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個曲種能演出的不到80個 部分非遺曲藝仍缺少有效保護
2013-01-07 10:42:49 作者:編 來源:光明日報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條
近日在浙江省非遺申報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年逾古稀、從事曲藝工作幾十載的浙江省曲藝家協會顧問馬來法告訴記者,浙江許多地方語言藝術特征的曲藝品種,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亟待保護與發展。
記者從浙江省文化館了解到,浙江曲藝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到了南宋時,杭州等地說唱藝術趨于繁榮,各種形式的說唱蓬勃發展。
馬來法告訴記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浙江省有將近40項曲藝品種,目前浙江省雖然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中的曲藝品種有22項,還有11項曲藝品種被列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但在這二十多年里,還是有不少傳統的曲藝成了絕響,并且有些曲藝項目雖然申報立項了,但是一直缺少切實有效的保護,瀕危狀態并沒有因此而改變。”
社會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浙江,曲藝保護工作尚且如此,全國其他地方顯然也不樂觀。據上世紀80年代的調查統計,我國當時說唱類藝術形式共有345個曲種,然而,如今仍然能夠演出的不到80個曲種。有關專家還指出,這其中,除了相聲、評書、二人轉、蘇州評彈等,其余的曲種都只能勉強維持,一些曲種甚至已經消亡。
浙江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王淼告訴記者,在浙江除了溫州鼓詞、紹興蓮花落等曲種傳承人尚有經濟收入,其他的傳承人僅靠浙江省每年這樣的一條政策:對于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民間老藝人),65至69周歲的,每人每年給予3000元的補貼;70周歲以上的,每人每年給予4000元的補貼。
“然而,如此‘一刀切’的補貼模式,根本不能滿足民間老藝人們的生活所需。因為大多傳統曲種經濟效益低下,地方文化部門重視不夠,本來就捉襟見肘的保護經費落到曲藝保護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愿意去學曲藝的年輕人幾乎沒有。”王淼說。
記者了解到,在浙江雖然有部分縣市對傳授曲藝的老藝人和學習曲藝的徒弟進行獎勵,然而因為省里沒有該專項資金,這樣的獎勵只能“點到為止”。
王淼還表示,培養專業曲藝團隊和更多年輕的傳承人十分迫切。他說,當前僅有的專業曲藝團體普遍面臨老齡化,人亡曲終,已幾乎成為當今各個曲種的宿命。
采訪中,不少專家也說道,傳統曲藝的“慢條斯理”顯然與現代生活的快節奏有些格格不入,曲藝要發展,在堅持藝術表現方式的同時更要創新,緊跟時代主題,多創作出一些符合當今主旋律的作品。
王淼告訴記者,如何讓浙江曲藝這份厚重的文化遺產薪火相傳,已成為非遺處的重點工作之一。他說,近年來各地出現越來越多的書場表演,無疑是保護和傳承曲藝的好辦法之一。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