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在线播放/日韩欧美色视频在线观看/两个人看的www中文字幕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56民族土家族文化

恩施利川土家族的喪葬習俗大觀

2010-10-30 14:44:31 作者:簡吉武 來源:中國民族文化網 瀏覽次數:0 網友評論 0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文化及風俗習慣。湖北利川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他們繼承和發揚了本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留下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價值取向。利川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很廣泛,特別是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值得我們去挖掘、收藏,使之傳承發揚光大,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筆者通過廣泛的觀察和調查訪問,積累了大量的喪葬文化材料,下面就詳細介紹自己所收集到的利川土家族的喪葬文化。

 喪葬儀式,是生者與死者之間的靈魂對話,是情感與幻想的陰陽交流。利川土家族的喪葬禮儀——撒爾嗬,表現了土家人的豪爽、豁達的生活態度,樂觀向上、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

我們這里土家族幾乎每家每戶若有老人,都準備著棺材,俗稱枋子,又名棺木、壽木,其用途是在使老人百年歸世后能有一個安身之處。一般情況下,棺材用較好的楠木、杉木等耐腐蝕的木料做成。

棺木的好與差按接與不接分為兩種:

第一種為整墻【音:qiang也有稱箱的】整蓋的。指它的墻子、底子、蓋子【作者注:指壽木的兩邊、底邊和上邊】是由整棵樹木割成,中間無鑲、接、補、填、添。

第二種為三箱蓋。指棺木的各個邊因為一棵樹沒有那么大而通過鑲、接、補、填、添而合成的。還可以按棺木的樹類、中空、蓋子的雄頭和棺材的大小區分好與差的。

有經驗的老人一般不喜歡買已經割好且用生漆漆好的枋子,因為那樣可以掩蓋棺材的許多缺點,買一幅表面看來好看而實際上根本不好的枋子。

古代土家先民曾實行火葬、巖墓葬、懸棺葬等,現已基本滅跡。他們哀悼死者的方式之一是擊鼓踏厲而歌,叫嘯以興哀;而后受漢族喪葬習俗的影響,逐漸采用土葬,但他們依然保留了其先民掉念死者的方式,以跳喪、歌喪來哀悼死者,慰藉生者。

利川土家族的喪葬儀式一般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一、              斷風祭天。

斷風即咽氣,也就是停止呼吸;祭天就是祭祀上天。在家中的老人患病危急時,要把至親的晚輩叫來守護。一旦發現老人奄奄一息時,就馬上把老人轉移到正屋的堂屋里,千萬不能讓老人死在床上,那樣在土家人的眼里叫睡鐵床,那是后世子孫不孝的表現。 

(一)燒落氣錢。病人停止呼吸前,要馬上把病人扶起來坐好,一定不要讓病人躺著離開人世。剛停止呼吸,就在死者的床前燒幾張紙錢,這叫做燒落氣錢,這是對地神的叩拜;而后在大門外面放一串鞭炮,這是祭天。祭天的鞭炮聲的另一個作用是告訴左鄰右舍,老人已仙逝,這樣眾人會自然而然來幫忙的。土家俗語人死飯甑開,不請自然來說的就是這個理。

(二)招魂儀式。病人剛斷氣,就舉行“招魂”儀式。就是死者的女兒或者媳婦等至親女性撲在死者身上大哭,并掀動著病人,希望病人能恢復正常;因為斷氣并不意味著死亡。假如招魂無效,死者長眠不醒,就開始哭喪,頓時堂屋里悲聲一片,令人潸然淚下,心情無比悲痛。

(三)沐浴凈身。哭喪完畢,就給死者淋浴凈身。孝子給老人換衣服,蓋上老被,這衣服稱為老衣,包括帽子、上衣、褲子、鞋襪一套,其顏色主要是紅、白、青、藍四種顏色。一般情況下,死者穿的鞋是一種軟底鞋,有的甚至只是一層布,為的只是不讓死者在奔赴黃泉的路上腳受苦。穿的衣服和褲子都有一定的講究,數量上是要穿單不穿雙,衣服和褲子的一般比例為73,然后用七根青線做腰帶系在死者的腰桿上。

