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廟
北京孔廟位于北京市安定門內國子監街,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曾被尊為“大成至圣先師”,故又稱先師廟。
孔廟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大德十年(公元1307)特詔命加謚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詔孔廟配享宮城規制,準于四隅建角樓,元末荒廢。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重修;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增建崇圣祠。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高宗親諭各殿頂皆易為黃琉璃瓦,崇圣祠用綠琉璃瓦;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升祭孔禮儀為大祀,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并將原來七間三進的大成殿改為九間五進,工程一直進行到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才最后竣工。過去孔廟一直被列為禁地,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始對外開放。
北京孔廟坐北朝南,占地約2萬平方米,有四進院落。主體建筑順次為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前院東面有碑亭、神廚、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齋所,并有持敬門與國子監相通。兩側排列著198座元、明、清三代進士題名碑。
大成門面闊五間,臺基四周有白石護欄,前后三出陛。中陛有雕龍御路,黃琉璃筒瓦單檐廡殿頂,東西稍間內置鼓懸鐘各一,兩側放置清乾隆年間仿制的石鼓10枚。大成門左右各有一座角門通向中院,中院甬路兩旁有11座明清兩代的記功碑亭,還有一座磚砌焚帛爐和一口經清高宗賜名“硯水湖”的古井以及古樹“鋤柏”。大成殿是從前舉行祭孔典禮的地方,是孔廟的主體建筑,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黃琉璃筒瓦重檐廡殿頂。前檐裝修為菱花格扇門窗,磚石臺基四周出石護欄。崇圣祠在大成殿后,自成一座獨立的小四合院。南面為正門——崇圣門三間,北面正殿為崇圣祠五間,東西各有配廡三間。崇圣祠及崇圣門為綠琉璃筒瓦歇山頂,配廡為灰筒瓦硬山頂。
孔廟院內還有十四座明、清兩代石亭。無論古建、刻石乃至院內古柏都是重要的文化遺產。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