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貴州省仡佬學會在貴州民間發現了一本《九天大濮史錄》,民間又稱“九天書”,該書主要記述仡佬民族歷史發展與文化特征,對研究仡佬民族有著非比尋常的重要價值。
《九天大濮史錄》書中記錄的仡佬文字均用朱砂書寫,漢字為黑墨,全書共約6000余字,全部為對應譯錄。記者程偉光攝
“天書”是怎么被發現的
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在我國有仡佬族人口58.9萬人,主要分布在貴州、云南、四川、廣西、湖南、湖北等省市自治區。其中,貴州省仡佬族人口最多,占全國仡佬族總人口的90%以上。1987年,經國務院批準,在貴州省北部分別成立了務川、道真兩個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仡佬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據漢文獻記載,早在商代,其先民濮人就參與武王伐紂之役,是古代西南地區一支龐大的族群,但是,由于歷代戰爭、民族融合和長期遷徙等原因,仡佬族的民族文化喪失殆盡,文字保留更是極少,近乎絕跡。
據民間傳說,仡佬族中有一位神通廣大的人物——付天官,他手中曾有一部“天書”。付天官為維護族人的利益曾和一些神仙斗法,經常取勝。他死后,人們一直傳頌著他的神奇故事,但“天書”卻神秘失蹤了。
也許,這只是一個古老的傳說而已。仡佬族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系統和獨特的民族文化,但對是否擁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一直頗有爭議,因此,挖掘和保護民族民間文化成為首要工作,尋找仡佬族文字也一直是民族學界長期進行的任務。
2008年9月,為完成全國政協主編、貴州省和遵義市政協承擔的《仡佬族百年實錄》一書的編寫工作,貴州省仡佬學會付爾光、田金海、鄭繼強等專家遍訪云南省文山州、湖南省湘西地區、四川省南部、廣西西北部和貴州全境等仡佬族地區,據民間傳聞線索和實地考察走訪,歷時四年多的時間,終于在黔北仡佬族一位姓李的家中尋找到了這部《九天大濮史錄》。
據《九天大濮史錄》一書的保管者介紹,他的祖上曾是宋代仡佬蠻王李文通的后代,他本人并不知曉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但他一直傳承祖訓,視此書為寶。因此,《九天大濮史錄》當是在仡佬族中傳說已久且失蹤多年的“天書”。
“天書”中都記述了什么
這部用仡佬文專述仡佬族及其先民歷史的論著共511頁61個細目,由線裝四卷合訂構成,每面豎寫五列,除首頁只有仡佬文字加框處理外,仡佬文字均用朱砂書寫,漢字為黑墨,全書共約6000余字,全部為對應譯錄。主要記載了仡佬族建國的歷史以及發現朱砂、酒、茶的經過,重點講述了仡佬族先民的起源,包括建立大元國、普國、牂牁國和夜郎古國的時限及興衰的原因以及治國的理念等。
在這本書中,有南宋宰相韓侂胄等人對仡佬族的評述:“仡佬,睿民也,強悍忠義,倡和,始于九天天主。歷卜、越、大卜天、大合、濮、僚、仡佬變化。經離、符、弈、號、月、熊、防風、潛祖、內古、子合、等大頭人。禹時建汪芒國,夏孔甲時建大元國,周厲王時大元改普,后牂牁,再夜郎,仡佬先民有自己的國家達兩千余年也”。
書中寫道:“夏、商、周,諸多明主與仡佬先民結盟,助武王伐紂,威震諸侯。周厲王發難,大元改普,后牂牁,再夜郎。然,仡佬之先民傾和輕武,漢以武滅南越,奪夜郎朱砂、換市,夜郎拒,陳立計殺夜郎王。始,仡佬之無國,部落聯盟抗漢,明帝時撫而安。”
書中稱:“唐太宗,明君也,助仡之先民僚,廣開朱砂,強換市,減賦稅,僚強,唐安收貢。僚之域寬廣,被侵占居多,僚怒,群起奪失地,無奈,漢僚同為官。
“太祖匡胤始到徽宗帝,仡佬化外之民也。徽宗崇寧三年,仡首田佑恭賄賂高球,見徽宗,徽宗撫之為首,大觀元年率地歸附。
“孝宗帝時,佑恭參仡務土著李文通稱蠻王,反宋,辛棄疾伐之,圍蠻王大猿山九天母石,疾以仡佬十人為伍,擊鼓百聲,蠻王不降,殺十仡,蠻王急也,疾擊鼓不到五十,即從大猿山跳入洪渡河不見。疾進,火燒大猿山九天母石木頭城。始,仡無盟首,失朱砂、換市,附官稱民。”
書中記載:“仡之先民源于九天天主,九天天主生于務之大猿山九天母石。天主洪渡河降怪,大猿山剝怪獸皮,取人肉醬,注天主血,制人煙始,稱仡佬先民為天之子,人中精,天賜朱砂水銀,酒、茶、銅、鐵、焰火。”在《九天大濮史錄》的《周李耳史錄》中記載道:“卜人最早發現火及種子,發明工具、占卜術、數、字、紙、筆等,……大元三王統文字史錄,巫信發現朱砂,達貴發現酒,山古發現茶,呼能煉銅,悅然制鐵器,奢白制銅器,巫發現火藥,彭有造紙,烏合放木,丹不制樂器,內古發明換市,開使道,通往來,制禮儀。”
書中還詳細記載了仡佬族是一個以“和”為信物,倡“合和”的民族,說“天地萬事,多有不同,不同則爭,爭則亂,亂則敗,敗則衰,衰則亡。極睿者講和,和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生盛,盛則貴,貴則順,順則強,強則萬事生騰。”在該書《周李耳史錄》中還提到:仡佬先民奈“以九天訓制七規,讓老、乳幼合和、不爭食、不搶食、合力合處”。即“仡佬人尊九天訓,講和合,守七規,仁、義、禮、孝、忠、敬、讓,傾和輕武”。并以圖文并茂方式記載:“百合花”曾是仡佬族的國花、族花。
發現“天書”的意義何在
現實生活中的仡佬民族,幾千年來,雖歷經滄桑,卻一直遵循古訓,始終把“以和為貴”、“和諧生存”視為本民族的行為規范,追求“寬容”與忍讓,他們敬祖先、講仁義、守規則、重忠孝、明道理、崇尚知識、寬厚仁慈,萬事禮為先,諸事和為貴,這與《九天大濮史錄》中的記述是一致的,充分證明了該書的價值。
仡佬族自稱或他稱均為“古老戶”,仡佬老人去世稱“歸天”,葬后稱為“送上天”,把埋葬部落大頭人的墳稱之為“天子墳”,出喪也不丟“買路錢”;在仡佬族過“吃新節”這天,可以隨意到鄰家采摘新熟谷物以祭祀自己的祖先。“蠻夷仡佬,開荒劈草”一直在貴州各兄弟民族中傳頌。至今,仡佬族人仍保持謙遜好客,寬容好學的傳統,而且頗受當地各兄弟民族的尊重,在諸多神龕上,還將仡佬族以“地盤業主,古老先人”之位供奉著。
《九天大濮史錄》一書的發現,充分證明了仡佬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老民族,不僅擁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而且是最早倡導“和合”理念的民族,也是朱砂、酒、茶、焰火、銅、鐵等的發明人。這部“天書”的發現,不僅為研究西南地區古代文明的起源、夜郎的興衰提供了方便,也是解開西南地區諸多民族文化之謎的一把鑰匙。
《九天大濮史錄》是解開西南地區諸多民族文化之謎的一把鑰匙。記者程偉光攝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