還有可能爬到社會的上層,因而出家這條路吸引了許多人。藏區的教育制度適應政教合一的政體,為政教合一的政體服務,培養從政的出家人,發展出一種獨特的教學制度——佛教經院教育:寺廟是教育的場所,高僧是當然的老師,教學的內容是佛學和相關的一些學科。僧人在寺廟里主要學習唯識、因明、中觀、戒律、宇宙觀等內容,這些都學通了,就可以參加學位考試,對經論進行辯難了。經院教育的 “格西”(dge-bshes)學位分為四級:第一級是林賽格西(gling-sel dge-bshes);第二級是多然巴格西(rdo-ram-pa dge-bshes);再高一級的是措然巴格西(tshogs-ram-pa dge-bshes);最高一級的學位是拉然巴格西(lha-ram-pa dge-bshes),在拉薩舉行莫朗欽莫(smon-lam chen-mo,即傳召大法會)時考試。對經論進行辯難是經院教育中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某一個學生對某一部經念得很熟了,可以就某幾個主題立下題目,進行答辯,多次往復的答辯,道理就講得很清楚了,不只是會背誦,還能提出問題,活學活用。辯論時,低年級的學生還可以旁聽,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機會。王堯先生將藏傳佛教經院教育的體系比喻為大學,寺廟就是一所大學,寺廟內有幾個扎倉,相當于大學下的學院;扎倉下設有康村,相當于系;康村下有米村,相當于班。這樣比照,我們就容易理解藏傳佛教經院教育的面貌及其重要性了。
書中還澄清了一些人對藏傳佛教的誤解,比如,有的人見到穿紅袍者就叫喇嘛,并將藏傳佛教稱為“喇嘛教”。其實,“喇嘛教”一詞是日本人從英文“Lamaism”套過來的,并不科學,藏傳佛教界也不承認這一稱呼。藏傳佛教的藏語名稱為“bod-brgyod-nang-pavi-chos”,是指在藏區傳播的,或通過藏區傳播的佛教。而且,在藏地,不是所有出家人都可以叫喇嘛,只有一些有知識的、有轉世等級的,方可稱為喇嘛。很多人不了解這一情況,見到穿紅袍者就叫喇嘛,甚至還有什么“老喇嘛”、“小喇嘛”之類的稱呼,實際上并不妥。
又如:很多人一提到藏傳佛教,就想到密教,認為學習藏傳佛教就是學習密法。確實,藏傳佛教復興以后一直到現在,藏區所有的教派(噶當派、薩迦派、寧瑪派、噶舉派、格魯派)都是修密的,都有密教的修行儀式或者修行時的崇拜本尊等等,但密法并不是進了寺廟后立刻就能夠進行學習或者進行修煉的。藏區修密有一個最根本的要求:先學顯教,后學密教,由顯入密,先顯后密。什么是顯教呢?顯教,就是能夠公開、能夠說透的符合佛法的最基本的理論,像我們熟悉的《心經》、《金剛經》、《妙法蓮華經》、《阿彌陀經》、《華嚴經》等根本經典都屬于顯教的范圍。早期釋迦牟尼所傳播的教義、被弟子們結集而成的經典,就屬于顯教。藏區的佛教都是要求首先學習顯教,在顯教的基礎上才能夠學習密教,在藏語里顯教叫做“奪”(mdo),密教叫做“阿”(sngags),“奪”和“阿”是藏傳佛教相銜接的兩大部分。
王堯先生多年來研究藏族歷史文化和藏傳佛教,有著深厚的知識積淀,我們跟隨王堯先生的講解,一步步走近藏傳佛教,就能夠找到一把打開西藏文化“神秘之門”的鑰匙,觸摸到藏族文化最為核心的內容,從而在精神上走近西藏,走近西藏文化。
上一篇: 大昭寺前感受信仰的力量
下一篇: 佛教建筑藝術:金剛寶座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