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現場
“肯定是職業歌手。”
“表演很專業,絕對經常參加商業演出。”
“《喚魂》真有穿透力。”
……
日前,四川首屆傳統民歌大賽雅安分賽區賽場,來自石棉縣的“木雅之子組合”伴著低沉的銅欽長號聲,用古樸蒼勁的歌聲震撼了現場觀眾和評委。
4日,記者在市文化館看到了該組合的履歷:
“2012年8月,在喜迎十八大石棉縣首屆民歌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2012年9月,四川首屆傳統民歌大賽雅安賽區選拔賽中獲得特等獎”。
除此以外,就個人而言,26歲的索朗和27歲的洛桑尼瑪從未獲得過任何比賽獎項,就職業來講,索朗是裝修工,洛桑尼瑪是司機。
與“職業歌手”不沾邊的兩人,能取得好成績,不僅因為他們是民歌愛好者,更因為他們是木雅之子,正在踐行著實現弘揚古老木雅藏族文化的理想。
作為古老民族后裔而自豪
“我們是木雅藏族后裔,生活在石棉縣蟹螺鄉猛種村。”洛桑尼瑪和索朗總是驕傲地介紹組合名稱的由來。
他們向來以自己是古老民族——木雅藏族的后裔而驕傲,更因自己是四川省第三批省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定委員會評定的“爾蘇、木雅藏族歌舞之鄉”的一份子而自豪。
“我們從小就生活在歌舞的海洋中,還沒學會說話就已經學會了唱歌,還沒學會走路就已經學會了跳舞,不管種田耕地還是婚喪嫁娶,我們都要唱歌跳舞,唱的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歌。”洛桑尼瑪說。
索朗向記者說到,他倆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時候學會《喚魂》這首歌,只記得還在穿開襠褲的時候就已經能唱了。
“蟹螺鄉猛種村的村民個個能歌善舞,索朗和洛桑尼瑪不僅是其中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兩人多年在外打工,旅居的經歷使他們對發揚傳統的木雅藏族文化有了獨到的認識,他們愛唱原生態的歌,更愛弘揚自己家鄉的文化。”石棉縣文化館老師介紹。
發揚木雅藏族文化的踐行者
雖然洛桑尼瑪和索朗的參賽經歷簡單,但是二人卻一直走在弘揚木雅藏族傳統文化的路上。
幾年前他們與村子里另外三個藏族小伙自發組成了一個藏歌組合“喜雅勒”。
縣上有宣傳木雅藏族文化的活動,喜雅勒都積極參與。由于報酬微薄,漸漸地,喜雅勒成員除了洛桑尼瑪和索朗都不再去義務表演,后來喜雅勒自動解散了。
“唱木雅藏族民歌的目的不是掙錢,是發揚文化,這是我們作為木雅藏族后人的責任。”索朗嚴肅地說。
“好聽的歌,好看的舞只藏在村子里,實在太可惜了,我們想讓外面的人都知道木雅藏族的文化,每次聽到外人贊美木雅藏族的歌舞好,心中就有一種莫名的幸福。”洛桑尼瑪實誠地對記者說到。
2012年7月,一個給他們發揚木雅藏鄉文化絕佳機會擺在了面前——四川省首屆傳統民歌大賽各區縣選拔賽。在外打工的二人聽到報名信息以后做出決定,他倆以組合形式報名,認真準備,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
為了在參賽時能更加突出木雅藏族的符號,二人經過一天一夜的商量為組合取了個響亮的名字“木雅之子”。
報名已定,接下來籌備比賽,在全國各地奔跑的貨運司機洛桑尼瑪和在市區家裝工程施工方面小有名氣的索朗毅然決然地放下手中的賺錢行當,回到石棉,全身心地投入到排練中。
“每天會在洞子里排練三四個小時,等太陽下山了又到山頂上去唱兩三個小時。”索朗說到。
“還沒開始唱和跳,汗水就已經把衣服浸濕了,但是,這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賽出好成績,把我們的木雅藏族文化發揚出去,平時多出點汗算什么。”洛桑尼瑪說到。
上一篇: 武當山原生民歌大賽:展現最純正的民歌
下一篇: 活化傳承,讓建始“絲弦鑼鼓”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