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首頁 民族文化記錄

瑪尼石刻:雕刻在光陰里的信仰

2013-09-14 11:47:50 作者:編 來源:西藏商報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

瑪尼石刻菩薩造像

  瑪尼石,泛指刻有瑪尼字樣或神佛形象的石塊,瑪尼是佛教經咒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的簡稱,可謂“瑪尼石”一詞的由來。

  瑪尼石,被譽為刻在石頭上的信仰。藏民族將虔誠的愿望,雕刻在石頭上。每個藏族人將瑪尼石放在神山圣湖的轉經路旁,經時間的積累、洗禮和風化,形成了瑪尼石堆。

  瑪尼石是崇拜神佛具象化

  瑪尼石是廣泛流傳在西藏民間一種祭祀神佛的圣物,集宗教與民間藝術為一體,是自然崇拜的延伸,是巨石文化的再創造,是苯教與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產物。原始苯教信仰萬物有靈,認為世界是由各種不同的靈魂所組成,包括山、石、河、湖、土地、樹木,甚至每一塊小石頭都具有靈性。凡是有靈性的物體必然有神佛的靈氣或者被鬼魂所占據。隨著佛教文化在西藏的興起,信仰與崇拜神佛形象的具象化,原始自然的意念崇拜逐漸轉化為佛教經咒與神佛偶像崇拜。這樣大大豐富了自然崇拜與祭祀的表現內容。佛教文化的興盛,使得人們對神佛熱衷崇拜,巖壁已不能滿足宏揚教義和偶像崇拜的需求,從而隨處可揀的石頭便成了石刻藝人們創作的天地。瑪尼石便由此而生。

  瑪尼石與瑪尼堆密切相關,瑪尼堆又是源于苯教的靈石崇拜,最初稱“門扎”意為曼陀羅,是由不同大小的石頭集壘起來的具有靈氣的塔形石堆。瑪尼石的產生,使這些自然的石頭開始形象化,人們把自己希冀祈禱和追求美與善的心愿銘刻在石頭上,有佛尊,有動物保護神,有永遠念不完的六字真言。在這些瑪尼堆上常插一些木桿或樹枝,上系經幡、牛尾等,過往朝佛或轉經的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瑪尼堆矗立。每日,人們手撥念珠,口頌真言繞瑪尼堆轉行,每轉一圈向石堆上添一塊石頭,天長日久,瑪尼堆愈筑愈高。外出旅途行至山頂,人們也忘記不了轉瑪尼,或者高呼“嗦嗦”,祈禱平安。

  石匠以刻石為虔誠的供養

\

對于石匠來說,雕鑿瑪尼石是非常神圣的儀式。

  在佛教活動較為興盛的地方,常可以看到不少屈膝俯首,專心刻瑪尼石的人們。他們中有專為弘揚教法、長期以刻瑪尼石為生、技藝精湛的游僧。有的是一些技藝稚拙的民間藝人。后者多是懷有一種虔誠的夙愿,或為家人及親屬祈福而刻。每刻一塊是向神佛的一次供養。在西藏,專以刻瑪尼石為生的藝人或游僧,大多是地位貧賤的人。刻瑪尼石雖是一種神圣的宗教活動,但對刻石人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謀生的方式。

  技術及刀法在西藏瑪尼石刻中一般不多強調,這與民間藝匠大量參與有關,他們所能發揮的有一定局限性,河卵石線刻以及那些造形規范的石刻多是在特殊的自然條件下和特殊的歷史背景與宗教環境下所產生的。相比之下,民間藝匠靈活多變的手法更富有情感,具有石刻藝術表現力。造型自然,線條隨意,不拘于規范,有的甚至完全照自己的意愿去刻。他們的目的只是為祈求神佛的虔誠愿望。刻一塊瑪尼石猶如朝一次佛,念一遍經,刻的佛神形象越多,越多得神佛恩澤。刻多了熟能生巧,自我風格也就形成了。

