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郭純,1955年10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畢業于第四軍醫大學,技術五級,大校警銜,兼任中華婦產科學會內蒙古分會常委、武警醫療高級職稱評委會委員、研究生導師。先后任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外科醫師、婦產科副主任、主任、副院長,2004年4月任院長。
從醫35年,他主刀手術32000多例、安全接生嬰兒13000多例,無一偏差。在內蒙古婦科領域創造了第一個腹膜外剖宮產腹壁橫切口技術,采用中西醫結合自行研制的“消瘕丸”成功治愈婦科附件囊腫、乳腺增生達12000余例。先后獲武警部隊和自治區科技進步獎、醫療成果獎13項,其中獲武警部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專利1項。多次被自治區和武警部隊表彰為“先進醫務工作者”、“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草原農牧民親切地稱為賽額木其(蒙古語:好大夫)。
2008年4月,郭純被確診患直腸癌,手術后不久,他便提前返回單位,化療期間仍然主持日常工作,照常出診、手術、每天早晨6點半查房。從軍39年來,為了草原人民和官兵的健康,他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白衣戰士的敬業情懷。
劉潤娥(左)對記者說:“認識郭院長是我的福氣,他是我最信賴的大夫!”
夏末初秋的一天,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院長辦公室里來了三位客人,家住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化肥廠住宅區的劉潤娥、盧鳳麗、段玉鳳三個老姐妹,拿著西瓜、葡萄、自家地里收獲的玉米,還有親手腌制的咸菜,前來看望她們的“老朋友”——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院長郭純。
大多數人的心里都有這樣一個心愿:希望自己永遠不要去醫院。一個人無端端的經常去“拜訪”醫院、醫生,不言而喻,他的身體健康狀況肯定是不大好的。劉潤娥、盧鳳麗、段玉鳳不這樣想,雖然她們都是患者,可是她們并不害怕,因為郭院長醫術高超,有郭院長在,她們很安心。如果不是怕打攪郭院長的工作和休息,她們真希望能經常來醫院看望看望她們的這位好大夫。
今年60歲的劉潤娥是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認識郭院長是我的福氣,他是我最信賴的大夫!”得知記者來醫院采訪郭純院長,這是她跟記者說的第一句話。
1988年,家住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八拜鄉的劉潤娥患上了梅核氣,感覺嗓子里老有東西堵著,咳不出去咽不下去。當時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在八拜鄉設有養殖場試驗點,劉潤娥的親人偶然得知試驗點里有位叫郭純的軍醫,便把他接到家里,經過郭純針灸治療后,劉潤娥的病情得到了治愈。此后的30多年里,劉潤娥又患了熱淋、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好幾種病。她說:“我這大半輩子,患了這么多大大小小的病,我是不幸的,可我又是幸運的,認識郭院長后,他每次都能用他精湛的醫術把我的病痛降到最低,郭院長不僅技術全面,而且醫德高尚,有一年因為住的地方離醫院遠,他就讓他的愛人幫我抓好藥,叫我先回家第二天再去取。去年郭院長剛做完癌癥手術,我知道了很揪心,那時關節炎又犯了,我就去辦公室找他,那時他剛出院,可他依然像以前一樣,熱情地詢問我的病情,耐心地給我講解治療方案。”
之后,劉潤娥陸續介紹了二三十個病友來找郭純看病,盧鳳麗、段玉鳳就是其中的兩位。兩人高興地告訴記者,困擾她們多年的婦科疾病經過郭院長一年多時間的診治,現在已經痊愈。
這一天,她們三個約好拿上自己家里產的“綠色食品”一起來看望郭院長。她們特意煮了10個玉米,希望郭院長的工作生活十全十美,希望郭院長事事如意。
現在,讓我們共同走近郭純,這位患者眼中的好軍醫、牧民心中的“賽額木其”、同事眼中的“領頭雁”——
救死扶傷,患者安危大于天“前幾天我來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做復查,我把我的孩子帶到郭院長面前,告訴他,‘這就是當年救你一命的舅舅,快謝謝舅舅’”, “郭院長救了我和我兒子兩條生命……”從山西來內蒙古打工的劉曉燕今年44歲,劉曉燕永遠忘不了1996年的8月11日。那天上午,懷孕8個月的她突發妊娠高血壓綜合癥,血壓高得嚇人,臉腫的有臉盆那樣大,雙目幾近失明,家人急忙送去醫院,兩三家醫院轉下來,有的因為從未遇到這樣的病例建議她轉院,有的說作為有高危因素的早產兒保住的幾率幾乎為零,有的直接拒絕收治。這時,家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錢沒帶夠不要緊,先安排住院,情況危急,必須馬上組織手術!”時任婦兒科主任的郭純當天下午為劉曉燕做了剖腹產手術,一個5斤6兩的小生命呱呱墜地,手術沒有任何后遺癥。如今,劉曉燕一家已經在呼和浩特定居,兒子上初中一年級,學習很用功,劉曉燕說:“我們全家的幸福生活全是郭醫生帶來的!”