(四)焚燒紙錢。衣服穿好后,就要焚燒“錢紙”——一種被認為是陰間通用的冥幣。那是一種火紙【作者注:火紙是用一種特制的錢鏨打成一排一排兩個半圓形組合成圓的很粗糙的黃色的紙。】燒好后把灰墊在死者的腦袋下面,因此又叫“倒頭紙”,以備死者在陰間有錢花,也表明了后輩人對死者的孝順。然后再把死者平放在事先備好的由門板、高板凳搭建的木床上,在死者的頭部搭上一帖火紙,遮住光線。下面點上桐油燈,又叫“地鋪燈”,用篩花籃或者篩子倒扣著,其目的在于防止蚊蟲侵擾死者。

二、上榻入棺。

(一)上榻。幫忙的人來后,給死人整理面容,重新穿戴后將其置于一塊門板或者棺材蓋子上,這稱之為上榻

(二)入棺。把死者從停尸板上抬下來放入棺材中的過程,稱為“入殮”,又名入棺。在放入棺材之前,孝子用紙錢燒好灰,請道師先生【即巫師、神漢等。在土家族民間信仰中,巫師是實施人神溝通的半人半神,他既代神傳旨,又替人向神祈求,土家語稱巫師為“道師先生。”】將其灰均勻撒在棺材內,然后再用杯子、小碗等在灰上倒扣出印來。

一般情況下,死者有多少歲,就扣多少印,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種對死者的悼念方式。然后再由道師先生和孝子把死者平放入棺材內,死者的頭部應置于棺材沒有雄頭的那一頭。用紙錢、木頭、“老瓦”【注:房屋上年代較久的瓦】等用青布包住做成一個枕頭。特別注意的是,在棺材內,不能放任何鐵器或者五谷雜糧之類的東西,包括死者生前安裝的假牙或者佩戴的耳環、手鐲等首飾,這樣會對后人不利。

另外,如果棺材相對于死者而言比較大的話,就得用紙錢把空余的地方塞住【指死者身體的兩側】,死者的腳一定要貼住棺材的羅子【注:棺材兩頭的小方形木頭,中間凸出呈泡粑型】),以防止死者在棺材里滾動。然后將棺材的雄頭那一頭朝向大門置于靈堂的正中間。【即死者的頭部朝里,腳朝外。】

三、設置靈堂。

設置靈堂有一定的講究,如果死者是死在自己家里的話,就把靈堂設在堂屋;如果死者是死在自己家里以外的其它地方,就得把靈堂設置在大門口至地壩里一帶,然后蓋上花油布或者曬席等再搭靈堂。

當然,布置靈堂,需要準備一些黑紗、小白花、常青藤、蓑衣草、竹篾、一張放大的死者生前近照【約為一尺見方】、死者牌位、三牲【一般是由魚、肉、酒等構成】、水果、盛放香蠟的盒子等等。靈堂的具體樣式因地而異。將死者的近照鑲一鏡框置于靈堂中央,遺像前置靈位、供品等,兩邊貼上用白紙寫就的對聯、挽幛……

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絕大多數都要播放哀樂。直系親屬要披麻戴孝。土家人辦喪事戴孝帕是有規定的,直系親屬戴在頭上,一般客人就戴在手臂上,直系親屬的孝帕還有長短之分,越長,就證明此人與死者關系越密切。

一般情況下,為了表示后人的孝道,靈堂的設置都是比較講究的,總體上都會給人一種宏偉、莊嚴、肅穆之感。

四、擇日下葬。

靈堂設置好后,就要選擇下葬的日期和地點,并以此來決定道場的時間。按照土家人一般的風俗習慣,土家老人逝世后,如果不看期的話一律都是三天吉葬,亂埋都有理,不會出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三天吉葬,即從老人逝世那一時刻算起,第二天晚上坐夜,即進行悼念活動,到第三天拂曉一定要將老人送上山去埋葬。 

如果要看期的話,那持續時間就不能確定了,一般少則四、五天,多則長達一個月之久。因為此過程要請風水先生根據死者的子、女、媳婦、孫子輩等相關人員的生辰八字與死者的生辰八字去“合”,再選擇一個黃道吉日和風水最好的墓地。測出來的日期有長有短,有的只需幾天,有的則需要半個月左右。

五、告喪趕信。

告喪趕信,即人死亡后,其家屬將死者去世的噩耗告之于眾。分為兩類通知:

