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南寧五象嶺傳說”與“桂林山水傳說”的驚人相同之處
2013-07-03 15:42:10 作者:黃業盛 來源:中華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南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位于廣西的西南部。是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和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以及中國-東盟合作樞紐城市。南寧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四季常青,形成了“青山環城、碧水繞城、綠樹融城”的城市風格。南寧歷史悠久,古代屬于百越之地。南寧古稱邕州,還別稱為綠城、邕城、鳳凰城、五象城。說到南寧別稱為五象城,是因為南寧有個五象嶺。五象嶺在南寧城南方向,沿邕江順流</span>3~</span>4華里處。據《南寧府志》記載:江南岸那五座相連不斷的土坡,“山勢雄峻,拱向城廊,為邕之砥障,五峰相倚,如五象飲江”。五象有蹲、有匐、有欲往前奔之態,形象生動。據史書記載,古時的邕州早在宋代就有了自己的旅游名景——古邕州八景,即“望仙懷古、象嶺煙嵐、羅峰曉霞、青山松濤、馬退遠眺、弘仁晚鐘、邕江春泛、花洲夜月”八大景觀,而位于五象嶺的景觀“象嶺煙嵐”則位于古八景的第二位,可見當時的知名度。五象嶺因風景秀麗而馳名,更因具有自然與歷史文化內涵的神話傳說而傳世【</span>1】……
在五象嶺的傳說中,最著名的是“秦始皇夢執神鞭趕五象堵南海海潮”的神話故事。據說,南寧在戰國以前沒有建城,只是一小盆地,并且常被南海海潮沖沒。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打算要治理南方的水患,但苦于無計可施。一天夜里,秦始皇夢中忽見一位紅顏白發、道骨仙風的老人飄然而來,從身上掛著的葫蘆內倒出一只蜈蚣并把它變成一條竹節鞭,老人把竹節鞭交給秦始皇,告訴他拿這條鞭把南嶺五頭寶象趕到南海,就能堵住海潮,保一方平安。老人說完便不見了。秦始皇拿起竹節鞭,突然兩腳生風,一下子飛到南嶺。果然看見那里有五頭大象。秦始皇把鞭揮了幾下,這五頭大象就一頭跟著一頭向南邊走去。五更時分它們剛過了邕江,突然傳來雄雞喔喔的打鳴聲,秦始皇手中的竹節鞭本來是蜈蚣變的,聽到雄雞啼,便以為雞要來叮食它,立即現了原形爬走了。大象見沒了鞭子,便站定不愿走了,其中一頭還回頭望了一下。從此,南寧人就多了由五頭大象變成的五座大土山,人們取名為五象嶺。五象嶺把南寧的寶氣保住了,海潮再也沖不進來了,南寧盆地從此年年豐收,黎民百姓得以安居樂業【</span>1】。</span>
桂林市地處廣西的東北部,以其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的奇特山水和悠久歷史文化聞名天下,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市的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人曾這樣評說:桂林山水之所以能博得“甲天下”的美名、桂林山水之所以能吸引著古今中外的無數游客,是有功于那些靈變的神話和誘人的傳說。因為這些光怪離陸的神話傳說增添了桂林山水的神秘美、朦朧美和夢幻美,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和探求欲。從而使桂林山水的奇妙看不盡、使桂林山水傳說的奇妙說不完,幾乎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神話傳說,直叫游人進入神奇的傳說世界,感受著迷幻而又神秘的美,桂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似乎都呈現出一圈圈神秘的光環……
桂林山水的神話傳說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始皇夢扏神鞭趕南嶺山填南海海水”的神話故事。據說,秦始皇有一條趕山鞭,能把山趕走。他因夜晚做夢,和南海龍王打仗,打輸了,生起氣來,就用趕山鞭把南嶺的山趕去填海。龍王聽說以后,非常恐懼,巾出榜文,要海國臣民設法救國。有個玉雕女工出了個盜鞭的計策,自愿化為美女,由龍王扮作農夫,把她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得了美女,十分歡喜,在桂林停了下來,擺酒慶賀。當晚,秦始皇在美女面前賣弄本事,用趕山鞭把山趕來趕去玩。女工乘機說要親手試試趕山鞭的威力。秦始皇把趕山鞭遞給她,她接過趕山鞭,就跑回南海去了。秦始皇失掉趕山鞭,無法把山趕走,山就留在桂林了。</span> 這些山從南嶺被趕到桂林來,千里跋涉,松散的泥土都抖落了,只乘下嶙嶙石骨,一座座互不相連。石山上草木不生,沒有出息,白占了人們的土地。玉雕女工覺得對不起桂林人。她見這些山很象花園里的盆景,心想:不如利用這些材料,把桂林妝飾成一個大花園,供人們游樂。于是,她借了巨靈神的開山大斧,施展雕刻玉石的本事,把石山雕刻成各種奇幻玲瓏的形狀;又請太龍把桂林的河水加以澄清,使它碧于天,清見底。經過一番努力,桂林山水就奇麗秀絕,甲于天下了【</span>2】。</span>
