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購物 交友 相冊 博客 論壇 日志 Einglish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工藝資訊

風靡草原的蒙古族女性手底繪畫

2013-01-10 23:50:48 作者:編 來源:亞心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在博湖縣,我們終于見識了蒙古族刺繡,讓人眼前一亮,被這種純手工的技藝吸引。在新疆,蒙古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和維吾爾族都精于刺繡,實在是一道非常獨特的風景線。

  65歲的蒙古族老人米德克就這樣進入我的視線。老人個子不高,看起來很慈祥,家里四處掛滿了自己的刺繡作品,當我看到老人身上穿著的刺繡衣服時,禁不住嘖嘖稱贊。“我這一頂帽子頂一頭牛,腰間刺繡值一匹馬!”老人很自豪地說。這點,我毫不懷疑。以云南和貴州的苗族銀飾比照新疆的蒙古族的衣飾,定然會有同樣的結論。

  “你是從哪里學到刺繡的呢?”我問老人。 “從小跟媽媽學的。”她微笑著回答。旁邊的朋友沈才華熟知這里的蒙古族部落歷史,他說道: “清代乾隆年間,游牧于伏爾加河下游近一個半世紀的中國土爾扈特蒙古部落,在首領渥巴錫帶領下,東歸返回祖國,其中和碩特三旗部落就游牧于現在的巴州。從那時安家落戶后,過上了穩定的生活。所以,刺繡也能夠代代相傳下來。”

  新疆衛拉特蒙古非常珍視民族傳統繡藝,刺繡技藝普遍深藏于民眾中間。 《厄魯特 (即衛拉特)舊俗紀聞》中有這樣的記載: “臺吉靴以紅香牛皮為之,中嵌鹿皮,刺以紋繡。”在新疆蒙古族的衣、食、住、行中,刺繡裝飾性運用非常普遍。從蒙古包穹頂到氈壁,從門簾到地上鋪的毛氈,都要繡上各種圖案。空曠孤單的游牧生活,在蒙古繡女的精心裝扮下,多了些溫馨和詩意。

  大草原上的蒙古族婦女個個能刺繡,這項技能,在很早的年代就已是她們的看家本領。其實,接羔擠奶的游牧婦女,與木閣繡樓上的江南女子在藝術的想象力上是難分上下的,所不同的是因地域文化不同而造就的文化差異,因而也就多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南北各異的趣味性。

  兩千年以前,在中國北方草原地帶的匈奴人中,就已有刺繡工藝的存在了。吐魯番阿斯塔納古墓中就出土了刺繡的衣飾。漢文典籍中,對東胡系統 “烏桓”婦女的刺繡和織毛毯技藝,早有記載。蒙古由 “東胡”而出,其刺繡技藝的發展程度,應與東胡諸族不二至。蒙古語把刺繡叫 “哈塔戈瑪拉”。 《蒙古風俗鑒》記載,還在元代以前,蒙古人就很注重刺繡藝術在服飾中的應用,如耳套、帽子、袍服領袖口、大襟、袍邊、腰帶,還有氈襪、鞋面、靴幫,生活用具如荷包、碗袋、枕頭、掛簾、氈毯、鞍墊、摔跤服、蒙古包等,都有精美的繡藝。王國維在 《黑韃事略箋證》中考證元以前蒙古服飾說: “其服右衽而方領,舊以氈毳革新以擰絲金線,色以紅紫紺綠,紋以日月龍風,無貴賤。” 《元朝的手工業》中說,元朝設有繡局、紋錦局、鞋帶斜皮局、鞍子局等機構,這些都與刺繡有關。據說忽必烈的皇后察必,就是一位刺繡能手,由此可見刺繡藝術在蒙古族中流行和普及的程度。

  蒙古族刺繡沒有漢族那么復雜的程序和流派。這也是文化背景所致。古代蒙古社會,是不出售衣裝靴帽等生活用品的,這類用品的制作全部由家庭中的婦女來擔負。所以婦女都要學習縫紉刺繡。米德克老人邊繡邊說:“我們蒙古族姑娘很小就開始在家中學針線活兒和繡藝。起初繡各種荷包、襪底子;到十五六歲,開始繡花鞋、馬海靴等。有些姑娘不滿足于從媽媽那里學到的本事,還要去求教外面的巧繡能手。姑娘長到十七八歲,開始為自己準備嫁妝。婆家成員的見面禮,每人一雙“斯布登高吐拉”(繡花靴子),總有四五十雙之多。”“這么多!那要繡多長時間啊!”我們驚訝道。 “所以要著急嘛!不然咋嫁出去!”說完,米德克老人和我們一起笑了起來。沈才華接著說: “其實,蒙古族家庭成員平素穿著的長袍帽靴,還有荷包等佩飾,以及門簾、碗袋等其它所用一應棉、毛、綢、革生活用品,都是由她們精心設計、巧手紉繡、一針一線得來的。”這樣的工作量的確令人感嘆。

  看到老人熟練地穿針引線,我想起來她沒有打圖稿。問老人時,她笑著擺擺手:“都在腦子里呢!”又指了指自己的頭。沈才華看來經常帶客人來參觀,可以算半個專家了,此時,他撫摸著一件刺繡的衣服說:“你們看,她們的繡品創作,構圖、紋樣設計和色彩關系都很大膽,但又很細膩。她們往往穿針引線時,一件作品已成熟于心。蒙古族刺繡的技法細膩精妙、又粗獷流暢;針法同異相間,豐富多變。”

  通過參觀感受,我們初步了解到,凡是繡線浮游于布帛及各類皮革之上的,必定肌理凸現,給人以浮雕般的視覺感受。凡生活中有的,圖案必有所表現;即使現實中無,也以圖案寓示其追求和向往。以馬、鹿、蝴蝶、金魚和鳥類等現實所見之形、物抽象為圖案,將牡丹、梅花、桃花等花蕾枝葉之造型凝練以紋樣,對比疊加,穿插互讓,形成繁復多變的構圖。這類圖案多為二方連續紋樣,圖形連綴反復,前跟后隨,左右對稱,曲直互盼,如音樂旋律一般,呈現出連綿無限的審美意境。

  從圖案選擇上看,蒙古族喜歡如卷草紋、盤腸紋、云紋等,寓部族繁衍;犄紋,表五畜興旺;回紋,寓天健剛強和四季輪替;萬壽紋、龍鳳紋、如意紋,則有福壽康健、百年好合、福貴吉祥的祝愿在其中。這些表現了草原民族對大自然的理解和人生追求。

  “你看,她們的用色。”沈才華指著手上的刺繡,我們定睛望去,老人繡的各種圖案都是絢麗奪目至極,這應該和她們一直生活在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草原有關,這里的地域孕育了她們比江南刺繡女性豪放豁達、無拘無束的性格,自然也就從刺繡中表達了出來。但她們的刺繡卻又毫無生硬之感,夸張大膽而又自然動人。

  老人終于放下了針,這件刺繡作品上滿是整齊而鮮艷的花卉,在大紅背景下的繡服映襯下,像一幅精美的工筆畫,開得火紅燦爛。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復制地址給QQ/MSN好友]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 驗證碼: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觀注:熱點圖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藝
  • 飲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