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首頁 民族文化記錄

在“八卦城”尋訪穆斯林

2013-01-15 21:26:16 作者:唐榮堯 來源:中國民族報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

“八卦城”特克斯縣城全景圖。 資料圖片 

\

“八卦城”特克斯縣城里的穆斯林。 唐榮堯攝 

  吸納千戶長和阿訇意見修建的“八卦城”

  蜿蜒流經天山山脈北麓西隅的特克斯河是伊犁河的上游,河流兩岸散居著哈薩克、柯爾克孜、維吾爾、回等各族穆斯林。穿行于兩岸,能感受到明顯的草原風格和穆斯林風情。特克斯河因穿行新疆西北部的特克斯縣城而得名,特克斯縣城則以中國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八卦城”而著稱。

  步入被特克斯達坂、喀拉峻大草原、烏孫山所環抱的特克斯縣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八卦城”城標。在巨大犁鏵形狀的黑白雕塑城標上,鑲嵌著兩個象征陰陽魚眼睛的黑白圓球,其四周用花崗巖建成,上面刻有天、地、雷、電、水、火、山、澤與乾、坤、震、坎、艮、巽、離、兌8個不同的三畫卦。城標外圍由64根鐵柱組成,象征易經的64卦。這樣的城標下,每天都有本地或外地的穆斯林走過,大家對這樣一個城標已經習以為常了。但一個穆斯林風情濃郁的地區,怎么會出現“八卦城”呢?

  《特克斯縣志》中這樣記載:在歷史上,特克斯縣曾經屬于烏孫王國的領地,是一個純牧區。“特克斯”在準噶爾語中意為“野山羊多”。南宋末期,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龍門派教主“長春真人”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邀,前往西域向大汗指教治國扶民方略和長生不老之道。丘處機歷時3年游歷天山,當到達特克斯河谷時,被這里集山之剛氣、川之柔順、水之盛脈為一體的風水所動,便以此地作為“八卦城”的風水核心,確定了坎北、離南、震東、兌西4個方位,形成了一座“八卦城”最原始的雛形。蒙古人統領這里后,將這里稱為“水源縱橫的草原”。

  1936年冬,精通“易”理的盛世才岳父邱宗浚調任伊犁屯墾使兼警備司令,發現了這里的“八卦城”雛形后,親自設計了“八卦城”圖,并召集4個千戶長及當地著名阿訇商議。聆聽了邱宗浚的講述后,千戶長們和阿訇們欣然同意他的風水設計,也贊同在這里修建一座新城。新城于1937年春開始在克孜勒庫熱動工。1938年,時值伊犁惠遠人班吉春(錫伯族)任特克斯縣長,他請來俄羅斯水利技術員按圖紙設計測量,打樁放線。

  筆者在當地采訪時,一些老人回憶道:由于沒有線繩,班吉春指派專人從商鋪中購來成捆的布匹,撕成布條,連結成長長的布條繩線,再沿著提前劃好的八卦方位放線。接著用20頭牛拉犁,這些牛沿著布條繩的走向,犁出了“八卦城”街道的雛形。工匠們在這個基礎上,開始全城的建設。如此一來,這個縣城的交通就形成了環環相通、條條相連的格局。縣城人口少,加上按照八卦原理設置為呈放射狀的4環、64條街路,道路只需設置明顯的路標,車輛和行人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到達目的地。這使特克斯縣城根本不存在交通擁堵,同時也成為我國唯一一個沒有紅綠燈的城市。據說,此縣曾于1993年安裝過老式紅綠燈,但1996年取消了。原因就在于,有關部門、交通專家認為,按照縣城現有格局,不會引起塞車和堵路,所以可以不設置紅綠燈。很多司機也反映,安裝了紅綠燈,反而會不習慣。市民們則認為,一直以來,正因為沒有紅綠燈,所以司機們的車速都不是很快,再加上大家又能互相友好地謙讓,城區幾乎沒有發生過大的交通事故,大家感覺很安全。

  如今,在沒有紅綠燈的特克斯縣城,主要交通要道和十字路口主要靠交警指揮車輛通行。無論是公交車、私家車還是出租車,見到對面來車或行人過馬路,大多會禮讓三分。

  “五花草原”上,生活著熏食馬肉的烏孫后代

  無論是《古蘭經》還是《圣訓》,對于穆斯林是否能食用馬肉的問題,始終沒有較為嚴格的定義。不過,在中國穆斯林范圍內,大多是將馬肉列為禁食之物的。然而,在特克斯境內各大草原上的哈薩克族穆斯林,卻傳承了他們的祖先——烏孫人的一個傳統習俗:熏食馬肉。