14年來,劉曉燕每年都定期到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復查,郭純也從當年的婦產科主任成了現在的院長,但是劉曉燕覺得,郭醫生在她眼里還和以前一樣,一點沒有變。平易近人、耐心細心,“比親人還親”。
郭純在手術中
在救治病人的過程中,不管患者多貧困,手術風險多大,他總是挺身相救。1992年下午5點,家住呼和浩特市的戴秀琴上班時突然肚子痛的厲害,同事趕忙把她送到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檢查確定是宮外孕大出血,必須馬上手術否則有生命危險。郭純趕忙召集醫務人員從血庫調血,實施手術,做完手術已是晚上8點多,戴秀琴終于脫離了危險。這時大家才知道,戴秀琴來時情況緊急,身上一分錢都沒帶;聯系不到戴秀琴的愛人,手術同意書上也沒有家屬的簽字。還有一次,從牧區轉來一個小女孩,被貨車從腿上軋過,骨頭白花花的露在外邊,主治醫師主張截肢,這樣可以避免引發毒血癥。郭純覺得這個問題不能草率,檢查后,發現女孩肢動脈沒斷,便主張保留肢體,三個月后,小女孩自己走著離開了醫院。
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為了患者今后的人生不留缺憾,郭純甘愿冒險。
德藝俱佳,常懷懸壺濟世心
為基層部隊官兵送藥
戰士們等候檢查
保障官兵健康,就是保證戰斗力。內蒙古總隊營區散落在八千里邊防線上,沒有來過草原的人,理解不了“遼闊”的含義。基層官兵駐地大多處在草原戈壁和大漠林海,偏遠地區官兵看病就醫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郭純到部隊巡診的腳步從未停息。從醫35年,郭純進沙漠、踏草原、穿林海。據不完全統計,到部隊累計巡診300余次,先后為50余名患重病、慢性病的官兵超標準治療,每年從對外醫療收入中補貼部隊傷病員醫療費1500余萬元,贏得了廣大官兵的贊譽。“變坐在醫院等戰士上門的被動式服務為走進訓練場主動跟進式服務”,針對邊遠支隊,醫療隊帶著醫療設備和藥品年年奔赴基層,總行程達數萬里。給官兵檢查身體的同時,積極抓好醫療衛生骨干培訓,共同研究攻克常見的疑難病癥。
郭純為四子王旗牧民烏云大媽義診。
依依不舍軍民情
“作為一名駐守邊疆草原部隊的醫務工作者,為農牧民群眾解除病痛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郭純經常講的一句話。
40歲的牧民梁翠蘭患病已有半年有余,由于家境窘困她一直拖到肚子痛得實在堅持不住了才來到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檢查后確診患有子宮多發性肌瘤,查房中郭純發現梁翠蘭總是面帶愁容,交談后得知她付不起手術費,院務會上,郭純提議對這個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決定為梁翠蘭免費診治。郭純親自主刀為她進行了腹腔鏡手術并獲得了成功。
8月11日至15日,郭純帶隊行程近千公里,對武警內蒙古總隊四子王旗、西蘇旗、二連浩特市三個偏遠中隊及周邊牧區開展了巡回醫療活動,在四子王旗牧民烏云大媽的氈房中,郭純為烏云大媽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多年的牧區生活讓烏云大媽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和風濕性關節炎等綜合病癥,郭純一邊檢查治療,一邊邀請烏云大媽來醫院進行系統的治療。隨后,為聞訊而來的牧民一一進行了檢查和治療,牧民們高興地說,“賽額木其(蒙古語“好大夫”的意思)又回到草原來了!”從醫35年,郭純帶領醫療隊深入駐地農村、牧區巡診40余次,為廣大農牧民送醫送藥、宣傳科普防病知識,治愈患者上萬名,先后在蘇尼特左旗、阿巴嘎旗、土左旗、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武川縣等偏遠貧困地區建立6個醫療扶貧點,為當地農牧民贈送了80余萬元的藥品和醫療器材。
從醫35年,郭純碰到許多給他送“紅包”的病人,他從來都是婉言謝絕。他同情病人的處境,了解病人的疾苦,牢記自己的職責,他用一顆真摯的愛心在醫患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來自巴彥淖爾市的患者燕秀明由衷地說:“郭院長治好了我的病,我想表達一點心意就準備了幾個紅包,可郭院長和其他大夫硬是追著給我退了回來,郭院長真是在‘用心看病’!”
