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道德的力量超過了法律的教條。也許是因為信仰佛教的原因,布朗人的臉上沒有戾氣,有的只是平淡與從容。他們熱情友好,真誠善良,平靜如水。
布朗族允許自由戀愛,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兒女結婚,父母不能反對,要尊重孩子們的意見。
頭人沒有更多的特權,一生都要下田勞動。蘇里亞頭人家里請過長工,不僅要管吃管住,更不能打罵,主仆相處更像親人。遇到結婚喜事,頭人會出面為人們拴線——白線拴在新人的手上,也就算是領了“結婚證”。要是女人死了丈夫,就要把連接棺材和寡婦手上的線砍斷,從此之后陰陽兩隔、再無瓜葛,寡婦可以自行再婚。
布朗族的“出生證”是竹子做的。10余厘米長的竹片上,刻滿了蝌蚪一樣的傣文。文字用刀小心刻上去后,再涂抹一層特制的清油,字跡便顯現出來。
早就聽說布朗族的“出生證”是竹子做的。熱情的呂副鄉長決定帶我們去尋找。在一個叫“小南丙”的村民家里,我們有幸見到了這樣的“出生證”。這塊竹牌“出生證”是小南丙已故的母親留下來的。據說寨子里每個人都有,但有些人家不注意收藏,就弄丟了。
當我提出要拍照時,小南丙執意要把“出生證”送給我。我婉拒了,并勸他好好珍藏。
聽說有位叫“大娘譚”的老人還在做這樣的出生證。我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寨子里暮色四沉,不時傳出狗吠聲。我們找到了“大娘譚”的家,而讓我吃驚的是,“大娘”居然是一位77歲的老大爺?;璋档闹駱抢镏稽c了一個幾十瓦的燈泡。由于火塘常年的煙熏火燎,燈泡上籠著一層厚厚的灰塵,那燈光就變得有些微弱、恍惚;家里的沙發有些破舊,一臺21吋的彩電,就是最值錢的電器了。
老人的臉上溝壑縱橫,熱情地迎接我們落座。他找出了自己正在制作的竹牌。10余厘米長的竹片上,刻滿了蝌蚪一樣的傣文。文字用刀小心刻上去后,再涂抹一層特制的清油,字跡便顯現出來。
“大娘譚”算是寨子里的文化人,他11歲入寺當和尚,17歲還俗,佛寺的經歷讓他在族人中受到尊重。寺廟是傣族和布朗族的學校,男人一生至少要當一次和尚,在佛寺里抄寫經文。為人刻“出生證”,收到的禮品往往是一對蠟燭和一斤鹽巴。“大娘譚”這一生給很多人刻過“出生證”,見證了無數生命的降生,也收到過數不清的蠟燭和鹽巴。無聲的歲月刻在他略顯黝黑的臉上,看起來像一張不同版本的“出生證”。
腌茶是布朗人把茶葉的功用發揮到了極致的證明。這種似茶非茶、似菜非菜的東西,口感獨特:生嚼腌茶,味道微酸,甘甜生津,令人神清氣爽。
乾隆皇帝曾說過一句名言: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而布朗人卻把茶葉的功用發揮到了極致——在這里,茶葉不僅是飲料,還是蔬菜。
腌茶是采摘古茶樹上的鮮葉,放入水中煮熟,待涼后加入鹽、姜、辣椒和一些植物的籽,揉搓后塞進竹筒,用筍殼封口,陰涼處放置十來天,然后深埋地下一個月,就可以取出來吃了。吃時可以直接進口咀嚼,也可煮湯或沖冷飲。生嚼腌茶,味道微酸,甘甜生津,令人神清氣爽。這種似茶非茶、似菜非菜的東西,口感獨特,獨特到有些怪異,但絕對是布朗人的愛物,且為芒景布朗族所獨有。
據蘇國文老人講,這樣的腌茶起源于供奉。據說是放在供桌上供奉神靈的茶葉變酸了,有人嘗了覺得味道還不錯,茶葉居然還可以這樣來“吃”,不斷的花樣翻新,就有了現在的腌茶。
在寨子邊上的一家簡易餐館里,我們點了一只土雞,還有幾碟小菜。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這樣的雞吃起來,仿佛也有了茶葉和森林的味道。坐在餐館的竹樓上,默默看著窗外一棵開花的竹子,或者被夕陽恣意涂抹的群山,遠遠近近的村落就鑲嵌在無邊起伏的森林和暗淡、羞澀的茶林中。“千年萬畝”,這里是茶樹的世界,茶樹的海洋,茶的故鄉。
說實話,全世界都應該感謝布朗人。布朗族祖先帕艾冷臨終遺言:“我給你們留下牛馬,怕遇到災害死掉;給你們留下金銀,怕你們有一天會用光;只有給你們留下茶樹,子孫后代才會吃不完、用不完。”這樣偉大的預言最終真的應驗了。我想,這首先源于布朗人對自然的敬畏、尊重和愛護,源于淳樸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我們今天能品嘗到美好到極致的普洱茶,除了在心里對帕艾冷深鞠一躬,還能說什么?
上一篇: 細說黑龍江各少數民族趣味節日
下一篇: 南充:閬中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