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發展藝術金融不能把藝術當成點綴
作者:西沐(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主筆、包商銀行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導師;同時任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當代藝術經典大家入史研究與傳承工程負責人,中國市場學會常務理事、藝術品市場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民協理事,國家時尚創意中心(CAD)資深顧問,中國畫廊聯盟執行理事長、秘書長;《新華月報》編委。)
在藝術金融迅猛發展的過程中,藝術與金融的對接還基本上是處于點對點的產品層面上,并且這種產品的架構,一直是沿著金融產品的架構下進行的,所以在很多時候,投資者似乎不關心產品運營的內容,即藝術品或藝術資產本身,而更多地將關注點放在了金融產品本身可能會帶來的收益。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把非標化的藝術品投資拉入了標準化的金融產品的投資范疇,從而使投資顧問方面臨更多的風險管理與控制問題,尤其是獨立于職業化水平與專業能力之外的道德風險,從而也增加了藝術金融產業的風險管理與監管的難度,這不利于藝術金融的長遠與持續發展。
所以我們強調,發展藝術金融必須強調產業理念。首先,在藝術品金融化的背景下,如果我們無視藝術品資產化帶來的影響,忽視這一主線,我們就會難以準確地把握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脈搏,更難以看清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底層結構。
藝術資產屬于一種輕資產,不僅敏感性高且脆弱性強。它與其他資產的關聯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通過歷史地分析其關聯的行為,我們可以發現,藝術品資產市場有著高敏感性與脆弱性特點。在世界發達國家,藝術品并不是重要的投資標的物,只能算是另類投資,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在西方財富整合中,藝術品作為一種資產配置已深入人心。也就是說,在西方藝術品作為一種理財投資還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時候,西方已經盛行的是將藝術品作為資產配置的一個選項。所謂資產配置就是用資產的多元化配置來分散資產風險。
但在我國卻有所不同,旺盛的投資需求、有限的產品選擇、短期獲利的投資意識及監管缺失等,藝術金融更多地被當做是一種理財工具,這種現實需要我們在借鑒國外先進藝術金融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路子,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金融是非常有必要的。為此,我們必須更多地關注藝術資源本身的特征與特性,只有這樣,才可能在藝術資源資產化、金融化的過程之中找到正確的定位、發展的理念與路徑。
在這里,我們也反復強調發展藝術金融的重要意義,更強調藝術金融的發展過程的內在機制的架構,目的是最終使藝術金融的發展平臺化,即在專業化、職業化服務為基礎之上的多層次、多模式的藝術資產投資與交易的平臺。而建立這種模式,專業化是前提,整合發展是手段,是藝術金融產業走出單一化產品業務而進入多元化發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轉折點。要做到這一步,重點是吸引業界的優秀投資機構與投資人進入,核心是新的治理結構及優秀高端的經營管理人才的廣泛參與。只有這樣,在資產與價值的層面才能達成藝術與金融緊密的融合,平臺化發展的取向才會樹立起相應的信譽,而誠信又恰恰是藝術金融市場的生命線。
藝術是金融的資產,藝術是金融業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但藝術絕不是金融業的一種點綴,惟有如此,藝術金融業才會走得更好、更遠。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