正如上面所述的那樣,南寧五象嶺和桂林山水不僅因為風景秀麗或奇麗秀絕甲天下而馳名,更因同樣都具有自然與歷史文化內涵的美好神話傳說而名揚傳世……筆者在此特別提出的是,如果我們仔細地對比和分析一下上面所述的“南寧五象嶺傳說”和“桂林山水傳說”這兩則傳說的內容和情節,我們就會驚奇的發現,這兩則傳說竟然存在著十個方面的驚人相同之處!這十個驚人的相同之處具體是:第一,兩者都是講秦代時期的事情;第二,兩者都是講秦始皇(見圖一)這個人物的事情;第三,兩者都是講秦始皇做了夢的事情;第四,兩者都是講秦始皇有神鞭的事情;第五,兩者都是講秦始皇與神仙(仙翁或龍王)有關系的事情;第六,兩者都是講秦始皇用神鞭去“趕南嶺象”或“趕南嶺山”的事情;第七,兩者都是講秦始皇到南嶺“趕南嶺象”或“趕南嶺山”的事情;第八,兩者都是講秦始皇后來又因故丟失了神鞭的事情;第九,兩者都是講秦始皇與山(南寧的山或桂林的山)有關的事情;第十,兩者都是講秦始皇在“趕南嶺象”或“趕南嶺山”的途中都因丟失了神鞭而使“南嶺象變成了南寧五象嶺”或使“南嶺山變成了桂林的山”的事情。</span>
(圖一)秦始皇畫像
由此可見,“南寧五象嶺傳說”和“桂林山水傳說”這兩則傳說在形式和內容上,確確實實存在著諸多的和驚人的相同之處。它們無論是在時間(都是秦代)、人物(都是秦始皇)、地點(都是南嶺)方面,或者是在具體的事件(都是做夢、都有神鞭、都遇見神仙、都用神鞭趕象或趕山、后又都丟失神鞭、都是與山有關系)等諸多方面,兩者都驚人的吻合和驚人的相同!因此,我們不難看岀,這兩則傳說可謂是“如岀一轍”!既然這兩則傳說的形式和內容是如此的驚人吻合和驚人相同</span>! 它們兩者之間一定是存在著某種的內在關系(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原因)和必然聯系(既有本質的聯系又有現象的聯系)、而絕非是偶然碰巧或偶然雷同!然而,南寧與桂林兩地的距離按古道計算至少也有七、八百公里,這相隔如此遙遠的“南寧五象嶺傳說”和“桂林山水傳說”這兩則傳說又為何會岀現這驚人的相同之處呢?這相隔如此遙遠的兩則傳說之間又為何會存在著內在關系和必然聯系呢?怎樣去分析和破解這個內在關系和必然聯系呢?這個內在關系和必然聯系的背后還會深藏著怎樣的秘密、還會有怎樣的鮮為人知的歷史和故事呢?有沒有更真實合理的解釋、有沒有更能讓人信服的結論呢?另外,這兩則傳說是起源于哪個朝代、又是如何形成產生的呢?這兩則傳說的起源時間和形成產生原因是不是真的說不清楚、講不明白?有沒有可能去破解這令人困惑的大謎團呢?</span>
為了解答這些疑問,下面,我們一起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秦代時期,同時結合秦代當時首次出現“皇帝”稱謂的有關政治歷史背景、特別是結合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的秦始皇的特殊歷史背景來進行分析和研究……這樣,我們似乎已經觸摸到“南寧五象嶺傳說”和“桂林山水傳說”兩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和必然聯系、以及其背后的已經深藏了二千多年的鮮為人知的秘密和秦代真實歷史、政治、文化的脈動……
我們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原的大業之后,就著手制定“開疆拓土”之“南平百越”的戰略。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公元前</span>218年,秦始皇命大將屠睢和趙佗率50萬大軍,發動了征服嶺南越族的戰爭。秦軍兵分五路,經廣西北部的越城嶺、湖南南部的九嶷山以及江西南康和余干等地,向今天兩廣地區的越族進軍。其中,攻占番禺的這支秦軍最為迅速。他們經九嶷要塞,順北江而下,直達珠江三角洲地區,并占領了番禺。而進攻今廣西地區越族人的兩支大軍,越人由于熟悉地形,善于爬山涉水,夜間偷襲秦軍,擾得秦軍苦不堪言。越人一度獲勝,秦軍糧道被斷,供給不足,主帥之一的屠睢也被殺害。由于糧食匱乏、主帥被殺、數十萬的秦軍傷亡,使戰爭陷入了對峙階段,前后相持達三年之久。為扭轉兵力不足、糧草供給的困難局面,公元前</span>217年,秦始皇命監御史史祿在今廣西興安縣境內開鑿溝通湘水和漓水的靈渠(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自貫通后,二千多年來就一直是嶺南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由于靈渠總長僅</span>34公里,工程的勞動量不大,秦軍很快就完成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珠江水系,秦軍的糧餉能夠絡繹不絕地運到嶺南,為秦始皇完成嶺南的統一大業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障。