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購物 交友 相冊 論壇 日志 Einglish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民族新聞文化資訊

贛劇聲聲一甲子“美秀嬌甜”還復來

2013-09-02 10:46:46 作者:編 來源:江西日報 瀏覽次數:0


 

 \

贛劇《荊釵記》劇照</font>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東北都有三個團</strong>

  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地紛紛推出以省的簡稱命名的地方代表性劇種。在石凌鶴等老一輩文藝工作者的努力下,江西省整合饒河班、信河班,于1953年成立江西省贛劇團,從此融高腔、彈腔、昆腔等多個聲腔為一體的“贛劇”唱響全國。<br />   
  不經意間,贛劇已在聲聲傳唱中走過60年。60年里,她有過怎樣的風華絕代?如今是否風采依舊呢?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南昌市象山南路263號的省贛劇院采訪。<br />     
  走進江西省贛劇院,穿過曲折通幽的巷子,高亢豪放、激越明快的贛劇高腔穿越鬧市的浮華與喧囂,清晰可聞。推開練功房的大門,記者看到,老老少少一大群演員正熱火朝天地排練贛劇新戲《臨川新夢》,準備參加今年的第十屆玉茗花戲劇節和第五屆江西藝術節。<br />   
  從練功房通向行政辦公樓,有一面墻上掛滿了放大尺幅的舊照片,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一個贛劇故事。打開贛劇藝術室的大門,陳列其中的各種琳瑯滿目的道具、服裝、樂器以及獎杯、證書等,述說著贛劇藝術不斷創新成長的歷程,以及昔日的輝煌與驕傲。<br />   
  贛劇主要聲腔之一的弋陽腔有600多年歷史。資料顯示,弋陽腔對后來的湘劇、川劇、京腔等全國11個省近40個戲曲劇種的形成產生過深遠影響。贛劇最為輝煌的時候,省贛劇團改名為省贛劇院,全國有10個贛劇團,六七百名演員,其中東北三省的黑龍江贛劇團、吉林贛劇團、遼寧贛劇團是從江西學習移植贛劇而組建的。另外,江西省木偶劇團也是從省贛劇團分出去組建成立的。<br />  
  今年3月,省贛劇院接待了來自黑龍江齊齊哈爾的兩位客人,他們受年邁姑姑的委托,專程來昌拍攝有關省贛劇院的資料。原來,他們的姑姑上個世紀60年代曾在南昌接受贛劇培訓,是黑龍江贛劇團成立時的第一批演員,如今她非常懷念在省贛劇院的日子,也想聽聽贛劇,自己卻不能親自來昌,所以趁侄子出差南昌時要他們錄些資料、拍些照片回去。<br />   
  贛劇藝術家不斷創新贛劇,推動贛劇發展。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們對贛劇加以絲竹伴奏,排演了《還魂記》、《珍珠記》、《西廂記》、《西域行》等名劇,演出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贛劇發展中,也涌現出楊桂仙、潘鳳霞、段日麗、涂玲慧等一批優秀的贛劇演員。毛澤東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觀看演出,那時候贛劇第一名旦潘鳳霞還受到了毛主席“美秀嬌甜”的贊譽。周恩來、郭沫若先后為劇(團)院題名,文化名人茅盾、巴金、田漢、曹禺、梅蘭芳、張庚等也給予贛劇高度評價。<br />   
  采訪中,老戲迷念念不忘&ldquo;南昌紅旗劇場”,這是省贛劇院當年自己的演出劇場,是戲迷們曾經流連忘返的地方。1977年夏天,我省恢復演出古裝戲《十五貫》,1978年,《海瑞罷官》、《三姐下凡》等傳統劇目逐漸重新回到戲劇舞臺。省贛劇院副院長張鳴告訴記者,那時劇院門口經常是人山人海,人們搶先與贛劇院預定演出,戲票成了最緊俏的物品,而演員們不得不每天加場演出,老戲迷們追著劇團四處看戲。一位戲迷清楚地記得,有一出叫《302號案件》的劇目持續兩個月火爆上演。<br />   
  回憶起當年下鄉演出,老藝術家謝南師至今記憶猶新:“一些村的觀眾為了搶先看到演出,不管我們此前已經與其他村定好了演出計劃,硬是在戲臺后面把我們的戲箱子搶走。&rdquo;那時,不少農民為看一場贛劇下鄉的演出,往往要帶著干糧走上10多公里的山路,很多時候還是一家人集體出動看戲。<br />   
  上世紀80年代師范學校的課本上有贛劇名段《耳聽得更鼓來山外》和《原來姹紫嫣紅開遍》。贛劇代表江西參加了4屆中國藝術節、4屆中國戲劇節,省贛劇院是我省第一個獲得戲劇&lsquo;梅花獎&rsquo;、第一個獲文化部&lsquo;文華獎&rsquo;、第一個走出國門演出參加國際藝術交流的重點演出院團……

