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時代》一書由三聯書店出版后,迅速登上各大書店暢銷榜前列。本書作者、美國社會學家傅高義(左圖)上周接受采訪時強調,這是一本寫給美國人的書,想幫助美國人了解中國。不過,關于鄧小平及其改革開放之路的見解也符合中國社會的潮流。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透露,該書每天的銷量在13000冊至15000冊之間。</p>
國圖演講臨時改了題目
1月20日,傅高義在國家圖書館演講時,特意把演講題目由原來的“鄧小平與中國改革開放之路”改為了“鄧小平與中國的政治、經濟改革”。演講后,傅高義接受了記者采訪。</p>
傅高義在《鄧小平時代》一書前言中開篇便說:“這本書起初是用英文寫的,讀者是西方人。”傅高義近期在中國期間,在多個場合重申這本書是寫給美國人看的,中國讀者能看到他很高興。</p>
問及美國人眼中的中國究竟是什么樣的,傅高義說,美國人對中國有著復雜的心理。“從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后,美國掀起中國熱,我們歡迎中國人來美國念書工作。但現在有新的問題出現,比如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否會沖擊美國的地位,美國的失業問題是不是低廉的中國貨和眾多的中國工廠造成的。”傅高義介紹,之前有一個調查顯示,美國的高級知識分子,包括大學的知識分子以及有社會地位的人比較了解中國,與中國的關系比較好,他們認為中美應該繼續搞好貿易、政治關系。但很多普通老百姓、教育水平不高的人不夠了解中國,他們害怕中國的發展。他說:“我覺得,我們有讓美國人了解中國的責任,中國也應該想辦法提高透明度。”</p>
鄧小平的想法不好判斷
問及寫作《鄧小平時代》一書時遇到的最大難題,傅高義稱最大的難題是鄧小平自己沒寫什么東西,也沒有寫日記。</p>
“他上世紀30年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也沒有把事情寫出來。他怎么想的不好判斷,他這個人不太愛說話,他參加會議也不愛說話。”傅高義稱,他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知道鄧小平和某某人談過什么,但鄧小平腦子里怎么想的很難了解。“我只好去想那個環境是什么,他平常做什么,他的行動是什么,從他的行動里面設想他肯定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就是這樣猜測。”</p>
傅高義看了很多資料后才動筆,在查閱資料時同樣也遇到一些困難。他說:“我帶給翻譯馮克利先生很大麻煩。我把文稿寄給他翻譯,后來我又改,因為我在繼續看書,繼續聽人家的看法。”傅高義說,文稿翻譯成中文后找了很多黨史研究者看稿,“他們看的材料比我們外國人看得多,很多秘密他們不會給我講,但他們可以給我一個觀點。”</p>
中國走改革之路是對的
傅高義認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八大后重走鄧小平南巡之路,就顯示了要繼續堅持改革的決心。他說:“毛澤東在解放初期的貢獻非常大,但階級斗爭、繼續革命這條路對中國現在沒用。中國現在走的路是非常對的,要改革,包括經濟改革也包括政治改革。”他在演講最后說:“我認為,如果鄧小平還活著的話,他還是想大膽地繼續搞改革開放。”在本書最后,傅高義也談到鄧小平在中國與大國關系問題上處理得非常好,這同樣是中國向前發展的關鍵。</p>
問及如何看待鄧小平的哲學思想,傅高義表示,實事求是可能是鄧小平的基本哲學,“他不講究什么說法,他講究成就。他不要爭論,很多教條主義的人太僵化,他是適應情況的人。”</p>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