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高校博物館不為人知的珍寶
前幾日俄羅斯隕石雨掀起的一陣曬寶、藏寶熱,才讓大家關注到,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里,還有一塊四川最大的隕石。因為研究需要,四川許多高校都建有博物館,但其藏品之豐富寶貴,卻大多不為人所知。
這些珍寶或是全世界獨此一件、或是背后有著極傳奇的故事、又或是奇巧怪趣,令你大開眼界……今日起,天府早報記者將帶你走進這些高校博物館,見識隱身校園的珍寶。
從前,普通人家娶親都要租轎,如同現在結婚要租車。舊時成都,新郎在迎娶新娘的當日,都會從轎行租喜轎一乘、儀仗一套,吹吹打打去迎親……
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成立最早的博物館,四川大學博物館現藏有4萬多件文物。清代大花轎,是其中頗為獨特的一件。它色彩艷麗、裝飾繁復,豪華和完好程度,在全國也屬罕見。
昨日,記者站在這頂清代大花轎前,只覺儀仗在前、花轎在中、嫁妝在后……眼前浮現起舊時成都的娶親隊伍。從前,普通人家娶親都要租轎,如同現在結婚要租車。時光轉換,形式變了,風俗沒變。
花轎·貌
全身描金雕花比想象的豪華
走進川大博物館一樓的民俗學陳列館,展廳中間一頂八抬大花轎是最吸引眼球的展品。對比影視作品中的花轎,這個真家伙可要“豪華”得多——
轎身全木質,有230多斤重,上面滿布各種雕花,上有描金彩繪;三面均有玻璃轎窗,內裝飾有紙扎戲臺,演繹王母、玉皇祝壽的故事;轎身兩側還嵌有琉璃瓦,上面繪制著一些以情愛、禮義為主題的傳統故事;轎簾為蜀繡軟緞。此外,轎頂還豎著幾十柄木刻“火焰”,上面鑲嵌辟邪用的小圓鏡。“這個算是我們民俗館的鎮館之寶了。”川大博物館副館長李曉濤介紹,這頂花轎屬于清代晚期作品,也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好、最完整的花轎實物。“除了側面有兩塊琉璃瓦曾經過修復,其他都是原樣保存。”
這頂花轎更珍貴之處在于保存下了當年娶親隊伍的全貌:花轎前立著5個儀仗牌、后面放著4件用來裝嫁妝的抬箱,抬桿上還搭著轎夫當年戴的竹編帽……李曉濤笑著說:“這套東西要是現在拿出去,都是完全能用的。”
花轎·緣
轎行早已破產 尋訪一無所獲
這頂花轎,還可牽出另一個早就消亡的行業——轎行。李曉濤介紹,這頂花轎的一整套物件,由館里的工作人員在上世紀30年代收購而來。當年時局動蕩,成都一家民間轎行破產,有心的工作人員在轎行內收集齊了一套迎親裝備,買回了館里,“拿回來的抬箱都排了好幾米長,現在只展出了4個。”
由于時間久遠,收購的人早已不在,具體的收購時間和價格已經沒人清楚。“有說1932年,有說1937年。”裝嫁妝的抬箱上現在還能清楚看到用繁體字寫著:上草市街鴻發號;旁邊是轎行老板的姓氏:蕭記。“我們后來想去尋訪,但已完全找不到任何蹤跡了。”
花轎·貴
此轎屬中高檔類似奔馳寶馬
新娘子出嫁要坐花轎,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李曉濤介紹,從前只有極有權勢的人家,才有自己的轎子和轎夫,絕大多數人都需要租轎子,這也是轎行存在的原因。
根據館內介紹,舊時成都婚姻,在迎娶新娘的當日,新郎都會從轎行租喜轎一乘、儀仗一套,吹吹打打前去女方家迎親。租轎子的價格,目前不得而知,“但小康以上的家庭,應該都是能承受的。”
喜轎和儀仗的租賃費用,也因轎子規格高低、儀仗規模大小而有不同。“這頂轎子應該屬于中高檔,相當于現在的寶馬、奔馳一類了。”李曉濤笑言。
專家說史>>>
坐花轎出嫁習俗 消亡六七十年了
著名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說,新娘坐轎子出嫁的習俗,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在成都消失了。“那個時候西式婚禮逐漸傳入成都,本地有身份有權勢的人家娶親,都轉而采用西式婚禮,沒人坐花轎了。”而這個時間,也與上草市街鴻發號轎行破產的時間相吻合。
(陳俊 攝影方煒)
博物館名片>>>四川大學博物館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學校園內,是中國西南地區建立最早的博物館。1914年籌建,1919年正式成立。原名華西大學博物館,1952年改名為四川大學歷史博物館,1984年改為現名。現藏文物4萬余件,以西南少數民族文物、民俗文物、四川漢代畫像石等最具特色。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