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酒的釀造
釀造青稞酒的辦法,跟漢族地區釀制糯米酒相近而又不全相同。其釀造方法和過程是:首先洗凈青稞,不能用燙水清洗,也不能在水里洗的時間過長。然后倒進鍋里,放入多于青稞容量三分之二的水熬煮。當鍋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得差不多后,火就應該小下來。并且要邊煮邊用木制器具把青稞上下翻動,煮到八成熟時,涼上一定的時間,這時鍋中的水基本被青稞吸收干了。趁青稞溫熱時,攤開在已鋪好的蒸布或案板上,然后在煮熟的青稞上面撒勻酒曲。撒酒曲時,如果青稞太燙,會使青稞酒變苦,如果太涼,青稞就發酵不好。把撒上酒曲的青稞裝進鍋里或瓦罐里,用棉被、皮襖等保暖的東西包起來放好發酵。夏天,兩夜之后就發酵,冬天則三天以后才發酵。如果溫度適宜,一般只過一夜就會聞到酒味兒。當然要根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氣候溫度來確定發酵時間的長短,才是最佳的發酵方法。把發酵好的青稞裝入過濾青稞酒的陶制容器中待用。如果要馬上用酒,就要加水,等泡四個小時后就可以過濾。 如果不急用,就把鍋口和濾嘴封起來,需要時隨即可以加水。假如是在陶罐中發酵的青稞,可以直接儲藏。在夏天或初秋,也可以將發酵好的青稞盛到碗里拌上白砂糖直接食用,也很美味。頭一鍋水應加到比發酵青稞高兩寸,第二、第三鍋水應加到和發酵青稞一樣高。封上鍋口的酒勁兒大。待酒漿盈盈取飲時,初次兌水出的酒叫頭酒,再兌水就依序叫二道、三道……頭酒醇香,濃郁芳烈,二三道酒次之,飲用適合,四道酒味淡而度低。有的人還把頭酒裝進瓦罐或酒壇,放入冰糖嚴加密封, 藏入地窖或埋在地下,幾個月或幾年后取飲,醇香味美有如冰凍的蜜酒。這種方法儲藏的青稞酒開啟時可要十分仔細,否則酒漿會像噴泉般噴飛出壇。
青稞酒文化
西藏最早的藏文史書《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載: 昔松贊與韋氏等地方首領約定在沖木地方進宴會盟,韋氏“以青稞煮酒,敬獻飲宴”。
唐朝文成公主出嫁進藏時,據說就帶有釀酒技術和工匠以及龍紋瓷碗,其時藏地早已盛行喝青稞酒了。唐太宗征高麗時,松贊干布也專門敬獻金鵝酒器。中原漢族地區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鬯”字,這字的讀音為“暢”,指“用以祭祀祖神的香酒”,而藏語稱青稞酒為“羌”,漢藏對酒的讀音相近,就是民族間互相借鑒、交流的實證。
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對珠牡釀酒是這樣描繪的:做酒的青稞好像野鳥成群飛,煮酒的蒸氣好像香煙蓬蓬起,撒上一塊曲,好像紫雕騰空飛。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在他的詩中這樣寫道:“頭酒不曾醉, 二酒不曾醉,情人敬一杯,馬上薰薰醉”。
在藏區流行這樣一個故事:松贊干布讓祿東贊編定基本律,他編不出來。正著急時,聽說草原上有個小孩是這方面的高手。于是祿東贊就帶人去找這個小孩請教。有一天黃昏,他們遇見一個長相特別的小孩, 祿東贊就問他:“你的阿爸阿媽哪里去了?”小孩說:“阿爸去找語言,阿媽去找眼睛哩。”他們聽不明白。過了一會兒,孩子的阿爸提著一壺酒,阿媽拿著一盞燈回來了。他們這才恍然大悟:酒是語言的源泉,燈是黑夜的眼睛。而這個小孩正是他們要找的人。
