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純樸的蒙古族勞動人民,在逐草而棲的游牧生活中創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刺繡工藝。它以凝重質樸取勝。而通遼市就有一位全國首屈一指的蒙古族刺繡能人——阿西瑪。
走進阿西瑪的作品儲藏室,看到由她創作、繡制的那一幅幅色彩鮮明、工藝精湛并蘊含著濃濃的蒙古族氣息的手工刺繡的壁掛、蒙古服飾、枕頂、荷包、靠背……不由得深深為阿西瑪絕妙的藝術構思和精湛的刺繡工藝所吸引。“這是我為奧運繡制的6幅刺繡作品:《奧運來了》、《中國民族祝福奧運》、《翔》……”阿西瑪拿著她精心繡制的作品介紹著。“看!這是用五彩線繡的蒙古族祥云,這是正在飛翔的仙鶴……它的名字叫《翔》,它代表我們草原人民祝福奧運會取得成功。”
阿西瑪是一名退休的領導干部。兒時的她生活在扎魯特大草原。那時草原上誰家娶媳婦、姑娘出嫁,手工刺繡是必不可少的嫁妝。草原上的姑娘們都會刺繡。阿西瑪在十幾歲時無論是貼繡、刺繡、盤繡、刻繡都已經是姑娘們中的佼佼者。1984年,科爾沁草原上的末代達爾罕王的第八個兒子,美國華裔航天電腦專家包鐵錚先生,首次攜妻回故鄉探親。在接待中,時任中共哲里木盟委副書記阿木古冷同志親自為其挑選禮品,其中三件衣物都出自阿西瑪之手,那是她24歲時繡制的作品,包鐵錚夫婦接過禮品,愛不釋手。
2002年,阿西瑪退居二線了。在一次回老家參加親屬的婚禮時,發現聘禮中沒有蒙古刺繡。阿西瑪不解地問:“娶親為什么沒有刺繡了呢?”親屬告訴她,現在沒人繡了。“那我以前繪畫的花樣呢?”親屬說:“卷煙抽了。”當時阿西瑪感到非常痛心,屬于民族的傳統文化難道就要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嗎?回到家后,她再也坐不住了。她心想,一定要把民族傳統的手工藝文化傳承下去。于是她拿出姑娘時留下來的絲線、綢緞。戴上花鏡自己創意、自己繪畫、自己繡花。為了一個創意,她要反復考證,為了一縷絲線,她要跑鄰近幾個盟市。為了繡得更加精細她的花鏡換了一個又一個……
一次她和當時的薩仁副市長在電梯里偶遇,便和她說了自己刺繡的事情。沒想到沒過幾天薩仁副市長親自來到她家看她的作品。看到她的作品薩仁連連稱贊,當場決定要搜集蒙古刺繡作品搞個展覽。遺憾的是沒有找到其它的刺繡作品,那次在科爾沁博物館展出的124幅蒙古刺繡,竟成了阿西瑪的個人展覽。隨后她的作品又在內蒙古烏力格爾藝術節等重大節日上展出。蒙古族傳統的刺繡太少見了,人們都想高價購買她的作品用來收藏。
2006年,阿西瑪被聘為內蒙古民協刺繡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又被自治區文化廳命名為“蒙古族服飾藝術收藏家”等。并出版發行了《阿西瑪蒙古刺繡》畫冊。今年她的《科爾沁針線技藝文化》一書也將與大家見面。阿西瑪告訴記者,她的所有作品都將免費參加文化交流活動,讓更多的人愛上蒙古族刺繡,愛上我們的大草原。截至現在,阿西瑪藏有自己的蒙古族刺繡作品200余件。其中有一個荷包是她用了3年的時間繡完的。荷包全長180公分、寬55公分,飄帶長96公分、厚10公分。選用上等的綢緞料,采用蒙古族傳統手工繡花經典技藝貼繡、盤繡、刻繡等精制而成。荷包上的每個圖案都蘊含著富貴、吉祥、和諧、美好的祝愿。阿西瑪給這個巨型荷包取名“蒙古韻”。
不久前,科爾沁刺繡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談及此事阿西瑪的目光中充滿了期待……(王梅)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