  賞心樂事“別&rdquo;家院:二十年進六名演員</strong>
  
  上個世紀末,多元化的文化消費對全國的戲劇形成強烈沖擊,贛劇的發展也出現了瓶頸,贛劇藝術劇本創作、表演一度衰微,難以為繼。<br />   
  有關數字顯示,中國戲曲劇種在上世紀50年代有368個,80年代有317個,到2005年則只有267個。這種衰退,主要是國有劇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劇團的主創人員大量流失、人才斷層現象嚴重引起的。贛劇也是這樣。如今,一批優秀的老贛劇藝術家全部退休,如劇作家黃文錫已經退休14年了。一批有實力的中青年紛紛改行跳槽或&ldquo;擇木而棲”,如劇團的中堅力量鐘漢秋、徐光華南下,童薇薇、鄧華蔚東進,涂玲慧也選擇了北上。在藝術表演后備人才的培養上,省贛劇院&ldquo;青黃不接”。記者了解到,江西省文藝學校(現為江西藝術職業學院)共開設了6期贛劇班,其中最后2期的學員因為政策原因未能分配到省贛劇院。第4期贛劇班學員1993年畢業,省贛劇院招收了其中6名。也就是說,20年來,省贛劇院只招收了6名專業演員。如今,省贛劇院在創排業務上“掌舵”的都是贛劇4班的學員,但堅持下來的也是所剩無多。期間,省贛劇院曾自己招收、培養的一批年輕演員、樂手,2003年6名原本為贛劇培養、被委以重任的新人被浙江婺劇團&ldquo;挖&rdquo;走,還致使其他新學員“作鳥獸散”。<br />   
  老觀眾大量流失,新觀眾沒有培養,贛劇陷入“兵敗城市向農村撤退”的尷尬。贛劇是在農耕文化中誕生的,其欣賞群體有一定的局限性,贛劇進入城市后,它的觀眾群體更加縮小,而且受現代化程度的影響也在不斷流失。對于戲迷的流失,省贛劇院也曾做過一些改進,比如在全國率先把戲劇送到中學,配合中學課本中的《竇娥冤》進行演出,編劇、導演給學生介紹贛劇、講解劇情等,但是活動很零散,沒形成系統,效果不明顯。近年來,贛劇在城市仍然沒有起色。在第九屆江西玉茗花戲劇藝術節上,省贛劇院甚至拿不出劇目參演,代表贛劇參演的竟然是市縣的贛劇團。<br />   
  相比省贛劇院,市縣一級贛劇團的日子也不是很樂觀。1988年,隨著景德鎮贛劇團的悲壯謝幕,基層贛劇團也一個個倒下,如今省內僅剩下鄱陽、樂平、萬年3個國有劇團性質的贛劇團。另外福建蒲城還有一個贛劇團。&ldquo;贛劇的主要觀眾還是在贛東北的農村,但贛劇現在農村的演出也不穩定。&rdquo;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因為基層劇團的贛劇多屬彈腔戲(西皮、二黃),多年來農村觀眾習慣了皮黃戲,省贛劇院傳承的是贛劇高腔戲(弋陽腔、青陽腔),以至于他們下鄉演出的高腔戲老百姓覺得既熟悉又陌生。<br />   
  資金匱乏,人才流失,尷尬在繼續:許多贛劇傳統劇目失傳,不少贛劇聲腔曲牌絕響,眾多贛劇表演特技絕跡,新創贛劇數量太少,劇目藝術質量參差不齊,還有些劇團為了生存演出越來越低俗甚至是惡俗。當其他劇種“梅花”接連綻放的時候,熱愛贛劇的人們,只能發出“賞心樂事別家院&rdquo;的喟嘆。</p>