“山羊見柳,藏民見酒。”這是一句藏族諺語。應該說愛豪飲是大多數藏族男子慓悍、豪邁、血性的標志。但婦女特別是年輕的姑娘,多數并不嗜酒,但開酒店或擺酒攤的大多是女人,當男子豪飲時,婦女們就唱酒歌勸飲。某些地區,當婦女懷孕到一定時間就經常喝青稞酒,坐月子時,就在酒中加入紅糖、酥油等煨熱后飲用,是一種特別的補養品。日喀則等地區,母親出門干活、搬家或出遠門時為了不讓孩子哭鬧,就喂孩子幾口酒、使之睡去。所以這些地區的人比別處的人更能喝。在節日里、聚會活動時是“無酒不成筵席”。結婚慶典更要喝他個大海汪洋。出入門、迎賓送客、上下馬、對歌跳舞時,都要敬酒或接受敬酒。除了一般社交場合,往往要喝酒,即使有了糾紛也要請酒當“和事佬”,如理虧認錯,可以給對方送一壇酒以示賠禮道歉。大年初一,睜眼醒來就要喝熱“滾典”——青稞酒內加紅糖、酥油、奶渣和磨碎的青稞。吊唁死者更要攜酒前往。
青稞酒在藏區已不再是酒,而是藏族人民的英雄性格,是所有禮儀的代名詞,是真正意義上的“三杯通大道”。比如,迎賓送客時,全家都排列門前,向來客獻哈達和青稞酒,這是最尊貴的禮節。客人雙手接過酒后,首先要用左手高高端起酒碗,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往空中拋彈三下,以敬天神地神和祖宗,然后三口一杯喝干。接下來主人會邊跳舞邊唱酒歌,熱情相勸。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會唱著酒歌敬酒。盛大宴會上,有專門的敬酒女官,她們穿著最華麗的服飾,唱著最迷人的酒歌,輪番勸飲,直到客人醉倒為止。有條件的,會采用銀制的酒壺、酒杯敬客,還會在壺嘴上和杯口邊上粘一小點酥油,這叫“嘎爾堅”,意思是潔白的裝飾。在家里作客,藏民族習慣用銀碗盛青稞酒招待客人。每當客人光臨或要告辭時,主婦總是用銀碗盛上上等醇香的青稞酒,以表示對客人的友誼像銀子那樣純潔和珍貴,像青稞酒那樣香甜使人回味。當然,這里面也包含著主人對客人的尊敬和表示主人的富有。
銀碗盛的青稞酒
我國其他少數民族也有用銀碗給客人盛食品的習慣,如蒙古族用銀碗給客人盛奶茶,土族用銀碗盛白酒等等。有意思的是,青稞酒放在銀碗里面,更顯得清亮,放的時間長也不會變酸,它的保存時間會比其它餐具盛青稞酒要長得多。有時將青稞酒在銀碗里放上一個多月,飲用后也不會鬧肚子。在歡慶節日,親朋聚會或集體勞動之余,喝酒喝得起興,就隨時隨地可以擺起酒場,在場的人圍成舞圈,在圈中央放一壇青稞酒和18只龍紋大碗,人們邊跳邊唱,唱和跳一陣歌舞就停下來喝一陣酒。也可以在舞圈設下酒卡——由一位老人斟滿酒守候著,跳舞的人每經過這里,必得滿飲三杯才能放行。酒場輪流勸酒,絕不輕易放人過關。 唱祝酒歌是藏族人民最有意義的普遍習俗。藏族有一句笑話:“喝酒不唱祝酒歌,便是驢子喝水”,認為“如果酒沒有歌,那就像清水般沒有味道”,“好酒你來喝,酒歌我來唱,酒和酒歌,都沒有停下的時候”。酒歌也不僅為勸酒而唱,而是喝酒就要唱歌。酒和歌是親密的孿生姊妹。史料記載,吐蕃時代就有酒歌。《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贊普傳記》里,凡贊普接見大臣、外國使者,以及大臣們宴會時,已有齊聲唱歌或由善歌者唱歌的習慣。在史詩《格薩爾》里,珠牡送格薩爾出征和迎接將領們凱旋歸來時,邊舞邊唱酒歌,既歡慶也敘述酒的美好。千百年來,藏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即興編唱,共同匯聚成了酒歌的海洋。
歌助酒興,酒乘歌聲,已經滲透到藏區民眾生活的各個方面,形成了藏地特別的青稞酒文化。藏族大多生活在高寒缺氧地區,酒能抗寒抗缺氧,有酒喝,有肉吃是人們追求的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之高原交通閉塞,文化生活貧乏,邀友飲酒取樂,可以像神仙般自由快活。藏族是個樂觀勇敢的民族,他們執著地追求幸福和歡樂,青稞酒正好吻合了這種英雄的性格。所以,藏地青稞酒文化的形成,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藏族人民粗獷、豪爽、勇敢的天性。
上一篇: 海南省民族風情
下一篇: 融水苗族古老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