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囂和趙佗再次進攻百越各部族。秦軍勢如破竹,很快擊潰了今廣西等地的西甌族和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族的反抗,整個嶺南地區從此劃入了秦朝的版圖。為了保持嶺南的穩定,秦始皇命令進軍嶺南的將士留守當地“屯戍”。另外,還從中原向嶺南地區大批移民。留守的將士和移民,除少數與中原移民女子結婚外,其余多娶越女為妻。他們為嶺南地區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農業、手工業技術,為嶺南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秦平嶺南的戰爭是秦始皇統一中國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將嶺南納入了中國的版圖,使越族正式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它對促進漢越民族的融合及嶺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span>3】。</span>
另外,我們還知道秦始皇首稱皇帝的一些特殊歷史情況。秦代“皇帝”稱謂的出現,不僅僅是簡單的名號變更,還反映了一種新的統治觀念的產生(據記載,“皇權至上”制度在秦代有了新的發展和更有加強。一是神化皇權,宣揚皇權神授說;二是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span>4】)。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們對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時就稱“皇”。“帝”是上古人們想象中的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第一,說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即“皇權神授”(據記載,中國在夏代就已開始“王權至上”制度, 一是神化王權,宣揚王權神授說;二是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古代文獻中,記載有神化王權,宣揚王權神授說的事例極多。如說夏禹成為帝王,是舜向上帝</span>(天</span>)保薦的;如說商人的始祖契是母親簡狄呑食玄鳥</span>(鳳</span>)之卵生的;如說周人的始祖棄是母親姜源踩了“巨人”的腳印生的。統治階級還把這些神話編成詩歌</span>, 便于廣為流傳, 以愚弄人民群眾。如<詩•商頌•玄鳥>曰</span>:“天命玄鳥, 降而生商。”<大雅•生民>曰</span>:“厥初生民, 時維姜源。……載生載育, 時維后稷。”神化王權,宣揚王權神授</span>, 說國王受命于天</span>(上帝),代天以君臨天下, 故稱國王為天之元子或“天子”, 以增強王權的威懾力。這樣的宣傳或說教在封建時代, 對增強王權神授的迷信觀念起了巨大的作用【</span>4】);第二,反映了他覺得僅僅是做人間的統治者還不滿足,還要當神。可見,“皇帝”的稱號,乃是秦王政神化皇權的一個產物。秦王政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皇”的措施,目的在于更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更強調皇帝與眾不同,更強化皇權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借助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萬代地在其子孫后代中傳續下去【</span>3】。</span>
通過上述對秦始皇“南征百越”和“發展嶺南”特別是其更神化皇權的政治統治的歷史回顧和分析,我們現在是否可以得岀這樣的推理和結論:正是由于秦代產生了一種新的統治觀念;正是由于秦始皇首稱皇帝而更要特別神化皇權、更要宣傳和強調“皇權神授”的思想;正是由于秦始皇為了更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而采取一系列“尊皇”的措施;正是由于秦始皇為了更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更強調皇帝與眾不同,更強化皇權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感;正是由于秦始皇覺得僅僅是做人間的統治者還不滿足,還要當神……因此,秦始皇在參照了以往統治階級把神化王權、宣揚王權神授思想之神話編成詩歌便于廣為流傳的做法基礎上</span>, 并根據其“南征百越”和“發展嶺南”的幾年征戰和統治,已對南寧和桂林的各方面情況了如指掌,從而利用和借助南寧邕江旁(“山勢雄峻,拱向城廊,為邕之砥障,五峰相倚,如五象飲江”)的五座山嶺之特殊風景地貌,以及利用和借助桂林的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挖空心思、專門杜撰、分別編造岀“秦始皇夢扏神鞭趕南嶺象堵南海海潮”和“秦始皇夢扏神鞭趕南嶺山填南海海水”的神話故事,特別廣為宣揚和傳頌,從而達到其更神化皇權、宣傳和強調“皇權神授”思想的政治目的。