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十大名樓今世前身 登樓文化值得稱"遺產"
前不久,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等中國十大名樓擬打包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這個計劃很快證實擱淺,引發了各界熱議。
在中國古典文化里,登樓抒懷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化行為。極目遠眺,逝水長天,拍遍欄桿,撫今追昔,佳作名篇水到渠成。千百年來流傳的登樓文化,也許比樓閣本身更值得稱之為“遺產”。
湖南岳陽樓
洞庭湖與長江交匯之處的岳陽城,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相傳三國時期,吳國魯肅在此處建閱軍樓,用于操練水軍。唐代在閱軍樓舊址重建樓閣,稱為岳陽樓,后毀于唐末戰火。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范仲淹的官場好友滕子京被貶至岳州,次年主持重修岳陽樓。滕子京寫信給范仲淹求一篇樓記,附一幅《洞庭晚秋圖》供他參考。當時范仲淹因主持慶歷新政失敗被貶至豫西的鄧州,正好借機抒發家國之嘆。未登岳陽樓的范仲淹,寫了一篇根本沒有描繪樓閣本身形貌的文章,卻使岳陽樓與一般形象工程有了格調上的根本區別。滕子京又請書法家蘇舜欽書丹、雕刻家邵竦篆刻,將《岳陽樓記》刻于雕屏。樓、記、書、雕刻,并稱四絕。1078年一場火災,燒毀了雕屏和僅建成33年的北宋版岳陽樓。現在,岳陽樓陳列著兩件仿宋代四絕的雕屏,一件為乾隆年間書法家張照書寫,一件為道光年間雕刻師臨摹。
岳陽樓有史可查的修葺與重建共30余次。現存樓體為清朝光緒六年(1880年)時任知府張德容所建。1932至1934年,湖南政府對岳陽樓進行了維修。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幾次撥款維護岳陽樓,規模最大的是1983年進行的落架大修。
重點閱讀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