  出特克斯縣城往南50公里,地勢逐漸抬升,一片世界上少有的高山優質大草原出現在眼前,海拔表顯示這里的海拔已經超過了2000米。這就是喀拉竣草原。喀拉峻,在哈薩克語中意為“黑色莽原”。

  公元前2世紀初,特克斯河流域天然大草原迎來了新的主人——從甘肅西遷而來的烏孫人。他們不僅在這里繁衍生息長達500余年,還建立了當時西域的第一大國——烏孫國。特克斯是我國古代公主遠嫁而來有名的地方(漢朝解憂、細君二位公主均嫁入烏孫國),也是我國古代最大的賽馬場——“汗草原”所在地,還是我國古代游牧民族建立“牙帳”(都城)最多的地方。當伊斯蘭文明進入這里后,逐漸被這片土地上的民眾接受。烏孫人是今天哈薩克族的主要族源,烏孫人的生活習俗被延續了下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標志便是這里的“天馬文化”。

  在當地,有著這樣的說法:公元前104年,烏孫王向西漢王朝求婚,呈送給漢武帝的千匹良馬,就是從當時特克斯賽馬會中挑選出來的烏孫馬。或許是馬肉有益于恢復肝臟機能,能防止貧血,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增強人體免疫力,因此,在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眾多民族中,烏孫人熏食馬肉的習慣被他們的后代哈薩克族繼承了,這也是哈薩克族吃馬肉的原因之一吧。

  伴隨著哈薩克族同胞的歌聲,約20萬頭牛羊幸福地生活在喀拉竣草原,食用著這里生長的105種優質牧草。尤其是每年的9月,各種牧草、鮮花在青、綠、黃、紅、紫等色彩中綻放著美麗,使這里贏得了“五花草原”的美譽,生活在這里的主人便是哈薩克族穆斯林。

  “八卦城”外,7000多名柯爾克孜族同胞的生活

  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烏恰縣、阿合奇縣采訪時,筆者就曾特意留心柯爾克孜族的生活,并一直在尋找他們在其他地方的身影。從特克斯縣城向西南方行駛37公里,就到了筆者要找尋的闊克鐵熱克柯爾克孜民族鄉,這是整個北疆最大的柯爾克孜族聚居地。

  特克斯縣境內一片片美麗而富饒的草原上,生活著7000多名柯爾克孜族牧民。當筆者漫步于闊克鐵熱克柯爾克孜民族鄉境內時,隨處可見穿著民族服飾的柯爾克孜族同胞,尤其是年輕的婦女和孩子,更是秉承了柯爾克孜族喜歡紅色的傳統。婦女們大多頭上裹著一塊方頭巾,穿紅色連衣裙,外套一件坎肩。也有婦女頭上戴著圓形紅色的帽子,上面多繡著金絲。一些接受內地服飾文化的女性,則在連衣裙外穿件女式西裝。男子們的衣服也很有民族特色,上衣為直領、對襟,領口、袖口繡有花紋,兩襟豎邊繡花紋,釘銀制紐扣。

  筆者正好趕上柯爾克孜青年玉素甫的婚禮。第一天,玉素甫和朋友帶著宰了的羊和其他禮品到新娘家去迎親,女方的親朋好友會騎馬迎接。男方將帶去的羊扔到女方家的帳篷門前,女方也將一只宰了的羊扔到男方馬隊前。然后,雙方進行了一場短暫的“叼羊”比賽。比賽結束,雙方下馬,女方家人會給玉素甫及朋友的身上、臉上撒些面粉,表示同意這門親事。第二天,在阿訇的主持下,玉素甫與新娘正式舉行婚禮。當阿訇念經祈禱后,宣布新人結為夫妻,然后將沾有鹽水的油果或馕分為兩半給新人吃,其含義是表示同甘共苦,永不分離。第三天,在新娘的嫂子和幾位女性親人的陪送下,新娘隨玉素甫一起回婆家。按柯爾克孜族的規矩,沿途遇到的人們都會祝福新人。當新人經過別人的氈房時,主人會在房前燃起一堆火,讓他們從上面跨過,以示祝福。

 

上一篇: 海南:刻在人體上的壁畫—黎族女人紋身

下一篇: 江永土話:解開女書之謎的鑰匙

已有0條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