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元壽:我不是國寶,京劇才是國寶(組圖)_中國網(wǎng)
2013-01-31 21:21:54 作者:陽化杰 來源: 瀏覽次數(shù):0 網(wǎng)友評論 0 條
譚元壽,京劇武生、老生。出身梨園世家。曾祖父譚鑫培為京劇老生譚派創(chuàng)始人,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均繼承譚派。譚元壽是當今譚門的代表人物。他功底扎實,文武兼?zhèn)洹3Q輨∧坑校骸抖ㄜ娚健贰ⅰ赌详栮P(guān)》、《桑園寄子》、《問樵鬧府》、《打金磚》等。1964年在現(xiàn)代戲《沙家浜》中飾郭建光,頗有創(chuàng)新。
昨日,在北京京劇院初次見到80多歲的譚元壽,一個精瘦老頭,一寸長的頭發(fā)早已花白,臉上是和藹的笑容。如果他不在《群英會》排練現(xiàn)場走臺,飾演魯肅時一招一式,字正腔圓,你絕對想不到他就是譚派的第五代掌門人,他在《沙家浜》中飾演的郭建光更是家喻戶曉。排練完了,記者單獨與他聊起京劇和譚門藝術(shù)的來龍去脈和傳承現(xiàn)狀,老人思維清晰、十分敏捷。一見家鄉(xiāng)的記者,他一開口就用武漢話說:“我是武漢人呀,我的祖父譚小培經(jīng)常說,我們老家在湖北武昌府江夏縣大東門外。”言談中,流露出濃烈的鄉(xiāng)愁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近一小時的專訪中,譚元壽談及他小時候?qū)W戲吃了很多苦,但遠不及他父親譚富英學戲吃的苦頭多,老人長嘆一聲,說不下去了,沉默良久,眼里泛出淚花。
采訪手記
總算圓夢了
文/記者 袁毅 圖/記者 熊波發(fā)自北京
-回到江夏認祖歸宗,你高興嗎?
譚元壽(以下簡稱譚):江夏是我們的發(fā)源地和家鄉(xiāng),回到江夏認祖歸宗,我非常高興和激動。一百五十年來我們譚家人始終沒有認祖歸宗,終于回家了。湖北武漢我去過很多次了,每次都是為演出而去,沒時間去老家。這次回到祖居地,總算圓了我的夢,總算替我祖上圓了回家的夢。
-今天要如何傳承譚派藝術(shù)?
譚:譚派藝術(shù)能文能武,唱法高亢,大氣磅礴。要傳承譚派藝術(shù),就要從自己做起,從我、兒子和孫子做起,盡量讓觀眾喜歡。
-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老戲迷已經(jīng)作古,而新戲迷能否接受京劇、喜歡譚派?您有信心讓譚派藝術(shù)再傳200年?
譚:我有這個信心。票友當中學譚派比較少,因為譚派藝術(shù)比較難學吧,要文武兼?zhèn)浔容^困難,年輕人肯下苦功夫的比較少。但我充滿信心,不久的將來,他們會發(fā)揚光大的。從譚家來說,我又很著急,孫子譚正巖還沒結(jié)婚,連女朋友都沒有,他腦袋里沒有別的,就是想辦法繼承譚派,能傳承下去。
打戲打戲,不打不成才
-您很景仰常香玉先生德藝雙馨、“戲比天大”,您的座右銘也是“戲比天大”嗎?
譚:對,我的座右銘也是“戲比天大”。我們干這一行吧,就要干出點樣子來,不能糊里糊涂,混飯吃絕對不行!
-今天您第一個到排練場,現(xiàn)在生活很有規(guī)律,平時練聲、吊嗓,還寫寫書法,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譚:第一個到排練場,我起得早啊!起床后就去遛彎了。遛彎完了,壓壓腿、踢踢腿,活動筋骨;一個星期,總要吊那么一到兩次嗓。我最大的愿望還是把京劇發(fā)揚光大呀,多多爭取觀眾,讓觀眾知道咱們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1938年您入富連成科班元字科,受到嚴格的基本功訓練。您怎么看待富連成科班和當今戲校的區(qū)別?
譚:最大的區(qū)別,過去科班是“打戲打戲,不打不成才”;新中國不許打人了,同學們學戲也心情舒暢了,不像我們那時是封建主義教育方法,學戲方法截然不同。
-譚富英在您眼里是個怎樣的父親?
譚:我父親譚富英對我非常嚴格,培養(yǎng)我能夠繼承譚派,別到我這就斷了。我的兄弟們很多,只有我從小打心眼里喜歡京劇。我1935年開始演戲,一直演到現(xiàn)在。
-您在戲校被打了30板啊,屁股都打爛了,血肉粘到了褲子上。父親譚富英看了卻說:‘你這叫挨打啊?還不到我的三分之一呢。’”有這回事嗎?
譚:有這回事,我父親確實是說過這句話。可想而知,我父親學戲挨打比我還要挨得多得多……(老人哽咽著說不下去,眼里滲出淚水)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guān)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