這兩則看似講做夢的事情但卻極具政治目的和政治色彩的神話故事,應該在秦代當時就廣為人知、傳為佳話,才因此流傳于世、直到現在。由此可見,“南寧五象嶺傳說”和“桂林山水傳說”這兩則傳說,它們之所以會相隔如此遙遠卻在形式和內容上是如此的驚人吻合和驚人相同、它們之所以會相隔如此遙遠卻存在著內在關系和必然聯系,原因就是在于它們兩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和必然聯系——是中國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假借宗教迷信進行統治的政治目的!原因就是在于它們兩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和必然聯系——是秦始皇更神化皇權、宣傳和強調“皇權神授”思想的政治目的!筆者認為,這樣的推理和結論,應該是目前最合理的、最客觀的、最符合邏輯的、最順理成章的、最能讓人信服的有理有據的破譯解讀。</span>
通過上述對“南寧五象嶺傳說”和“桂林山水傳說”之“秦始皇夢扏神鞭趕南嶺象堵南海海潮”和“秦始皇夢扏神鞭趕南嶺山填南海海水”這兩則神話故事進行比較和分析推理,發現這相隔如此遙遠的兩則傳說竟然存在著十個方面的驚人相同之處,成功揭示岀這相隔如此遙遠的兩則傳說中已經深藏了二千多年的內在關系和必然聯系,成功揭示岀這個內在關系和必然聯系就是秦始皇更神化皇權的政治目的,發現和破解了這兩則傳說的起源時間和形成產生原因。可見,這兩則傳說,其目的和實質就是要明確宣傳“皇權神授”的政治思想!其目的和實質就是要明確強調“皇帝的權力是神給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間行使權力,管理人民”的神化皇帝的政治理論!其目的和實質就是要把皇帝的活動說成是受上天的指使,從而達到神化皇帝及其活動的目的!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兩則傳說,它們就是中國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假借宗教迷信進行政治統治的特殊產物!它們就是秦始皇更神化皇權政治目的的特殊產物!它們就是秦始皇宣傳和強調“皇權神授”政治思想的特殊產物!
“南寧五象嶺傳說”和“桂林山水傳說”之“秦始皇夢扏神鞭趕南嶺象堵南海海潮”和“秦始皇夢扏神鞭趕南嶺山填南海海水”這兩則傳說的起源時間和形成產生原因的發現破解,不僅可以極大地發掘和提升廣西歷史文化的底蘊、極大地豐富和充實廣西歷史文化的內涵,而且可以極大地激發大家積極探索和研究廣西歷史文化以及中國歷史文化的熱情。為此,筆者把自己的發現和研究結果公布岀來,目的是為了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和興趣,共同繼續對秦始皇神化皇權、宣傳和強調“皇權神授”的政治思想以及秦始皇“南征百越”和“發展嶺南”等歷史文化進行不斷的、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這樣將會迎來和收獲更多的新發現和新成果,這樣將會有較地促進廣西的文化建設、提升廣西的文化形象、繁榮廣西的文化市場,推動相關的考古和研究工作,共同為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共同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想,作岀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span>
【</span>1】《五象嶺傳說》</span> 新浪博客 集結號</span> 2010年</span>12月</span>18日</span>
【</span>2】《關于桂林山水的傳說》</span> 360問答 2013年</span>04月</span>28日</span>
【</span>3】《秦始皇-中國歷史上首位皇帝》</span> 360百科
【</span>4】《中國古代國家的歷史特征》張傳璽 中共中央黨校岀版社《中外歷史問題八人談》</span> 1998年</span>03月<br />
黃業盛、男、</span>1954年岀生、廣西測繪職業技術學校、原書記兼校長</span>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