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8日從四川省瀘州市瀘縣文物管理局獲悉,該局投資400萬元對“國寶”龍腦橋進行維修保護。“第一期投資百萬元對橋體本體進行維修,重點對已有明顯損毀的龍雕、獅雕等修復粘接,橋整體防風華處理。第二期治理橋北端的危巖、兩岸護堤、建設龍腦橋管理所用房。”瀘縣文物管理局局長陳鳳貴告訴記者。
據悉,龍腦橋建造于明代洪武年間,乾隆四十三年“欽命永寧道瀘州以北九十華里幾曲河龍腦橋予以保護”,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最大的龍雕石板橋梁,是瀘縣現存170多座龍橋的典型代表。
龍腦橋橋長54米,寬1.9米,高5米,12墩13孔。中間8個橋墩分別圓雕龍、麒麟、青獅、大象四種吉祥獸物,這些雕刻各不雷同,有的嘴銜綬帶,有的腳踏繡球,有的足踩玉圭,無不生動傳神,雕刻技藝可謂鬼斧神工。
在2007年“7.8”特大洪災中,龍腦橋的王龍雕刻、青獅雕刻等受到嚴重損毀。2012年又遭受了兩次洪災,也有部分出現了險情。
龍腦橋地處丘陵溪谷之間的小河上,地方偏僻,附近既無合適的山巖可采,又無大道相通,而龍腦橋的橋墩、橋板均為巨石。橋板石30塊,最大單重約5.9噸;橋墩石56塊,最大墩石(龍體巨石)整石重約13.6噸。如此量大、體重的巨石究竟采自哪里呢?這一直是個謎。
根據“修舊如舊”文物修復要求,使用材料盡量采用原建筑材料及構建,與原來的石質一致。尋找材料就成了當務之急。
瀘縣文物工作者根據當地張氏居民族譜的記載,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則,又因無大型運輸機械,應該采取水運的推測,文物工作者溯河而上,找到三個地方的石料與龍腦橋石橋進行比對,經過專家學者的“DNA”式的鑒定,斷定在九曲河龍腦橋上游一個叫鹽灘壩的地方。
龍腦橋修復工程由成都寵泰建筑有限公司承建,但具體負責修復的工匠全部是瀘縣本地工匠。
“我對龍腦橋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也曾復制雕刻過龍腦橋。”陳裕榮滿有把握地說,“你看,修復后的象鼻和原來的接近,無明顯瑕疵。”負責技術指導的陳裕榮,現年66歲,是牛灘鎮人,16歲就從事雕刻,他雕刻龍腦橋曾參加全國西部博覽會并獲獎,被文物館收藏,曾多次雕刻龍腦橋、雨壇彩龍。
(韓孝)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