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語,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同樣,對于搞收藏的人來說,其境界的高低也決定著他在收藏道路上能走多遠。
第一種境界:把收藏當成一種斂財手段。這種人收藏的目的很單一,就是為金錢財富而來,從不考慮收藏的歷史價值與社會價值。多年前,筆者就在鄉下看到一些人到處轉悠,向當地村民打聽有什么古舊東西可賣。這些人不是因愛好文物字畫而收藏,只不過想從中弄點兒錢來花。當然,他們的層次雖低,但有了他們的搜尋,那些湮沒在荒村野店、窮鄉僻壤的古舊東西能夠得以面世。從這點上說,他們的工作仍值得肯定,只不過他們的行為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收藏。
第二種境界:收藏完全出于個人愛好。這些人從內心喜歡祖先留下來的一些好東西。他們認為,凡稱得上藏品的,或歷史悠久,或工藝精湛,或珍稀罕見,它們必定閃耀著祖先智慧的光芒,凝聚著中國文化的精髓。如果偶然得到幾件,當然愛不釋手,藏之雅室,玩之案頭,樂在其中。他們的收藏只圖個精神寄托,并不寄希望于收藏給自己帶來財富。這樣的人,收藏的心態擺得正,因此他們從收藏中得到了不少快樂,陶冶了情操,增添了生活情趣。
第三種境界:把收藏物品上升為收藏人生。這種人把收藏的興趣與事業、責任等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他們把收藏當成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寶貴。而且他們通常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從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乃至一個民族的角度出發來發掘收藏的價值。有此收藏心態的人,自身素養極高,人數相對較少。這當然就是收藏的高境界了。
筆者是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的忠實聽眾,早幾年在《百家講壇》,聽收藏名家馬未都講的收藏系列節目確實受益匪淺。我聽馬未都的講座,不僅僅感覺到他廣博的知識,高超的鑒賞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他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力,以及他對為人處世的睿智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給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遺產,各類藏品無不以自身獨特的風貌訴說著先人的無窮智慧,展露著中國文化迷人的魅力。
如果收藏愛好者都能像收藏家馬未都一樣,在對各類藏品中不斷追根溯源、探微索隱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積累越來越多的歷史人文知識,成為一個博學多識的專家,這對于傳統文化的積累和傳承也是有貢獻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身也會不斷升華自己的人格和修養,最終在收藏中頓悟人生的真諦,成為一個智者和哲人。從這個意義上說,追求收藏的高境界,于國、于己都是大有裨益的。(藍芳卉)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