開拓創新,“四步”走活一盤棋
5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于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來說,卻真正是換了人間。郭純任院長的短短5年時間,醫院總收入飚升到2008年的6200萬元,是2004年的11.4倍,自行補助部隊官兵醫療費突破2100萬元,醫院對外醫療收入和接診、住院人數每年以50%速度遞增,接診患者從5年前每年3.6萬人上升為21.6萬人,婦產、血透、骨科、檢驗等6個科室首次同步處于內蒙古地區領先地位,醫院全面建設進入部隊先進行列。
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外景
如果說“院有重點、科有特色、跨越發展”的發展思路激活了一潭死水,那么“育人才、添設備、抓管理、創品牌”這四步棋,對于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的發展則無異于快馬加鞭。一方人才興一方事業,身為院長的郭純清醒地認識到:要適應現代化醫學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形成保障、醫療、教學、科研、急救、康復等各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實力,人才可貴,尤為重要。為造就一支高素質的醫療隊伍,2004年以來,他從健全人才培訓任用機制上入手,先后派出120多名技術人員進修,培養碩士、博士31人,40多名業務骨干被重用到科室領導崗位,聘請知名專家教授開展對外合作,彌補了人才技術短板。從一名普通干部走上醫工科副主任的徐明智說,自己這匹“好馬”是遇到了真“伯樂”,郭院長在“選才、愛才、用才”方面發揮得真是淋漓盡致。婦產科護士長朱洪玲說,郭院長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由于院長倡導的突出醫院技術特色,采用能者上的原則,現在年輕人都學習成風,對工作責任心更強,覺得醫院的工作更有奔頭了。
培育保留人才為醫院發展奠定了基礎,更新設備也刻不容緩。任院長不久,郭純大膽地提出要融資1000多萬元引進當時內蒙古地區最先進的40層螺旋CT,這個超前想法把其他班子成員嚇了一大跳——1000多萬元的成本短期內能收回來么?醫院冒這么大的風險值么?結果是機器到位后,來做檢查的患者多了起來,也帶動了其他科室的業務,社會效益明顯提高,每年還有40多萬元盈利。之后,醫院陸續添置了數字X光機,發光免疫分析儀等設備,醫院的就診質量進一步提高。
郭純在病房了解病人康復情況
“居高聲自傳遠方,群雁高飛靠頭雁”。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副院長張智勇說,醫院的變化凝聚著院長的心血,九年來院長從沒有休過假,每天都在醫院忙碌著,他每天早晨6點半準時查房,近乎苛刻,即使在手術后化療期間也不例外。他的優點是認真,而他的“缺點”就是特別認真,他對每項工作都抓得特別細,大到醫院的發展,小到撿起醫院過道的一個煙頭,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精神激勵著大家對自己從嚴要求,整體得到了提高。醫務處主任呂新亮說,郭院長懂行、敬業,即使癌癥手術背后也依然堅持每周兩天坐診,他的心從沒有閑下來,即使在病床上休息想的都是醫院的事。而已經退休的醫生張開遠對院長的評價是:無私無畏、認真負責、實干創新、以民為本。
隨著醫院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經濟效益的逐年增加,一個創品牌爭名牌醫院的藍圖又在郭純的腦海中開始描繪,他3次分批帶領院領導和各科室負責人到區外先進單位“取經”;請武警總醫院、解放軍301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專家教授來院講學,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創建合作醫療體系,上馬了碎石中心、腫瘤中心、婦科中心等8個合作項目;精心打造出婦產、血透、骨科、檢驗等6個特色科室,同步處于內蒙古地區領先地位。醫院先后被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百姓放心醫院”和“消費者信得過單位”。
百尺竿頭,腳步匆匆不言歇2008年3月,郭純感到身心疲憊,腰腿酸軟,出現了便血,身為醫生的他感到病情嚴重,他沒有告訴家人和同事,獨自一人來到外三科,讓外三科主任王廷杰為他檢查,王廷杰在直腸內意外地摸到一個硬塊,頓時感到一種不祥的征兆。接下來在駐地醫學院專家會診中,再一次證實了王廷杰的診斷:直腸癌!
