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器工藝大師寸發標。
“寸發標”這個名字與“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緊密聯系在一起,但這個名譽很高,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給他的。“興滇人才獎”等美稱,和他的名字一起,幾乎成為云南工藝行業的一個代名詞。
將藏文化融入銀制品
寸發標是家族中的第六代傳人,制銀工藝在他手上進一步發揚光大。
16歲那年,寸發標就跟父親學習制銀藝,從“小爐匠”開始學起,父子倆走遍了云南邊陲的少數民族地區。
1987年,寸發標到拉薩“闖蕩”,從事民間工藝品加工制作。期間,他盡量吸收藏族工藝美術品的風格特點,并漸漸以手藝精湛、獨具匠心而聞名。在拉薩,寸發標一干就是8年。同時,在他的帶動下,大批新華村的銀匠也開始前往西藏。
寺廟內保存的大量壁畫、浮雕、塑像、唐卡、法器、供器等具有濃郁西藏風格,給予了寸發標很大的啟迪。對藏文化有了較深層次的理解,因此在做起藏族的飾物和宗教法器、供器時,有了一種更深的認識,這也是他后來能獲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1989年,寸發標成功地設計制作了銅雕“布達拉宮”,被西藏自治區訪美代表團選中作為贈送美方的禮品。
工藝品遠涉重洋
在寸發標家中,有一件精美的銀質九龍壺,九條龍盤在壺蓋、壺嘴、壺身和壺座上,龍頭、龍身、龍尾在云霧間翻騰,連龍須都纖毫畢現,栩栩如生。九龍壺共有80多個配件,寸發標整整用了3個星期才打制完成,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酒壺里的酒水剛好倒滿八杯酒,一滴不多,一滴不少, 令人稱奇。
1993年寸發標回到了新華村,經過研究,他認定:九龍壺一定有市場。果然,產品剛一上市就供不應求。1998年,還榮獲國家專利,一上市就供不應求。在此基礎上,九龍噴霧火鍋、九龍潑水桶等一系列產品相繼問世。
此后,寸發標瞄準市場,以純銀、白銅、紫銅等為原料,又開發制作了系列酒具,如鶴陽八景酒具、凈水壺、銀包優質木碗及多種手工藝品。
寸發標做過的東西很多:彝族的空心手鐲、圍腰鏈、領花;壯族的空心項圈、長命鎖、衣角牌、下面飾有鏈子的圍腰鏈;瑤族稱為“工貴”的項鏈、稱為“帥肉”的耳環、稱為“泥那骨”的手鐲和男子佩戴的銀鈕扣、實心銀手鐲;傣族銀腰帶、哈尼族頭飾、佤族耳環、項圈、貴州苗族婦女那一頭閃動耀眼的銀飾……任何一件飾物放在他面前,他都能根據上面的飾紋、式樣的不同,說出是哪個民族的。
寸發標所做的工藝品,有的已遠涉重洋到了遙遠的異國他鄉,甚至為來訪的外國元首打造過十分別致的金鑰匙。
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草海鎮新華村這幾年名氣大得很,這個看似普通的村子,因手工打制的金銀銅制品而名聲大噪。新華村目前有1100多戶,其中800多戶從事手工藝品制作。難怪說“新華有千家,千家是藝人”。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