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家庭照
在以往自發性的寫作與發表紀念曾昭燏的不少文章中,有一篇標題為《中央博物院的幕后英雄》講的是曾昭燏在民國時期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主要業績與功勞,以此來證明她是中博的主要功臣一一“幕后英雄”。既然是主要功臣,為什么還是幕后的英雄呢?顯然作者受到職務虛名的影響,因為她的職務最初僅是專業沒計員,后成為總干事,最后榮任副主任。主任又是誰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成立之后先后有三位主任:第一任為傅斯年,第二任為李濟,第三任為杭立武。這三位主任都是兼職的,甚至有點掛名的味道。只有曾昭燏才是真正的“無冕之王”,中央博物院真正的“主任”與“英雄”。
1938年與費孝通合影
對于總干事、主任、副主任之間的關系,可以用現在公司的職務作個比喻。總干事猶如總經理,主任與副主任則相當于董事長與副董事長。現在許多名牌企業,因為總經理在臺前唱戲,董事長則在臺后,所以,大家只知道總經理,而不知道董事長與副董事長。時任總干事的曾昭燏真如現代的總經理差不多,是臺上真正的實于家。而且她這個總經理,就象鐵打的江山一樣穩如泰山;而主任且象流水一樣換了一任又一任。何況她因為“總經理”干得出色,又升任為“副董事長”,三位“董事長”且一直在幕后。所以可以說,曾昭燏才是中央博物院真正的英雄。
1938年在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與兩位老師合影
在此透露一個一般人都不太清楚的奧秘,也可算是中國博物館事業中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央博物院與南京博物院共同的標志性的建筑一一歷史館主大殿,在抗戰勝利之后就是由曾昭燏在民國政府力爭到一筆巨款,并由她組織深化設計與施工,才基本完工建成。正是這個主大殿的確立,才使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名符其實,有了顯著矚目的業績;也正是這個主大殿,成為了南京博物院的根基與保障。
1949年7月,慶祝全國大部分地區解放
新中國成立之后,1950年南京博物院正式成立,曾昭燏任副院長。院長則還是如民國時那樣,由時任南京市軍管委員會文教處處長的徐平羽兼任。至1955年,曾升任院長,如此“董事長”與“總經理”就一人承當了。
曾昭燏是真正的博物館專家,她在英國留學與任教期間,就對英國與德國的博物館進行過深入全面的考察,并且綜合兩國博物館的優點,加上自已的理解與認識,撰寫出《博物館》的專著。這本專著不僅是理論的總結而巳,更是實踐的指導與指南。即使現在來看,一點也不過時。她在這本專著中,將博物館的功能分四種:一、征集保管,二、科學研究,三、物質教肓,四、精神教育。這可說是高度地概括與總結了博物館應該與可能的功能了。我想博物館再過一百年,其職責范圍也不太可能超出這四大功能。而這四大功能也正是博物館工作考核的四大標準,“四大”完全完滿了,才是優秀的博物館。曾昭燏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任南京博物院院長時,這四大功能全面展開,也都亟盡全力地達至全優。正是這些高瞻遠矚的眼光與腳踏實地的精神與業績,使她受到業內與上層的贊揚與認同,也奠定了她在文博界不可替代的地位的聲譽。
1950年在南京考古
按照筆者之對曾昭燏的研究與了解,我心里一直有一句想說而不曾說出口的話,在此不妨斗膽而言之:就曾昭燏人品與事功之非凡來推論,未恐她不但是現代中國最優秀的博物館長,更可能是歷史上空前與絕后的博物館館長。此如書至鐘王,詩至李杜,各造其極,后人實難超越。同樣的道理,博物館事業到了曾昭燏那里,也適成一高峰。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可能不難,而要全面地超越、尤其是人品與事功整體的超越,應該是難度極大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
假如我的這番話能夠被否定,那如后人書法成就居然超越了王羲之,詩歌的成就超越了李太白,豈非普天同慶的大好事, 正是我所翹首以盼的。
1957年,曾昭燏在庫房向工作人員講解文物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