確診這天是2008年4月4日,身患癌癥的郭純反而去安撫含著淚水的王廷杰:“沒事,我患直腸癌的事只有你知道,不要告訴任何人。”
廣大武警戰士排隊驗血,情如潮水溫暖青城。
確診當天下午,醫院120急救車接回一個63歲的叫李翠蓮的車禍病人,經診斷為脾破裂,必須馬上手術,化驗血型發現,李翠蓮老人是非常罕見的B型RH陰性血,手術需用800毫升血,而中心血站只有200毫升備用血,情況危急。從醫學院回家的路上郭純得知了消息,“回醫院”,他立刻告訴司機。在返回的路上,郭純電話指示“所有值班人員和衛勤中隊戰士到檢驗科化驗血型;政治處馬上向內蒙古廣播電臺、電視臺發布求救血源信息”。晚上10點,血源找到了,李翠蓮老人成功得救。這天,郭純做會診檢查,加上搶救病人,沒吃一口飯。身患重癥的郭純,早已經把自己的病情遠遠的拋在了腦后。
談及郭院長身患重病忘我工作,任喜存不禁淚流。
患者搶救成功后,郭純把自己的病情告訴了醫院溫波政委,溫波隨即把病情向總隊領導做了匯報,總隊領導指示郭純:放下工作,必須馬上到北京腫瘤醫院實施手術!第二天一早,郭純把醫院建設計劃書和近期重點工作安排交給溫波,郭純的妻子安榮業告訴記者,為了趕完計劃書,他整整寫了一夜。
郭純患了直腸癌,住院了。消息傳出,牽動了無數人的心。武警內蒙古總隊的領導來了,醫院的醫生、護士來了,駐地老百姓來了。大家默默地祝福,盼望他早日康復,祝愿他一生平安。
北堡鄉村民歡迎武警醫院前來義診的醫護人員
手術比較順利,這位被同事們稱為“鐵人”的院長給自己制定了一個“鐵”的目標:三天下床,一周自理,兩個月出院。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落,他咬牙堅持。本來要進行4次化療,郭純做了2次就嚷著要出院,“汶川發生了地震,醫院要派醫療隊到災區救援,我得回去!”。從北京回來的第二天清晨,科室、病房里又出現了郭純的身影。每天早上6點半查房,雷打不動……
郭純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妻子、兒子和女兒都是他事業的支持者。郭純的妻子安榮業說,作為部隊家屬,理應為他排除后顧之憂。作為一名光榮的軍人妻子,她在丈夫背后默默奉獻,不計得失,承擔了大量的義務和責任。勇挑家庭重擔,教育兒女、孝順老人、照顧親友、接待患者。兒子也受到父親的影響,成長為內蒙古武警指揮學院的一名優秀軍人。談及家庭,郭純既感到驕傲,又有一絲歉意,驕傲的是家人給予他的支持和理解,歉意的是自己忙于工作,對家庭照顧的太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面對成功,郭純并沒有固步自封,沾沾自喜。郭純對記者說,他的一切都是是黨和人民給的,他忘不了國家和人民對他的培養,忘不了同事給予他的關心支持、鼎力相助,忘不了廣大官兵和患者還有家人對他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他的話語平實、質樸而堅定——“知恩、知足、知報”是他的人生信條;“只想本本分分、踏踏實實做點事”、“生命有長有短,有生之年多做有益的事”是他的人生格言。
談及醫院的發展愿景,郭純保持著他那獨有的軍人氣質興奮地為我們勾勒了這樣的一幅藍圖:一是創建三級甲等醫院,二是培養建設醫院人才梯隊,三是醫院年收入突破一個億。
鏗鏘有力,落地有聲。郭純的腳步匆匆,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的腳步匆匆,他們為著前方不遠處的這張藍圖,為著今后的一張張藍圖,超越、開拓、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歇。(記者趙文萃)
[錯誤報告] [推薦] [收藏]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