  石匠在雕鑿前一般不打草稿,多靠經驗和感覺。在刻的過程中主要求其心意,再顧其形似,他們認為只要自己得心應手,其它無所顧忌,這也是民間藝術的特性之一。在民間藝人的刀下也有他們把握的規范,那就是所造神佛外形特征和標志。如佛、神手中的道具,帽冠形狀,站立還是盤坐的姿勢要明確,只要抓住這幾個要則,其它是否比例適當,造型準確等技術方面就無關緊要了,藝匠們可以自由發揮。

  所以,同樣的佛尊神像,在不同藝人的刀下千姿百態,甚至同一個藝人所刻也是千變萬化。

  瑪尼石刻種類繁多,因地制宜

\

在神山圣湖或寺院的轉經道上,隨處可見大小不一的瑪尼石。

  隨著藏傳佛教文化的迅速發展,及其不同的地域資源,西藏瑪尼石刻逐漸形成其內容多樣、種類繁多、風格獨特的藝術石刻門類。以佛、菩薩、護法神佛、供養、高僧、悔罪與祈禱、經咒與苦句等,這些充滿宗教意義的形象、符號,作為瑪尼石的表現內容隨處可見。西藏瑪尼石刻的制作風格也以不同區域日趨形成。基本分為線刻、減底陽刻、淺浮雕、浮雕以及綜合技法運用等不同種類。

  在西藏瑪尼石刻中,最為常見的是造型多變、內容豐富的平板石刻。這種石刻多屬淺浮雕,或線刻與淺浮雕的綜合技法。所謂淺浮雕,只是在線刻的基礎上增加斜面成立體感,有的直接運用斜刻刀法,即造形概括,用刀簡練,這一風格多流傳于拉薩、日喀則、山南,甚至遍及西藏各地,至今興盛不衰。

  在拉薩等地一些瑪尼石刻中常可以看到在經咒旁刻有魚、青蛙、蛇、狗等小動物形象,其涵意多種。佛教徒認為,人在神佛面前都是有罪的,因為人的活動必然傷害其他生靈,包括有意和無意。所以人們轉經、念經、刻經也就是為求得神佛寬恕,將來好升天轉世。藏傳佛教反對殺生,但無意中的傷害也是難免的,人們就將它們的形象刻在六字真言經咒旁,以示贖罪,并祈禱幼小的靈魂升天轉世。牛羊頭角安放在瑪尼堆上具有同樣的意義。另外,也不能排除早期動物崇拜思想的影響。

  西藏瑪尼石刻后來由于長期流傳于民間,所以很難發現涉及外來文化影響的痕跡,可謂西藏的本土文化。但較早時期也受到外來文化較大的影響,如印度佛教文化及印度教女神崇拜思想的影響,這類作品現存極少。康區,包括昌都、四川甘孜一帶的瑪尼石線刻,明顯受漢文化的影響很大,而且曾興盛一時。這一風格后在民間也較多吸收,一般先工筆作稿,然后精心雕鑿。

  瑪尼石是西藏美術的瑰寶

  西藏瑪尼石的形成與發展,與西藏美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線描轉化為線刻是向主體的進化,單純的平面線刻還不能達到像色彩對比那樣使主體形象突出。民間石刻藝人便運用減底的辦法將形象與周圍區分成凹凸兩個空間面,較堅硬的石頭采用陰陽對比的辦法突出主體形象,有的直接運用染色的辦法,使主體的造形與色彩的象征語言相融合,以達到最滿意的效果。

  西藏瑪尼石刻作為一種民間藝術表現方式,與其它藝術相互吸收共存與發展,在藏民族文化中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雖不像西藏繪畫、銅雕等宗教宮庭藝術那么精美、輝煌,但它顯示了宮庭藝術所沒有的粗獷、自然、純真與樸實美,這正是藏民族的風格。

 

上一篇: 圖瓦人漸漸被遺忘的民族

下一篇: 西藏木雕:刻在木頭上的虔誠

已有0條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