  月落重生燈再紅:“六進二出”演出不斷
  
  2011年6月,贛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去年的文化體制改革,省贛劇院成為我省唯一保留事業編制的省直文藝院團。2012年,為進一步保護傳承好弋陽腔,發揚光大贛劇,江西省贛劇暨弋陽腔保護傳習中心掛牌成立。<br />   
  “‘非遺’的稱號不是名利雙收的文化招牌,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壓力”、&ldquo;‘非遺’不是簡單地為保護而保護,不是使其‘束之高閣無人識&rsquo;,而是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采訪中,記者感受到省贛劇院全院上下都有這樣的共識,也看到贛劇入選國家&ldquo;非遺”兩年來省贛劇院利用國家專項扶持資金150萬元,開展的一系列實實在在的保護舉措。<br />   
  贛劇藝術人才的教育與培養對贛劇創新性保護、傳承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盡管行當還不完全齊全,老中青的人才梯隊中還有斷層,但在省文化廳的大力支持下,省贛劇院召喚了李維德等一批老演員回歸,同時引進專業院校的&ldquo;新鮮血液&rdquo;,使人才隊伍正在發生悄然變化。目前20多名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等專業院校的年輕演員正不斷通過一線的實踐迅速成長起來,有的已在重要劇目、重大演出活動中嶄露頭角。為了贛劇的長遠發展,省贛劇院積極與上海戲劇學院等一些全國知名戲劇專業院校洽談定向人才培養計劃。&ldquo;這是一項育苗工程,在近幾年的舞臺上看不到效果,但是為了贛劇的未來,我們一定要為后人栽好樹。&rdquo;省贛劇院院長龍學雷這樣說。此外,省贛劇院努力與高校聯姻、與企業聯姻、與行業聯姻,進行聯合戲劇生產。<br />   
  培養新人的同時,贛劇院還對贛劇老藝人開展了搶救性保護。兩年來,他們邀請景德鎮贛劇團78歲的老人王耕梅來昌傳授弋陽腔折子戲,并成功復排了老人所掌握的10個折子戲中的4個,分別為《龍鳳劍·比干挖心》、《三元坊·斷機教子》、《賣水記·法場生祭》、《目連救母&middot;啞夫馱妻》。據悉,王耕梅的父親就是省贛劇院第一批演員。日前,文化部出臺了《地方戲曲劇種保護與扶持計劃實施方案》,以5年為周期(首期實施時間為2013年至2017年),重點扶持40個左右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每年資助10個地方戲曲劇種人才培訓班,每年資助10個地方戲曲劇種文獻、資料等搶救、保存,每年資助10個地方戲曲劇種的10個院團走出去。這項計劃給贛劇帶來了福音,省贛劇院正在積極申報當中。<br />   
  為了培育贛劇觀眾,省贛劇院開展了演出“六進二出”工程,即贛劇演出進校園、進軍營、進社區、進工礦、進農場、進鄉村和出省、出國(境)演出。劇院先后恢復排練《清風亭》、《荊釵記》、《竇娥冤》、《紫釵記》等30多個大戲和折子戲。據悉,2011年以送戲下鄉、公益性演出為主,該院全省共演出37場,2012年達到60場,今年計劃突破100場。今年10月16日至27日,省贛劇院將在江西10所院校展演贛劇劇目,同時開展贛劇講座進校園、圖片展覽進校園,讓當代青年了解贛劇、關注贛劇、喜愛贛劇、宣傳贛劇。<br />   
  浙江遂昌縣得知省贛劇院正在排練新戲《臨川新夢》,立刻與江西方面聯系,計劃將《臨川新夢》推向他們的友好城市——莎士比亞的老家英國斯特拉夫德市。7月4日,通過廣東國際演出交易會,省贛劇院接到芬蘭最大的一家演出公司發來的邀請函,邀請他們明年5月去芬蘭演出,而且對方提供了具體的演出計劃。此外,臺灣地區向贛劇發出明年赴寶島演出的邀請,澳門方面也向江西省文化廳提出邀請贛劇去澳門演出,因為贛劇從未在澳門演出過。<br />   
  一位住在省贛劇院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這兩年,省贛劇院有了些變化,排練廳里有了久違多時踢腿翻騰的身影,走廊過道上響起了沉寂多時婉轉悠揚的琴聲,甚至廚房里也不時有咿咿呀呀吊嗓子的聲音。贛劇已在觀眾心目升騰起新的希望,但愿她能&ldquo;月落重生燈再紅&rdquo;。<br />
 

關鍵詞:贛劇聲聲甲子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復制地址給QQ/MSN好友]

網友評論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觀注:熱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