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購物 交友 相冊 博客 論壇 日志 Einglish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遺產動態

壯族土俗字傳承難 專家建議建立傳承人機制

2013-02-02 15:03:51 作者:陽化杰 來源: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壯族土俗字傳承難 專家建議建立傳承人機制
用土俗字寫的民間歌本
用土俗字寫的民間歌本


1月25—26日,由廣西民族大學、廣西百色市平果縣人民政府主辦的壯族土俗字習俗與甘桑石刻字符研究工作座談會在平果縣舉行,來自國內外30多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主題展開研討。

壯族土俗字是壯族的傳統民族文字,近年來,隨著《坡芽歌書》與平果縣甘桑石刻文的發現,壯族土俗字的傳承保護問題日益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土俗字借助漢字而造

壯族土俗字又稱方塊壯字或者古壯字,是壯族一些受漢文化教育的文人、巫師等為了書寫壯語而借助漢字或漢字的造字部件創造的,壯語叫做sawndip,意思是“未成熟文字”。廣西民族古籍整理辦公室副主任韋如柱介紹,據已翻譯整理的方塊字古籍成果統計,土俗字單字約為1萬個,但大部分壯族古籍仍未破譯。現正在編纂的《中華古壯字大字典》計劃收入單字約為4萬個。在有壯族聚居的地方基本都流傳土俗字,相對成熟和集中的地區是廣西的百色、河池、崇左、來賓和云南的文山州。

“壯族民間普遍用土俗字來記錄神話、故事、歌謠、諺語、劇本、楹聯、家譜、契約等,如壯族的創世史詩《布洛陀》、壯族的《嘹歌》等令世人驚嘆的民間文學瑰寶都是用土俗字寫成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民族語文》雜志副主編藍慶元告訴記者:“這為研究壯族古代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和風土人情提供了文字材料,也使壯族的許多傳統長詩、神話故事等得以保存。”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蒙元耀說,土俗字使用者以壯族民間神職人員(師公、麼公、道公)和民歌愛好者為多。壯族土俗字記錄了大量壯族民歌,涉及壯族的創世神話、哲學理念、宗教意識、倫理道德等民族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壯族文學的寶庫。學界研究壯族土俗字發端于20世紀30年代。通過研究土俗字抄本,可以了解壯族文化的特質。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復制地址給QQ/MSN好友]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 驗證碼: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觀注:熱點圖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藝
  • 飲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