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精品
刺繡,是用繡針穿引彩線,按預先設計好的花紋和色彩,在繡料上刺綴運針,以繡出圖樣。刺繡的針法的變化,形成不同的運針風格和技藝流派。中國刺繡工藝在秦漢時期就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刺繡和絲綢是絲綢之路上運輸的主要商品。中國刺繡最突出的有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廣東的粵繡和四川的蜀繡。
蘇繡
蘇繡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宋代已有相當規模,明未清初的沈壽,吸收西洋和日本美術、刺繡的長處,創造了有光線效果的仿真繡。30年代,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創造了亂針繡。1957年,蘇州成立了刺繡研究所,加強了刺繡研究工作。蘇繡自古以精細、素雅著稱。構圖簡練,主題突出。其技巧特點概括為“平、齊、細、密、勻、順、和、光”八個字。最細的將一根絲線掰成四十八股,一般人用肉眼無法看清。雙面繡是在繡品的正反兩面繡圖案,兩面的形象、針法相同,針腳藏而不露。1915年,蘇繡作品參加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在海內外名聲日隆。
湘繡
湘繡創始于楚國,清代時成為長沙城鄉的主要手式工藝。它在湖南民間刺繡的基礎上,吸收蘇繡和廣繡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它以彩色散絲作繡線,除運用“齊針”、“接針”、“打粉針”等針法外,獨創“摻針”法,摻針針腳參差自如,使不同色的線相互摻合,逐漸變化,色彩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湘繡的圖案借鑒了中國畫的長處,所繡多為山水、人物、花鳥、翎毛、走獸,生動逼真,長于繡獅、虎題材。湘繡之所繡的虎,虎毛剛勁而堅硬,力貫毫端,充分表現了虎的雄健和百獸之王的威武。在1912年和1933年意大利都靈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湘繡繡品分別獲得最優獎和一等獎,被國外譽為超級繡品。
粵繡
粵繡在唐代已經很發展。藝人以孔雀羽毛扭為絨縷,繡制服飾,金翠奪目,用馬尾纏絨,作為勒線,繡制輪廓,增強了表現力。解放以后,粵繡得到進一步發展,不斷出新。粵繡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裝飾性強,色彩濃郁鮮艷,繡制平整光滑,金銀墊繡富于立體感,富麗堂皇。粵繡題材廣泛,以百鳥朝陽,龍鳳、博古類最多。其中的廣繡、潮繡兩大流派風格不盡相同。
蜀繡
蜀繡集中于四川成都。蜀繡在晉代被稱蜀中之寶。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用暈針、切針、拉針、沙針、汕針等100種針法,充分發揮了手繡的特長,形成了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蜀繡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品種除純欣賞品繡屏以外,還有被面、枕套、靠墊、桌布、頭巾、手帕等。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