(一)通知左鄰右舍:古喪禮關于這方面的規定很多,民間有用燃放鞭炮向鄰里報喪致哀的習俗。鞭炮有大小之分,一般情況下,告喪所用的均為小鞭炮,且其長度一般在1米左右。

(二)通知親朋好友:一般都采用較為傳統的方式由相關親屬專門每家每戶通知親友,告知死者過世時間和舉行追悼會【即坐夜】的時間,當然,也有少部分采用“訃告”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現在趕信一般都采用了電話、電報、互聯網等方式通知的。

六、跳喪開路

開路買山就是繞棺,又名打繞棺”“穿花“開路”。老人去世了,停棺材于堂中,請巫師行法事祭祀。繞棺時,靈堂紅燭高照,香爐香煙裊裊,棺材右角點長明燈一盞;巫師將法咒一念,昭告亡靈,繞棺就開始了。

繞棺活動,一般由三、五、七人組成,至少三人,成奇數跳唱。跳唱,由一年長者擔任領頭,其他人跟后,圍繞棺木,不能出離靈堂,故稱繞棺

喪歌的曲調有“撒爾嗬”“叫歌”“遙喪”“將軍令”“正宮調”“一字詞”“節節高”“螃蟹歌”等數十個曲牌,節奏明快,氣氛熱烈,曲調多變。跳喪舞姿有“曲”“顫”“悠”“靠”“轉”而獨具一格,除了“跑場子”“四大步”等基本套路外,多為模仿山中飛禽走獸和一些農事活動。

“跳喪”,先跳什么,后跳什么,都有一定儀式程序,一般分為七項程序:一律師:二跳喪;三遙喪;四踐喪;五穿喪;六退喪;七哭喪。這七項跳喪儀程,都由掌鼓者指揮跳喪人跟著鼓點的變換而變換儀程。

土家族的喪葬禮儀是繁雜的,寄托著對死者的依戀和難舍之情!跳喪時伴之以鼓、鑼、镲、鈸等打擊樂,氣氛歡悅而熱鬧,鄉土生活氣息濃郁,承襲了古代繞尸而歌的傳統。

七、 坐夜守靈。

土家人的吊唁守靈其實就是坐夜,這是人死之后最為隆重的儀式之一。和傳統習俗一樣,死者的追悼會是喪葬習俗的高潮。這是在死者下葬的前夕舉行的。一到晚上,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紛紛帶著鞭炮、花筒、花圈、挽聯、喜被等或一人或幾人、幾十人前來吊唁。到達追悼會現場,首先燃放煙花爆竹奠祭死者【死者家屬之前會準備一塊空地供燃放煙花爆竹】,一聽見外面來賓的打門鞭炮聲響,孝子馬上就會按照男左女右的順序跪在棺材兩邊準備迎接來賓。煙花爆竹燃放完畢,來賓來到靈堂,或是獻上花圈,或是對著棺材遺像三拜九叩,然后扶起跪著的孝子后再到設在兩邊廂房的禮桌上登記送禮的情況,或休息喝茶,或爭著去搶筷子吃飯。

有經濟實力的至親好友,為了顯示自己的一片孝心和能干,送禮時,除了送足夠的人民幣外,還會趟【送、趕】大、小三牲祭:大三牲祭是肥豬、活羊、公雞;小三牲祭是雞、兔、魚。

等喪事宴席安完了,夜也已經深了,靈堂總管便安排唱孝歌的活動了。

唱孝歌時,樂師們在靈堂前圍坐成一個半圓,中間兩張八仙桌拼在一起,桌上全是好吃的菜,還有酒、水果等。唱歌的人一邊敲鼓一邊演唱,一人唱畢,下一人接過鼓來繼續唱。唱到高潮時,甚至是一人唱,多人和,有時候是幾個人互相對唱,你取笑我,我挖苦你,其內容與繞棺相差不大。

但是,很多時候,現代音樂也融入其中了,樂隊表演、舞獅子表演等守靈的活動似乎為喪事增添了幾分色彩。一般情況下,親友們多坐在靈堂周圍,陪伴死者,因而又叫“守夜”。

八、開棺出殯。

土家人的出殯是在清晨(拂曉前后)舉行的,一般是在將死者下葬之后天才亮為宜,意即死者平安“上路”。出殯的這天早上,在風水先生的引導下開棺,其主要目的是讓親朋好友最后一次瞻仰遺容,這也是一個比較盛大的儀式。至親好友往往嚎啕大哭,甚是凄切。出殯是將棺材從靈堂移到地壩里,再從地壩抬到墳場。

