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寸灘至善橋網友“多多小馬”攝 商報合成圖 李娜 制
江北寸灘至善橋網友“多多小馬”攝 商報合成圖 李娜 制
沙坪壩區曾家鎮吳家大橋,是目前主城保存得比較好的石橋。李盛虎 攝
位于磁器口的仁壽橋,橋面已經成了一個“菜園子”。記者 肖騰 攝
重慶的小河小溪上,密布著數十座古老的石橋。它們大多建于明清時期,直至今日,其中不少橋梁仍是市民過河的必經之路。從去年12月20日起,我們推出的“‘橋都’尋老橋”系列報道引起不少熱愛重慶本土文化的讀者濃厚興趣,包括網友“多多小馬”在內的多位網友向我們傳來了自己拍攝的重慶古橋照片。但記者近日從文物保護部門了解到,這些默默為市民服務的古橋,卻很難得到“文物”的待遇。
數量
全市仍有數百座 許多仍在用
重慶主城不僅有兩江環抱,也有眾多的小河流。在這些小河上,曾有眾多的古橋。
“主城現存的古橋,目前還沒有一個精確的統計數字。”重慶文物保護工作者、古橋梁專家李盛虎介紹說,根據粗略估計,主城現存的古橋大約有近兩百座,多數分布在主城周邊的鄉鎮中,以沙坪壩、巴南、渝北等區最多。
據李盛虎介紹,重慶現存的這些古橋,絕大多數為石制,規模都不大,架設在眾多的小河流上,供鄉民出行之用,“從形制上看,重慶的古橋可以分為平板橋、拱橋和廊橋三種,其中廊橋都分布在區縣,主城現存的只有平板橋和拱橋兩種。”李盛虎說,從年代來看,這些石橋大多修建于清代,其中不少一直用到現在,歷經上百年,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初湖廣填四川以來,重慶地區人口猛增,交通需求大增,而港灣甚多、河流縱橫的重慶地形,客觀上為大量橋梁的修建提出了需求。”李盛虎說,重慶今日的“橋都”之稱,不僅源于兩江上雄偉的跨江大橋,也有這些古老小橋的一份功勞。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