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六屆中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重要活動內容之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于8月3日下午在涼山民族文化藝術中心藝術長廊拉開帷幕。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布都宣布非遺展演開展,副州長楊朝波致辭,州政協副主席季曉靜出席。
楊朝波在致辭中說,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是四川省民族類別和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通過非遺展演,再現涼山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對于增強民族自豪感和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意識,發揚光大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化強州建設均有重大意義。數千年來,涼山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獨具魅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享譽國內外的彝族火把節和彝族漆器藝術;有被譽為智慧之源的彝族克智論辯藝術;有號稱“人類母系社會活化石”的瀘沽湖摩梭人習俗;有古老而神秘的彝族畢摩文化、蘇尼文化、德古文化、彝族年、彝族婚俗;有史詩般渾厚且極具藝術價值的民間文學《勒俄》、《瑪牧》、《阿嫫尼惹》;有引起國內外學界廣泛關注的藏族爾蘇人圖畫文字;有特色濃郁、風格迥異的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等不勝枚舉的優秀民族民間文化。
楊朝波指出,目前,我州已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項,省級名錄57項,州政府公布的州級名錄116項,還擁有1項國家檔案文獻遺產名錄。2005年,彝族火把節被文化部“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命名為“中國十大民俗節”;彝族漆器藝術被國務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申報2008年度“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去年,彝族火把節再度被推薦向聯合國申報2010年度“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一切都足以證明我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豐富性、獨特型以及不可替代的品牌優勢,證明涼山是中國重要的原生態文化博物館。(白明云)
重點閱讀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