土家人送葬的隊伍是龐大的,幾十人、幾百人,甚至上千人。花圈、鞭炮在前面開路,棺前必須一人丟紙錢在送殯的路上,謂之丟“買路錢”。相傳送殯上山,沿途有餓鬼阻路,故丟紙錢于路途,施舍于眾餓鬼。

孝子手端靈牌走在棺材的前面。

路途中,棺材不能停下,更不能靠地,一旦落地就視為不吉利。所以,出殯時,往往需要較多的男子輪流抬喪。抬棺材的人還抬著死者在棺材里不停地抖動,俗話說是死者不愿意走,孝子必須下跪,請求死者不要這樣;一遇見難過的橋或者難走的路段,孝子就會馬上跪下來接靈,哪怕面前是刀山火海也得跪下去。一般出殯一次,孝子要下跪達十次之多。當到達下葬地后,眾人小心翼翼地將棺材放入事先挖好的“井”【即埋放棺材的土坑】中。

風水先生【即地理先生、陰陽先生、道師先生、巫師等】先在井中做一場法事,既是向陰間買地,又是替活著的人為死者祈福。有獅子送上山的還有獅子滾井這一道程序。然后風水先生拿著羅盤測量方位將棺材撥正。【即將棺材雄頭的頂點、另一頭的正中間對準某一座山頭,撥到三點一線時才算方位準確】然后再進行最后一次清棺,打開棺材時必須用黑傘把推開的部分遮住,以防死者見天。

這時候,圍觀的人千萬不要站在棺材的上方,以防自己的“影身”【土家人迷信的說法,即自己的靈魂或者魂魄】被關在棺材里,這一輩子就會不得安寧。

九、下葬砌墳。

儀式結束后,幫忙的人將棺材置于井中掩埋。然后再掩蓋上土,若是該墓周圍還有其他墳墓的話,孝子必須在其墳前點上蠟燭,燒上紙錢,旨在使死者“融入”到該群體中去。 

砌墳是幫忙的男勞動力的事情,即用石頭、泥土砌一個長方形或者半錐形墓狀。迷信的說法就是為死者造一座房子。

十、潤七回煞。

土家人死后,他的兒子或女兒要為他守孝七天,每晚會到墳前送亮。如果女兒已經出嫁,在守孝期滿了以后再過七天,女兒要回娘家為死者上墳。同時,在死者下葬三天后,其后代要為其上墳,又名”壘三墳”,即用掘土工具,為其修繕墳墓。當晚還要再次點上大的蠟燭,放鞭炮等。

潤七就是從死去的那一天算起每過一個七天就到新的墳地去為死者點燈,燒紙錢,放鞭炮。潤七一共有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要潤七個七。

回煞是風水先生根據死者的生辰和祭日推算出來的,說是死者去地府報道后要回家來看一看,第一次回家的那一天就是回煞 

十一、立碑紀念。

土家人死后,后代為了不忘記祖先,除了在家中設立牌位,還會在死者死去后不久的日子里為其立碑。當然,這是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碑文內容可記載亡人生平,可記載死者相關親屬等

…… ……

隨著城鎮化發展速度的加快,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鄉差距的縮小,受現代喪葬文化的影響,土家族的喪葬習俗受到了很大的沖擊。

農民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多種經營的多了,按老傳統辦喪事的幾乎不可能。因而,土家族的農村地區,其喪葬習俗部分保持傳統,但部分又在發生著顯著變化,使得農村很多方面也開始現代化了。這似乎與土家人“熱熱鬧鬧送亡靈”相違背,這給我們留下了思考,一種東西就從我們眼皮底下流失,喪葬文化會不會有失傳的那一天呢?

當然,在變遷的同時,我們又不妨看到延續的一面,現代喪葬習俗中,雖然其具體形式與傳統的有所不同,但主要方式還是在遵循傳統模式,這也是值得欣慰的一方面。 

(作者:利川市沙溪鄉 簡吉武)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復制地址給QQ/MSN好友]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 驗證碼: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觀注:熱點圖片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