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長好長的絲綢路,好高好高的胡楊樹,好遠好遠的莫高窟,好靚好靚的柴達木……”這是鐵源剛剛為《西部之戀》譜寫的曲子,讓我們聽得牽腸掛肚。這種感受讓我們不難理解20年前那首令億萬軍民都為之心動的歌曲《十五的月亮》,我們的話題也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人生歷程
1984年4月,鐵源與北京軍區詞作家石祥、總政歌舞團作曲家徐錫宜等同志到駐河北省的一支英雄部隊體驗生活和創作。一次,在“連隊戰士喜歡什么歌曲”座談會上,一名干部要求寫“妻子贊歌”。經了解才知道,他妻子在家既要照顧好年邁的雙親,撫養教育孩子,還要種好責任田,更無怨無悔地支持丈夫安心部隊工作。此時,一個亮閃閃的形象鮮明地在鐵源的腦海中浮現了。再加上受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連長梁三喜和妻子玉秀之間純真、高尚的愛情事跡的感染,耳邊忽地閃進一曲委婉、深情的沂蒙山小調。前方的一切離不開后方的支援,軍人的犧牲里也包含著人民的犧牲。就這樣,兩天時間歌曲的初稿便一揮而就。后經與合作者徐錫宜修改、潤色,一首完整的《十五的月亮》的曲子作成了。評論
一位評論家這樣評論道:鐵源是在與青年們手挽手、肩并肩、心連心的同行同伍中,才能真正了解和親身感受到他們的所需、所求、所想、所好。據此,他才找準了現實生活的出發點,掌握了時代精神的核心點,擊出了群眾感情的共鳴點。[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