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向以世界頂級藝博會自詡的歐洲古董藝術博覽會現場,記者強烈地感覺到一個初露端倪的變化:那些歷來傳統而保守的古董商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國,而一向只關注本國藝術市場的中國買家也將目光投向了歐洲藝術市場。
歐洲藝術市場對中國買家的吸引力,首先取決于歐洲文化的主流影響力。盡管有類似“文明沖突”的背景,有意識形態的對抗,也有此起彼伏的民族主義浪潮的沖擊,但因其所代表的自文藝復興以來幾百年中占據主流地位的文化,歐洲藝術市場無疑對中國買家而言,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其次,雖然TEFAF把目光瞄準中國買家有他們自己的利益計算,但他們的思路和方式卻超越了簡單的利益訴求,正如TEFAF的主辦者歐洲藝術基金會的執行委員會主席本·簡森所指出的,他們首先關心的是TEFAF這個品牌,而不是在眼前能在中國賺多少錢。這是歐洲藝術市場本身的魅力所在:有成熟的市場體制,有發育而完備的誠信體系,有充分而透明的市場信息,有獨立有效的學術研究和藝術批評。目前,率先進入中國市場的是他們的奢侈品品牌,相比之下,TEFAF作為藝博會的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也許更具有潛力。
再次,對于中國買家而言,新一代買家正在迅速成長,他們和改革開放年代前接受教育的老一輩收藏家比,有三個“更有”:更有寬闊的國際視野,更有包容性、更有主體意識。與此同時,大量涌入中國藝術市場的龐大資金流中,也有相當的份額投入國際藝術市場。這些資金會成為中國新一代買家的有力武器,讓他們在國際藝術市場上長袖善舞。
從某種意義上看,國際藝術市場如此風云變幻也是一種文化競爭,不僅受文化傳播的規律所支配,也服從于市場的規律,受到資本的運營規則與效率訴求的制約。
當前,中國政府正在大力倡導建設文化產業,倡導民族文化復興,這不僅需要民族精神的再造,也要在藝術市場上成功地運用市場規律,借助現代金融工具與資本市場手段,通過取得市場的成功在文化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由此來看,不僅從藝術收藏或消費的角度看,TEFAF是歐洲藝術市場的櫥窗,從市場的運作和管理來看也是一扇櫥窗,值得中國的業內同行認真研究。(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邱家和)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